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耳獼猴跟孫悟空本領相同,為何連兵器金箍棒也是一模一樣呢

六耳獼猴跟孫悟空本領相同,為何連兵器金箍棒也是一模一樣呢

古代有兩座山是禁地。一座是昆崙山,一座是玉龍雪山。

有時候,科學越發展,就離真相越來越遠。

就比如說,以前我們知道,天圓地方。地上有四根柱子支撐著天,稱為「天柱」;天上有四根繩子系著大地,稱為「四維」。

後來呢,科學就發展了。人們發現,感情天不是圓的,地也不是方的。那麼哪還有天柱和四維呢?

所以說,科學這個東西。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把人變成了豬。

那麼如果現在說,天還是圓的,地還是方的,天柱、四維始終都還存在著。大家怎麼理解呢。

事實的確就是這樣。記得,以前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生活的世界除了能感知的物質,其實還有95%的叫做「以太」的物質來支撐。

「以太」是什麼呀?物理學家們找不到這種東西。於是認為,亞里士多德你是胡說八道。粗暴簡單的就把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推翻了。

好在,科學像蝸牛一樣爬呀爬,終於發現,除了物質之外,原來還有「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什麼的。這其實,還不就是證明了「以太」的存在嘛。只不過,大家已經打倒過一次亞里士多德了,就不太好意思用人家起的名字罷了。

所以說,這西方的科學就是不地道。好在,我們還有東方的哲學。

天柱四維當然是存在的了。只不過,大家知道天柱在哪嗎?

這樣,我們就要先說一下大家最熟悉的不周山了。

不周山是天柱,乃是古代先哲的共識。在《淮南子》、《呂氏春秋》、《山海經》中,都有非常詳細而清晰的記載。

不周山是被共工撞倒的,是被女媧補好的。那麼補好之後,怎麼到現代我們也沒有看到新的不周山在哪裡呢?

於是,就又要用到我們的量子知識了。

其實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天體分布圖,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的圖像。只是真實圖像的一部分。因為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有限,只能通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來認識一個不完整的世界。

所以我們看,《西遊記》中孫悟空取經路上,為什麼一定要殺死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和身本憂六個毛賊。

因為,不殺死這「六賊」,就永遠不能修行「三明六通」,也就永遠不知道世界的真相。

1.

我們經常在各種神話、故事、傳說中知道天有四根天柱,除了不周山,沒有人知道剩下的三根天柱到底在哪裡。

那麼不周山的這根天柱在哪裡呢?其實就在昆崙山附近。通常認為是在昆崙山西北一點的地方。

本來說,昆崙山是天界的下都,不周山的天柱就是人與上天聯繫的通道。簡單說,人類屬於低維物質類,上天屬於高維物質類。我們現在到處尋找暗物質而不得,為什麼呀?就是人與上天的通道被共工撞斷了呀。

古人通常認為,不周山是人與上天交流聯繫的唯一通道。其實還有三條,也就是另外三個天柱。

不周山被撞倒,不光是人天連接通道坍塌了,而且還造成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因為天塌西北,地陷東南,洪山泛濫,猛獸出山。

女媧補天也是需要時間的。那麼在這個時間段,人類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各種災難,首當其衝的就是洪水。

大禹治水的這段歷史我們就比較熟悉了。不過,其中細節大家可能也未必知道。

洪水中有一個猛獸,就是無支祁。《山海經》記載「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

無支祁是淮水水神,在《西遊記》中被稱為水猿大聖。她是被誰降服的,就是大禹。大禹降服無支祁之後,用「禹王鎖」鎖住她,然後用「定海神針」栓住,把他定在了東海。

大禹將水怪收伏了。這時候,女媧補天也成功了。

所謂補天成功,只是暫時把天地位置相對固定住了。但這根天柱跟以前的顯然是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裡了呢?因為女媧是砍了一隻大鱉的足來代替了天柱。那麼以前天柱的「天地通聖」的能力消失了。所謂的「天地同聖」,是低維生命與高維生命直接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因為天柱換了,所以人與上天再也不能通過這裡直接對話了。所以說,「天人合一」已經成了一種傳說。

前面已經說了,天柱有四根呀。一根失去了神力,還有三根呢。好,我們繼續說另外三根。

另外三根分別在北方的大雪山,南方的小雪山,東方的花果山。

北方的大雪山其實就是佛祖的靈山。南方的小雪山就是現在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花果山大家當然最熟悉了,就是孫悟空出世的地方。

眾所周知,玉龍雪山是翻不過去的。這點,忽必烈早就證明了。所以說,玉龍雪山的這條天柱從來就沒有啟動過。

那麼大雪山呢?這裡的確可以實現天地通聖。只不過,這裡是佛祖專屬地盤呀。記得,佛祖在《西遊記》中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經,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

中國傳統道家的「天地通聖」是誰都可以直接實現「人天對話」。但是佛祖的法門不一樣,是必須通過佛教才能實現人天溝通。這是法門不同。但不管怎麼說,大雪山的這根天柱,凡人肯定是不能用的。

那麼,就剩下花果山這一條天柱了。

前面我反覆強調了,天柱的材質基本上是由高維的暗物質、暗能量等構成的。像其他的天柱,還有一個具體的位置。比如不周山的位置在昆崙山附近,另外兩根天柱在玉龍雪山和大雪山附近。可是花果山到底在哪裡呢?他並沒有一個我們熟知的物質類的坐標。

