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生習作-好家風帶動社會和諧

學生習作-好家風帶動社會和諧

我很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名人故事,在故事中我了解到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這些家風家訓指引著他們前行。說起家風,楊樹桐老先生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每一個成功人士的家庭都保有一個優良的家風。

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沒有什麼大的家風家訓,如果要說有什麼家風,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善孝為先。正如三字經所言:"首孝悌,次謹信。"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

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婆外公與我們合住,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很少紅臉拌嘴。爸爸是純正東北漢子,口味偏重喜歡吃肉,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小時候,我會挑剔外婆做的飯不好吃,爸爸每次都很嚴厲的批評我,媽媽也在一旁數落我,爸爸說:「外婆年紀大,能為我們做飯,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不能挑剔。」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後來外公去世了,爸爸媽媽更加孝順外婆,時常帶外婆出門旅行散心,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更傾向外婆的想法意見。

父母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給我樹立了榜樣。我明白了,孝順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金錢,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為父母付出不求回報的真心。爸爸媽媽是孝順的好兒女,我身為他們的孩子,當然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我盡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操心勞神,我還努力學習,不讓父母為我的學習操心。我還小不能為父母做什麼大事,但是我卻可以把我能做到的是儘力做到最好,比如回家後給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倒上杯熱茶,講個笑話放鬆一下。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迷失加州隧道
孩子心語:媽媽去哪兒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