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G:運營商的集體「焦慮」

5G:運營商的集體「焦慮」

新華網北京7月2日電 (鄭偉)6月27日,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MWCS)正式開展,伴隨著5G獨立組網標準凍結,R15階段的5G工作暫時告一段落,也因為標準確定,設備商、運營商、終端企業有了更為清晰的目標去進行全新的設計研發。

五月,在公布的第一季度各大運營商銷售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均有增長,但一季度中國電信營運收入人民幣966.13 億元,同比上升 5.6%,凈利潤5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6.5%;中國移動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運營數據,其營運收入為人民幣18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8%,凈利潤25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1%,中國聯通一季度實現營收749.35億元,同比增長8.59%,凈利潤30.1億元人民幣,其中服務收入614.26億元,同比增長2.4%。

雖然數據有所增長,但是增速明顯放緩。從目前數據中能夠看到中國移動依舊處於領先位置,三大運營商的4G用戶滲透率也已超過70%,而5G到來,各家都在MWCS上使出渾身解數。目前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總數達15億,超過全國人口總數(14億),市場趨於飽和。在這一市場背景下,電信運營商該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焦慮症」一定存在

運營商對用戶的競爭已經習以為常。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在MWCS 上明確指出,「這種競爭方式是『一碗湯、湯一碗,倒過來叮噹響,倒過去響叮噹,倒過來倒過去,還是那碗湯。而且這碗湯每倒一次,行業價值就會下降一次。』」

中國聯通在4G時的投入過晚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緩過神,隨著4G網路布局的不斷深化以及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市場2G和3G用戶向4G用戶遷移已經基本完成,中國移動無疑在其中佔了大頭。中國聯通從2015年才全面布局4G這也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體現漂亮的銷售報告。中國聯通2018年第一季度的盈利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混改後的互聯網企業合作,騰訊網卡的出現為中國聯通贏得了漂亮的翻身仗,騰訊系免流量應用變得越來越多,對手機號本身忠誠度不高的用戶換個手機號易如反掌,更低的費率為中國聯通在短暫的推廣期獲得了超過400萬用戶的增量,這對中國聯通很長一段的低迷起到了提振作用。此後,中國聯通特意把再次加推王卡寫進了階段性工作重點中。

2018年4月,三大運營商公布當月成績單:中國移動4G用戶減少242.7萬戶,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分別增長406.2萬戶、557萬戶。憑藉王卡這類互聯網套餐的出色表現,聯通成功在4G時代的尾聲扳回了一局。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5個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10億GB,同比增長196.3%;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206億GB,同比增長212.3%,占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8.1%。運營商全面推行不限量套餐的策略使手機上網流量和DOU(用戶月均流量消費額)持續增長,這勢必帶來網路設備固定資產投入及運營成本的增長,問題也接踵而至。劉愛力表示,不限量套餐的出現將會使運營商在行業收入遭遇天花板,無法通過流量變現的情況下,運營模式的同質化將會讓未來運營商的日子更不好過,如何才能在流量紅利過去後持續且穩定的將運營商工作重新納入新的軌道,是現在運營商需要好好斟酌的關鍵。

未雨綢繆的三位「大哥」也在尋求改變

5G是機會,這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是平等的。本屆MWCS,中國移動宣布了多項跟5G未來發展相關的動向,同時與多個合作夥伴達成協議並加強實驗內容,加快實驗進度,以求最快落地5G。中國電信也在展會現場表示,未來將全面推進AI與5G的融合,並發布了5G技術白皮書。白皮書中表示,中國電信5G網路將優先選擇SA組網,並建立核心網操作方案,實現4G和5G網路的協同。中國聯通不想在5G時代再次犯錯,但由於中國聯通後期在4G上投入過大,目前成本回收仍在進行中,但如果不緊緊抓住5G的「稻草」,歷史恐怕會再次重演。為此,中國聯通在MWCS上最早召開發布會對外界宣布將會在5G方向上更加堅定的投入與研發,這一次,中國聯通正迎難而上。

當傳統業務已經打成一片紅海,數字經濟為信息通信業帶來全新的增量空間,並打開一片美好前景。技術迭代引發的一系列變革正不斷發生,但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如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一系列課題,將成為未來運營商集體演進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