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是回族的最新力證!

朱元璋是回族的最新力證!

來自燕蘭樓清真美食

關於明朝皇帝的族屬,爭議己久但鮮為人知。大致有兩種觀點:傳統看法認為朱元璋是漢人,明朝時漢人王朝;此外,相當一部分人還認為他是回族,民間有十回保一朱的說法,認為朱元璋手下大將有多人是回族。

朱元璋以及其手下大將真的是回族嗎?

這一觀點並非捕風捉影!在筆者之前,就有很多學者提出了許多有力的證據。比如《明史》中曾兩次無意中提到朱元璋「克葬」其母,而「克葬」是回族特有的喪葬方式,具體做法是用白布包裹逝者,而不用棺材。此外,還有很多學者從朱元璋的相貌等等方面推測朱元璋是回族人。

但是,也有許多學者對從相貌上判斷提出質疑。比如:

「一曰朱元璋相貌奇特,像是回回。朱元璋的相貌確實比較奇特,從現在的幾幅朱元璋畫像來看,他高額突出,下巴比上額又長出好幾分,再配上高高的顴骨,活像一個橫擺著的立體形的山字。但是古今中外,任何民族都有長相奇特的人,又能說出哪種相貌肯定是哪個民族的人呢?

二曰朱元璋的原本夫人馬皇后姓馬,馬姓是回族的姓。歷史上有不少漢女嫁回男或漢男娶回女而成為回民的,朱元璋娶馬皇后也就成了回民。但是僅憑一個馬姓是無法判定馬皇后是回民的,因為漢族也有馬姓,而且其歷史比回族的馬姓更為久遠,早在回族形成之前的一千幾百年,漢代漢族的馬姓之中就已湧現出馬援、馬融等著名的歷史人物了。」

當然,這樣的質疑也並非沒有道理,所以對於這些證據我們不能浮於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打通各種聯繫,從而得出有力的論證。

鬍鬚:由表及裡的有力證據!

筆者還是想從明朝皇帝本人的生理特徵來進行分析。比如鬍鬚,這一證據非常直觀。

眾所周知,漢人的鬍鬚數量較少,嘴唇以上為八字鬍,下巴為山羊鬍,而包括阿拉伯人、維吾爾人在內的西域人都有濃密的絡腮鬍。

從現存的明成祖朱棣到末代皇帝朱由檢的畫像可以看出,他們的鬍鬚有一個從多到少的遞減過程:早期的皇帝從成祖朱棣到英宗朱祁鎮全都是大鬍子。後期的皇帝從武宗朱厚照以下全是八字鬍和山羊鬍。這樣的趨勢讓筆者推斷出:一是明朝皇帝有回族血統,二是皇帝與漢族女子通婚並逐漸漢化。

據《明史-成祖》記載:「王(指朱棣)貌奇偉,美髭髯」。的確,朱棣嘴唇上的鬍鬚大大超過八字。下巴的鬍鬚主體部分似乎並不「超標」,但是鬍鬚還有支流,兩側各有一綹鬍鬚飄逸而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餘更靠邊的鬍鬚則被畫家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經過這樣一番處理,朱棣的鬍鬚看上去就和漢人相差不多,但是他的嘴唇周圍卻「疏梅橫斜」。

這是一種怎樣的用心良苦?恐怕不完全出於愛美之心!這也讓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深謀遠慮、事無巨細的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卻沒有留下一副可靠的畫像。明代學者陸容在其《菽園雜記》中記載:「高皇帝嘗集畫工傳寫御容,多不稱旨。」既然「集畫工傳寫御容」,為什麼沒有給後世留下一副標準像?這顯然不符合常情!

再來看朱高熾的畫像。在朱高熾的一個版本的畫像中,畫家寫實地將他的絡腮鬍畫了出來,但稀釋了鬍鬚的密度,每根鬍鬚之間都有距離,就像刺蝟的剛針。

而第三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畫像比較寫實,似乎沒有經過特殊的處理。他濃密的大鬍子絕非中土人士所有。

英宗之子憲宗朱見深的鬍鬚還相當可觀,但是憲宗之子孝宗朱佑樘的鬍鬚突然少了許多,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的母親紀淑妃是廣西瑤族土司的女兒,紀淑妃是在成化時明朝征討大藤峽瑤族時被俘入宮的,後來偶然被憲宗朱見深臨幸,誕下孝宗朱佑樘。這樣一來,明朝皇帝就摻入了瑤族人的血統,因此朱佑樘的鬍鬚大量減少!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後,一些新皇帝大多由地位較低的宮女所生(如萬曆、泰昌)這些宮女大多數是漢族平民,因此皇帝的鬍鬚越來越少。所以,從鬍鬚的角度不難理解,為什麼明朝皇帝的鬍鬚越來越少?這絕不是巧合!這能有力地論證朱元璋是回族人的事實。

清真寺:由內而外的敬仰之情!

明朝皇帝與伊斯蘭堪稱關係密切,朱元璋登基後在南京、西安及滇、閩、粵等地敕建清真寺。南京的清真寺賜名「凈覺寺」,朱元璋經常光顧,並御制《至聖百字贊》賜清真寺,文中熱情讚頌了真主和穆聖,顯示了朱元璋對伊斯蘭的感情和深刻認識。

此外,朱元璋之後的皇帝對伊斯蘭教也有著明顯的熱愛,北京建有4座大清真寺,而在全國各地建有90座清真寺,而且這些寺院都是皇帝個人捐款修建的而不是動用國庫。

不少穆斯林在朝內擔任重職或在地方和軍隊中擔任高官。波斯旅行家賽義德於1500遊歷中國, 1516年回國後用波斯語寫成《中國紀行》,奉獻給土耳其素丹(國王)賽利姆一世。該書以較多的篇幅介紹了明皇室對伊斯蘭的特殊關係,文中描述宮廷內有皇帝專用的清真寺,有宣禮員,主麻日(星期五)皇帝到城外的清真寺做聚禮,以及穆斯林文臣武將對明朝開國的貢獻、皇帝對他們的重用等。文中還指出皇帝對其伊斯蘭背景進行了隱瞞並分析這麼做的原因:「從皇帝的某些行為看,他已信奉伊斯蘭教了,然而由於害怕喪失權力,他不能對此公開宣布。」

事實上,大量回民在元末亂世縱橫馳騁,由於回族社會地位和財富都相當可觀,在亂世中他們利用權勢地位和財富結寨自保,他們集結一支軍隊割踞一方, 是末亂世中一支十分活躍的力量,他們號稱「義軍」,名義上是幫助元朝鎮壓起義軍,事實上大多數人在起義軍和元政府之間採取投機觀望的態度,其中一部分人投奔朱元璋成為其手下大將,如常遇春、馮勝等。

中下級軍官乃至普通士兵中也有不少色目人,徐達在山海關設衛時,其手下就有大量回族將士,山海關清真寺建於洪武十三年,就是駐紮回族騎兵所建,故民間有「先有清真寺,後有山海關」的說法,但是,《明史》對回族將士卻絕口不提,以至於「十回保一朱」的傳說只能在民間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1945,蘇軍以解放之名在滿洲做了什麼?
北京的白家大院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