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道而來

為道而來

我們有安居班、培訓班的同學,雖然也住了一段時間,但不一定能一下子習慣。從東南西北來,有從熱的地方來,或者更寒冷的地方來,總而言之環境對人的身心會有影響的。但如果特別注意到環境,它也會影響我們修行,就是說會忘失掉自己是來做什麼

曾經有一位寺廟的方丈,每到一年結束的時候,都會讓新來的師父們告訴他住了一年的感受,只用兩個字來總結。

這一年有位初來的師父,住了一年到方丈那裡,方丈問他:「住了一年怎麼樣?」

這位師父回答:「床硬。」就是睡的床硬。

又住了一年,又到年底,又去給方丈彙報。那方丈又問:「住的如何?」

這位師父回答:「飯劣。」就是飯不好。

這位師父又住了一年,又到年尾,又去彙報。

還沒等方丈問他住的如何,他只有兩個字:「告辭!」就是我要走了。

通過這個小故事,是要給我們大家說明一個道理。我們換一個環境時,實際最難生起來的是慚愧、感恩。我們比較在乎外面的環境對自己如何,但很少能從心底真正生起慚愧、知足、感恩的心。故事裡方丈的苦心,雖然只讓說兩個字,但就能代表一個人一年的修行,到最後給自己的一個總結。

如果我們注重了外在的環境,吃的住的,乃至於人事等等,就會失掉內心的觀照。也就是說,當我們發心來參學的時候,不是為住處而來,不是為飯食而來,而是為道而來。不忘初心,我們就會慢慢地生起來一種感恩的心:有這樣的房子住,我也很知足了;十多個人在一起住,太難得了!為道而來,就會覺得一切對我都是好的

因為一個房間人住的多,大家彼此就好落實佛的三個輾轉。有學問大家互相學習,如果看誰思想、行為上有要做錯事的苗頭,及時地互相諫勸。一旦事情做錯了,彼此要互相懺悔。如果沒有在大眾當中,也就是說沒有人和我們在一起同住的時候,怎麼樣來落實互相教授,互相提醒,互相懺悔呢?所以能到眾多的人當中來,實際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磨練

而我們人的習性,無始劫來我們要順著凡夫的習氣走,都是會注意到我現在住的,我現在吃的,或者旁邊的人對我怎麼樣。如果我們修道人,一反凡夫的習氣,一切都可以往道上會。不管遇到順的或者逆的,都能夠成就自己在道業上的增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瑞法師 的精彩文章:

藍天湛然 白雲自在
你既無心,我便休

TAG:如瑞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