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公吐哺」,三千年前,周公吃什麼?有水果、蔬菜嗎?

「周公吐哺」,三千年前,周公吃什麼?有水果、蔬菜嗎?

關於「周公吐哺」,吐出來的是什麼東東?這個問題,儘管口味較重,但是很有意思,值得討論。

周公所處時代是商末周初,大約公元前1100年前後,距今大約3000多年。

那麼,3000年前,人們吃的食物有哪些?


一、古人的主食。

古人的主食,是以糧食為主。根據《禮記·月令》,主食記載了五穀:麻、黍、稷、菽、豆。《周禮·天官·大宰》記載了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

黍是黃米,稷是小米,現在北方人還在吃,這是古人最常吃的主食。

菽是大小麥、豆是所有豆類的統稱。

麻,現代人看來不是食品,而是做衣服的原料,之所以古人將它當食品,因為麻籽可以食用,而且古代的土壤上,麻的產量也很豐富。

古代社會,也已經有了稻,但它還是高級貨。《周禮·天官·膳夫》說到「凡王之饋」時,所用的糧食第一種是稌,稌就是稻。

《論語·陽貨》里,孔子說:「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你吃稻子,穿錦衣,良心在嗎?將稻子和錦衣並列,說明了它比其它糧食都要高級。


二、古人的蔬菜。

《詩經》里提到了一百三十二種植物,據專家考證,其中二十多種是古人的蔬菜。

雖然後來荇、荼、苕、荍、萊、芑等等植物,已經退出蔬菜領域,但時至今日,還保留了一些,比如蔥、韭、秋葵等等。

古人的蔬菜品種並不算多。

《左傳·隱公三年》說:「蘋、蘩、薀、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今天看來,這裡所說的,不過是些浮萍、水草及白蒿之類,當時卻拿來做祭品、辦宴會,可見古人的蔬菜還是比較貧乏的。


三、古人的水果。

古代人也有水果吃。

《爾雅·釋天》中將「果不熟為荒」和「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並列。可見糧食、水果、蔬菜對古人的生活是同等重要的。

古代的水果,像櫻桃、桃、杏、梨、李、棗、栗、山楂、柿子等中原地區常見的果類,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種植和採摘。《圖經本草》上就介紹說,櫻桃「最先百果而熟」。

從這些資料來看,除了沒有冰箱可以長期保存水果,古人的生活水準並不算差。


三、古人的肉食。

古人的肉食,以牛、羊、豬最為重要,稱為「三牲」。

古人祭祀或舉辦宴會時,三牲齊備叫做「太牢」,只用牛羊叫作「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禮節。

古代當然有家禽類食物,但因為不如牛羊豬的體型,肉食含量較少,所以是次重要。

其它的肉食也有很多,天上跑的,地上飛的,古代也沒有《動物保護法》,沒有珍稀動物,只要能抓住,都是美味。


四、古人的飲料。

此處要說到酒。古人用谷芽、糵用於釀酒。

甲骨文中記有糵粟、糵來。糵來即麥芽,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澱粉酶。將麥芽與穀物一同浸水,可使澱粉糖化、酒化,再過濾而得醴酒。不過古人的酒精度很低。

《呂氏春秋·重己》高誘註:「醴者,以糵與黍相體,不以曲也。」

《釋名·釋飲食》:「醴,體也。釀之一宿而成,體有酒味而已。」釀了一夜的酒,只是一種味道淡薄的甜酒罷了。

所以,千萬不能和古人斗酒,他們喝酒雖然以斗來量,但人家喝的是啤酒,你喝白酒,酒量再大也白搭。


五、古人的烹飪。

前面說了古人主副食的原料,糧食、蔬菜、肉,一般都要做成熟食才能吃。古人怎麼烹飪呢?

我國古代大多將穀物做成米飯,即所謂粒食,商、周時的甗就是蒸飯用的。

出外旅行或行軍打仗,攜帶的則是晒乾或炒幹了的米飯,叫糒或糗,多盛在竹器里,食用時要與水攪拌,水則裝在瓦壺裡,二者可統稱為「簞食壺漿」。

古代人也吃餅。餅字最早見記載在《墨子·耕柱篇》,磨面制餅在戰國時代逐漸推廣,到了西漢,城鎮里賣麵餅的已經常見。

而做燒烤、烹(即煮)的方式,早在原始社會中已經有了。古人管烤肉叫炙。《孟子》中曾說「膾炙」很好吃,日後才演變出「膾炙人口」的成語。


六、古人的調料。

古人的飲食,也有各種各樣的調料。

《禮記·曲禮》說:「醯醬處內。」《管子·弟子職》說:「左酒右醬。」

表明古人進食時旁邊常擺著醬。與豆醬的味道相近的是豉。

《說文》:「豉,配鹽幽菽也。」《急就篇》顏註:「豉者,幽豆而為之也。」這裡的「幽」字是什麼意思呢?《廣雅》解釋,「郁辟,幽也。」就是說將大豆煮熟了,加鹽,封閉起來發酵。

現代人做醬油調料,還是這個原理,只不過製作工具、衛生標準,比古代人有了很大的發展,而已。

最後,回到本題,「周公吐哺」吐出來的是什麼?差不多就是以上列舉的食物類型吧。

畢竟,周公當年吐的哺,又沒人做封存,否則,以現代的科技水平,一定能分析出一二三四五六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畢大費 的精彩文章:

TAG:畢大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