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黃楚新:提升我國新媒體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黃楚新:提升我國新媒體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 本網記者 時曉莉/攝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於近日正式發布,報告既對過去一年來中國新媒體發展的總體現狀進行了概括分析,又對未來中國的新媒體發展進行了多角度展望。如何解讀2018年新媒體藍皮書,本網記者獨家對話新媒體藍皮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請他談一談新媒體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主題是智能互聯·數字中國,該怎樣理解這兩個關鍵詞?

黃楚新:之所以把智能互聯與數字中國作為今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主題,是因為這兩個詞濃縮了新媒體目前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移動互聯網現在已經在各個領域幫助人類實現互聯互通,散布在不同空間的個體連接早已實現,但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則為互聯互通添加了新的羽翼。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創新發展成果豐碩。以語音與圖像識別、雲計算、機器人為內容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取得重要進展。人工智慧技術推動移動互聯時代向智能互聯時代轉變,智能服務成為互聯網下一階段發展的核心內容,成為全球創新的新高地。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通過把握政策紅利和技術紅利,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推動互聯網產業向技術驅動型升級。智能化連接已經成為目前的發展態勢,互聯網與智能技術的結合將為人類探索帶來更多可能性。

「數字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黨中央重點部署的發展計劃,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明確提出「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分值為5.60,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成為全球進步最快的十個國家之一。數字經濟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成為引領「數字中國」的重要力量。中國應以「數字中國」建設為統籌平台,加快網路強國建設步伐,圍繞《中國製造2025》,推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數字中國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前進方向,數字化開始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動能。

中國加速邁入智能互聯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步入快車道,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的新媒體發展報告相較2017年,從內容和作者隊伍上有哪些新的變化?

黃楚新:2018年的新媒體藍皮書分為總報告、熱點篇、調查篇、傳播篇、產業篇等五個部分,匯聚國內50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總報告全面概括了2017年以來中國新媒體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27篇分報告深入探討了中外媒體融合、共享經濟、智能媒體發展、網路二次元文化、知識付費、互聯網治理、網路廣告、移動互聯網、短視頻、新媒體版權、新聞推薦演算法等重要問題。

相比較2017年,今年的新媒體發展報告更加關注新媒體領域呈現的新的發展變化。當前,我國信息化建設成果持續惠民,國家通過多舉措嚴管嚴控與平台自主整改並行進行互聯網治理,網路發展進一步規範化。中國加速邁入智能互聯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步入快車道,政務新媒體開啟資源共享與服務升級新階段,網路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新形態頻出,媒體融合步入系統性創新時期,內容付費和知識服務掀起變革,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傳播秩序革新,新媒體外交助推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作者隊伍更加多元,有來自學界的、業界的以及政府的新媒體研究專家,這樣能多視角地審視研究新媒體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新媒體發展報告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連續出版了9年,您覺得報告的意義在哪裡?

黃楚新:隨著互聯網的襲來,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顯著標志。尤其是在我國,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何跟蹤了解新媒體發展狀況、存在問題以及提出一些應對措施,成為我們的一個主要研究目標,也是社會的需求。作為國家智庫的成果,新媒體發展報告始終走在領域前沿,在把握好每一年新媒體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準確預測未來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為我國媒體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同時,為讀者了解新媒體的年度發展提供一個較全面的報告也是我們的職責。

中國社會科學網:黃老師一直專註新媒體研究多年,您自己有沒有實踐過一些新媒體?例如開個微信公眾號,做個直播,玩個抖音短視頻之類?

黃楚新:新媒體發展報告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新媒體藍皮書」,就是我們自己在運營。而且在每一次發布會中,我們都會嘗試最新的新媒體技術與展現形式,從早期的H5到2017年做的直播,再到今年發布會中引入抖音,我們不斷將新技術融入實踐探索中。作為一個新媒體的研究者,當然應該不斷實踐各種新媒體形態,比如從早期的博客,到現在的微博、微信以及客戶端、抖音,我都會嘗試。只有不斷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不斷發現新媒體發展的一些特徵,從而更好地從傳播學理論中認識新媒體,理解新媒體。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了,在您看來,今年在新媒體發展方面有哪些新的趨勢?

黃楚新:正如在2018年新媒體發展報告中所總結的十大展望,未來數字經濟引領「數字中國」建設走上新征程;人工智慧企業迅速崛起,智能互聯與萬物融合加速到來;媒體融合系統性創新發展,效果評估不斷規範;「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智慧持續推進我國國際傳播能力提升;雙微發展依然強勢,今日頭條異軍突起;以加強網路輿論引導為主進行互聯網內容建設,防範網路思潮風險;內容價值持續回歸,內容付費成為新媒體贏利增長新熱點;政務新媒體不斷自我整合,服務功能逐步「實化」和「具化」;用戶個體商業價值被激活,以「社交電商」為代表的社交化產品成為新勢力;互聯網治理趨勢依然是嚴管嚴控,網路安全至關重要。

同時,2018年是「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關鍵之年。隨著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台中央,中國在全球傳播新秩序構建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擔著大國責任。新時代面對新挑戰,我國將繼續發揮頂層設計引導力和推動力,把握時代和技術發展機遇,提升我國新媒體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加快促進智能互聯,努力建設數字中國。

但新媒體領域的一些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去關注,如傳統媒體精英加速流失,新媒體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亟待保護,「中國科技威脅論」不絕於耳,網路思潮帶有解構主流意識形態風險,全球網路空間安全威脅加大。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時曉莉)

原標題:提升我國新媒體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楚新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賈中正:縱觀全球形勢 西方之亂與中國善治不言自明
《東方叢刊》創刊25周年紀念暨東方研究高端國際論壇在桂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