這樣,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其他幾座山的位置。大雪山位置在阿富汗一帶,昆崙山在西北,玉龍雪山在正南,那麼花果山的位置理應在台、澎、釣島以及琉球一帶。

《西遊記》中說,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

四大天柱之間也有關係,昆崙山與花果山互為陰陽,昆崙山為陽,花果山為陰;大雪山與玉龍雪山互為陰陽,大雪山為陽,玉龍雪山為陰。

正因為有陰陽之分,陽為主,陰為輔。所以說,通天的主門只有兩道,也就是昆崙山與大雪山。

再看中國歷史發展,始終都是從西北向東南統一。唯一的一次從南向北的統一就是大明朝朱元璋時代。可是,很快燕王朱棣又來了一次燕王掃北,還是要從北向南再統一一次。

這就叫做,天下將亂,南氣北至;天下將治,北氣南至。

這就是歷史,來不得半點弄巧。

2.

那麼說到這裡,該說說孫悟空的事情了。

我們前面說了,玉龍為大雪山之副,花果山是昆崙山之副。

如今是昆崙山的「通聖」門出了問題,那麼崑崙諸神就要打開副門——花果山了。

所以,孫悟空出世,開始時候一定是為了道教而來。

孫悟空為什麼一定是石胎呢?因為以前的人類都是碳基人。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他的基本屬性就是硅基。孫悟空出世之後,首先被引導到了菩提祖師處進行學習。

菩提祖師又是誰呢?他是佛教與道教的橋。我們在《西遊記》中也看到,他教習的東西比較全面,儒釋道全有。

回來的時候,孫悟空去東海,取了那根釘住無支祁的定海神針。

為什麼一定要取定海神針呢?一會我們就知道它的真實歷史使命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孫悟空的屬性是硅基人,依然是低維生命。既然如此,就依然改變不了以「六識」來認識世界的屬性。只不過,他能比人類世界看到的更加多一些。

人類其實就是生活在一個「黑光」的世界裡。我們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部分。要想改變這種屬性,首先要改變六識的認識屬性。

這就是孫悟空保了唐僧取經之後,一定要先殺死六賊的原因。殺了六賊之後,孫悟空於是發現,原來這個世界要重新認識了。

孫悟空西天取經的使命到底是什麼呢?

佛祖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為了要孫悟空脫道入佛。可是太上老君卻不這麼想。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有必要提示一下,金箍棒是太上老君煉丹爐里練出來的。那麼這個武器是對付誰的呢。其實就是為了尋找不周山被撞倒的天柱的。

當年,共工是撞倒了不周山,可是倒下的天柱居然不見了。所以女媧補天才用了一隻大鱉足。這隻大鱉,就是通天河的那隻老鱉。因為他的腿補天了,所以他才敢讓唐僧去如來那裡給他問壽。

再繼續說那根天柱的事情。

天柱失蹤了。那太上老君煉的這根定海神針就是要引出天柱來。

果然,天柱後來真的出來了。它就是六耳獼猴手中的金箍棒!

好長時間了,人們都在疑惑。六耳獼猴跟孫悟空一模一樣,為什麼金箍棒也一模一樣呢!原來呀,並不是六耳獼猴的金箍棒模仿的定海神針。而是太上老君當年本就是按照天柱的模樣煉製的金箍棒!

所以說,六耳獼猴的金箍棒才是真品。而孫悟空的金箍棒其實是仿品!

太上老君用心良苦。先煉製了一根一模一樣的天柱,又讓孫悟空從花果山橫空出世,目的就是為了引出六耳獼猴,引出真正的天柱!

天柱是引出來了。真假美猴王開始了辛辛苦苦辨真假的歷程。他們找了觀音菩薩,找了玉皇大帝,找了陰曹地府,可是大家發現沒有,他們唯獨忘記了去找太上老君呢。

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真假猴王最後找到如來佛祖。

佛祖說破了六耳獼猴的身世。然後,用了一件《西遊記》中唯一出場過一次的法器——金缽盂。

這也是佛祖唯一一次殺生。表面看,六耳獼猴是孫悟空打死的,可實際上呢,如果沒有佛祖的默許,悟空能在靈山殺人嗎?

六耳獼猴死了。那麼他手中的那根天柱呢。最後就落到了如來佛祖手中。

太上老君辛辛苦苦要找的東西,最後被佛祖收走了。遙想當年,太上老君跟觀音菩薩說自己用金剛鐲化胡的故事,真是風水輪流轉呢。

昆崙山的「通聖」門什麼時候才能打開呢?那就看佛祖什麼時候才把那根天柱交給太上老君了。

當然了,後世有許多人始終都在研究「天地通聖」。要想「通聖」,首先要知道天柱的具體位置。那麼有什麼線索呢?當然有,就是河圖和洛書。河圖記錄的是「四維」位置,洛書記錄的是「天柱」位置。

所以後世許多人都在研究河圖和洛書。但研究的最有成果的,應該就是邵雍。也就是《西遊記》一開頭所說的「邵康節」!

至此,咱們再一起溫習一下,《西遊記》開篇中邵康節的這首詩:「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風林話古論今》專欄,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西遊記》《山海經》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明代的科舉舞弊案,文盲成了會試第一名,眾考生拿泥巴抹皇榜泄憤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