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過去」元素如何成為現在的靈感?

「過去」元素如何成為現在的靈感?

《麓客》現場來上海了,

這一次我們想與「過去的靈感」談談。

在物質條件豐盛的時代,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人們對「美」的追逐也越來越個人化,普遍性的市場增長時代逐漸走向盡頭,精緻生活成為大眾追捧的目標。

在越來越注重品質、實用和設計感的社會中,日本和西方生活美學中樸素自然、精緻簡單的特點,反而受到國人的青睞。

屬於中國風格的設計,似乎正處於失語的狀態,中國傳統之美要如何在當下被重塑、被創造、被認知,被推向公眾?

因此《麓客》想通過不斷的探討,確立一個方向和輪廓,如同「簡潔和實用」在民藝運動過程中成為了日本美學共性。

過去的元素如何成為現在的靈感?

中國設計的理念和製造在國際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未來我們可能會擁有一個「無印良品」式的全球化的設計品牌嗎?

《麓客》想要從雜誌走向現場,在各個城市,讓這些問題去得到回應和印證。

古人們用簡單的絲線綉出細膩繁複的紋路,調釉彩勾勒身形多變的瓷罐,在門窗雕刻栩栩如生的花鳥。他們看到層巒疊嶂的黛色青山,可以想出十幾種辭彙去形容它的顏色,描繪在的宣紙上,復刻在詩詞里。他們對美、對色彩、對形態的感知,自成格局,且不落窠臼。

有人說,相比起現代,動輒跟隨「國際潮流」的設計創意,過去的「孤帆遠影」、「玉枕紗櫥」似乎美得更有中國味道。過去,或許能夠在當代展現新的價值。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聲音,與其抱著傳承文化的使命去尋找已經被榨乾的「中國式」靈感,不如注重當下和自我。時代在不斷變化,設計也並不是要一味地「復古」。

如何看待「過去」?

《麓客》現場第四期

過去的靈感

時間:2018年7月7日15:00-17:30

地址:上海長寧來福士言幾又

嘉賓介紹

常實

80後陶瓷作家,生活陶瓷品牌「長石瓷作」的創始人,出生於內蒙,遊學於北歐,定居於上海,工作於景德鎮。

豐富性和原創力是這位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創作者的關鍵詞,他致力於在作品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人生活的關係:

「傳統或許如能量守恆定律一樣

不會因時間的改變而沖淡

她只會從一種形態轉換為另外一種形態

時間流逝

傳統並未消失

她就在那裡靜靜等待我們的發現」

王幸澤

融設計圖書館執行館長。

推動融設計圖書館的建立和運營是王幸澤工作的日常,但他堅持的更長遠的目標是,探索建立中國傳統手工藝材料的研究標準和分類體系,建設中國傳統材料資料庫系統,以推動全球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材料的應用。

Craft+團隊

來自倫敦聖馬丁,中央美院等高校設計藝術專業設計師組成的團隊。「從民藝中孵化設計,用設計反哺民藝」是他們的創新理念。

對Craft+來說,傳統手工藝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並且工藝的原始本質是滿足日常實用的需求。因此,Craft+要求設計師的設計需符合現代生活方式,讓工藝回歸生活本質。

面對當代設計的洪流和時代的浮躁

我們並不是要逆流而上

而只是想為這個世界多增加一個維度

在一片不太引人注目的疆土

邂逅有溫度的設計

龍紅紫娓

soft mountains (軟山) 創始人,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裝學院,創立NEW bLACK時尚藝術視頻分享平台。曾做過7年媒體主筆,ELLE撰稿人。

soft mountains是以龍紅紫娓為首,聚集的一批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曼切斯特大學設計師,創立的手工藝品牌。旨在以傳承為基礎,對少數民族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美學,進行全新的詮釋。

作為年輕一代,soft mountains的主創們希望通過年輕化、國際化、前瞻化的視野,把當代化設計與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藝術遺產相融合,使其重新煥發生機,重獲尊重,從而為當地人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而這也是他們為「傳承」所賦予的定義:

「既保持對傳統精髓的尊重,同時又進行大膽地創新。只有把傳統,重置於當下的語境里,並賦予它們新的設計語言,得到大眾的喜歡,才能使它們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借用榫卯App,tagDesign孫勇的觀點:傳統是一個超越時間的概念,而人類歷史上最近100年的技術革新和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一條陡峭上揚的曲線。

每一個時代都會添加這個時代的特性在「過去」的特徵之中,這100年來技術的爆炸發展,感受到一種明顯的割裂。

那麼人文的和經典的東西,該如何跟這個時代所具有的特性相結合併適應?當下我們的創造,能夠為未來留下什麼樣的傳統?

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感興趣

現場免費參與

請準時到場

7月7日

過去的靈感

《麓客》現場Vol4·上海

15:00—15:10 主持介紹嘉賓及《現場》的流程與主題

15:10—16:00 每個嘉賓自行闡述

16:00—17:30 議題探討及觀眾提問

地址:上海長寧來福士言幾又

我們想創造一個開放和互動性更強的沙龍,除了聆聽,我們歡迎你加入和嘉賓一起探討。

主辦機構

《麓客》雜誌書

合作機構

千匠文化丨CRAFT+

FROM餘杭融設計圖書館

談資丨言幾又

《麓客》現場

《麓客 》雜誌線下公益活動品牌

我們致力於邀請文創界有影響的人士與觀眾進行沙龍交流,搭建文創人與大眾直接交流平台。以媒體眼光,立足在地文創人,在全國各大城市巡迴發聲,為未來更大的國際文創邀請論壇蓄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劉震雲的一地雞毛,中國二十年的房史
為什麼日本的街上可以有那麼多走路上學的孩子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