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銀行永遠的痛!在移動支付領域裡幾近出局!

銀行永遠的痛!在移動支付領域裡幾近出局!

有一位幫銀行做系統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朋友對筆者說:銀行通過「金卡工程」,將客戶的支付習慣從現金引導向借記卡和信用卡,實現華麗轉身。但在近幾年移動支付轉換髮展過程中,銀行輸得體無完膚、慘不忍睹!

作為銀行業者,筆者難以言對!筆者的確也認為銀行在移動支付市場已經輸得回天乏力、難以挽回。

更令筆者感到擔憂的是,銀行被互聯網公司降維打擊的結局如此之慘,但諸多銀行同仁對此事的認識還停留在只是丟失了銀行總體龐大交易規模中的一小部分。而筆者認為,銀行面臨的絕對不僅僅是一些交易筆數、一些交易金額的丟失,而是互聯網時代銀行個人業務長遠發展的一場深重災難。

那麼銀行是怎麼丟失移動支付市場的呢?這還要從「金卡工程」留下的尾巴說起。前面說到銀行通過「金卡工程」實現華麗轉身,客戶大部分的大額資金通過刷卡進行交易,但留下了「老百姓的零錢包「這樣一個尾巴。因為當時條件下老百姓只能每人隨身攜帶一個零錢包,個人客戶到銀行櫃面或ATM機取現放入零錢包後,在細碎場景付現完成交易。後來住建部推動交通場景規範化,推出交通預付卡。交通預付卡形成封閉生態,故在交通這個高頻細碎支付場景中,銀行被隔離出局。而其他生活場景在過去三年左右時間,隨著移動互聯時代來臨,零錢包細碎付現方式幾乎全部轉換為移動支付方式。

當時央行規划了移動支付有兩條實施路徑,一條是以pay為主的近場支付(簡稱「閃付」),另一條是二維碼支付。

銀行永遠的痛!在移動支付領域裡幾近出局!

起初在兩條路徑中監管更傾向於推動pay的近場支付,銀聯也投入巨資改造適用pay的機具超千萬台。但在支付方式轉換過程中,銀行、銀聯聯盟體系主推的各類pay事實上沒有形成氣候,銀行系二維碼支付又在關鍵推廣期經歷了一個被動停滯階段,而支付寶、微信支付則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其二維碼支付迅速推廣席捲全國,至今壟斷了95%以上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導致銀行、銀聯聯盟體系在移動支付市場中徹底邊緣化。

銀行在移動支付市場中的幾近出局,到底使得銀行體系遭受了多大的損失?筆者認為至少有兩個重大損失。

01 個人客戶損失

銀行與個人客戶「高頻交互」連接的徹底丟失,同時也是銀行唯一的、最大的一次這類機會的徹底丟失。

銀行永遠的痛!在移動支付領域裡幾近出局!

銀行擁有的原生客戶需求是投資理財、貸款和匯款,此類交易雖然一般金額較大,但均存在鮮明的特徵:低頻。銀行發現,個人客戶已經線上化、移動化,主戰場也已經上升到APP或O2O場景,所以銀行苦兮兮地搭建各類場景,但是銀行很快就發現支付寶、微信和其他風起雲湧的互聯網APP基本具備了各種生活場景,所以銀行場景搭建得很多,卻很難與個人客戶形成高頻交互。而O2O的移動支付場景,是個人客戶的高頻、剛需場景,由於零錢包轉換為移動支付,又被支付寶、微信搶光。所以說,未來如果沒有新的「奇蹟」,銀行唯一、最大的一次高頻交互機會已經被「奪走」。

02 數字資產損失

銀行個人業務向數據智能轉型的優質數字資產的徹底丟失。

銀行向數字化、智能化進化轉型,底層的基礎是要有大數據。大數據積累,最理想是靠銀行自身。目前普遍的情況是,銀行靠存貸匯積累的數據,量級太少、顆粒度太粗,幾乎稱不上大數據。而個人客戶外部數據的整合運用,除了許可權問題,還有高昂成本的問題,所以大數據缺失是銀行的切膚之痛。移動支付場景中,基於對個人客戶的地理位置、消費數據、支付數據等的大數據積累,實現客戶畫像,無疑是一個金銀寶藏。而今銀行已經丟失了移動支付原本可以帶來的金銀寶藏——數字資產。

銀行在移動支付市場中落得這個結果,甚至某種意義上已經被時代拋棄,這是銀行自己的報應。捫心自問,各銀行高管層,有哪家把支付作為戰略問題研究過嗎?各銀行零售、公司等前台部門,除了抓存款、貸款,把支付當回事嗎?銀行的營運、風控等中後台部門,對支付的訴求就是不出風險,所以支付在各家銀行的地位普遍極其低微,甚至被忽略不計,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存在一百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因為客戶的客觀需求確實存在,銀行服務不到位,自然有另一種服務來填補客戶需求缺口。而銀行移動支付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繳槍不殺,只不過是多增加一個極端例子罷了。

隨著銀行個人業務向移動互聯時代縱深邁進,個人客戶的服務模式終將走到依靠數據智能和網路協同推進的C2B時代,銀行丟失了移動支付,也就丟失了與個人客戶之間的高頻交互連接和數據資產寶藏,會使銀行轉型發展之路遭受坎坷,這是銀行永遠的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火日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挑選一款好的智能門鎖?TOP3最佳智能門鎖榜單!
改裝後的特斯拉賽車百公里加速僅2.1秒

TAG:花火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