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讓科學家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簽一次?

如何讓科學家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簽一次?

「不能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研工作,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要減少評審頻次和時間……」

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會議,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的一席話,道出了中科院科研管理所遵循的原則。

同一天,中科院向全社會公布了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10項具體改革舉措,涉及科研項目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才計劃管理等三個方面。

項目管理:多環節落實「放管服」改革、開設綠色通道

針對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管理,中科院提出5項改革措施。

1. 簡化立項審批程序。將先導專項立項諮詢評議結果、實施方案與概預算評審結果的院長辦公會審議程序,由原來的2次審議合併為1次。

2. 建立立項諮詢論證綠色通道。對已取得產生廣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列入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國家領導人新年賀詞的,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立項建議,經院主要領導同意,可免除立項諮詢論證環節。

3. 優化預算編製和評審。進一步簡化先導專項預算申報書內容,對難以準確預計型號、用量、頻次等的支出簡化預算說明,僅按照能夠預計的程度提供測算依據,僅對重要支出或支出比例較大的科目提供說明材料。合併概預算評審與任務論證,以院機關業務主管部門提出的概預算建議數為基礎,重點進行合規性審核。

4. 建立中期檢查綠色通道。對項目執行期間取得產生廣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的專項,如成果列入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國家領導人新年賀詞的,或已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可免除中期檢查的評審環節,僅需提交自評報告。

5. 優化財務驗收。合併開展底層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工作,財務驗收不再一一對照預算科目,強化支出合規合法性驗收。允許在專項執行期中增加6個月的合理準備期,對準備期內與專項相關的前期支出予以認可。

財務管理:800萬元以下許可權下放

針對資產財務管理,中科院提出2項改革措施。

6. 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使用和處置權。切實發揮法人單位管理責任,進一步簡化工作程序,對800萬元以下的資產使用和處置權全部由法人單位決策和審批,報院備案。

7. 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推進智能雲財務決策支撐平台開發和推廣應用,實現手機識別、智能報銷的過程。全面推廣銀企互聯繫統,實現報銷金額快速到賬。

人才管理:「百人」分類取消 經費標準不再「一刀切」

針對「百人計劃」管理,中科院提出3項改革措施。

8. 優化「百人計劃」項目管理。取消「百人計劃」學術帥才(A類)、技術英才(B類)、青年俊才(C類)的分類。改變按A、B、C三類「一刀切」經費支持方式,根據引進人才具體條件給予差異化支持。

9. 強化用人單位引才自主權。取消百人計劃「A、B類項目崗位設置院審批」、「C類項目兩年備案期」環節,由用人單位結合院規劃的重點領域方向,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需求,自主設置崗位招聘人才。

10. 建立特殊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針對涉及國家戰略需求和核心關鍵領域的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實行「特事特辦」,適當放寬項目申報條件標準,可不受「百人計劃」項目指標限制、不受用人單位人員聘用崗位比例限制。

「中科院會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簽一次』作為每一項改革的具體目標,把科研人員滿不滿意、受不受益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標準,加快體制機制改革,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讓科研人員少一些羈絆束縛和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潛心科研和自由探索。」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說。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基因剪刀」首次在大腦編輯基因:成功減輕實驗鼠自閉症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