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兄弟,他們人比我們多,咋辦?」

「兄弟,他們人比我們多,咋辦?」

原標題:「兄弟,他們人比我們多,咋辦?」


古代戰爭中,人多就一定可以所向披靡,把對方滅掉么?


為什麼古代戰爭,會有這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呢?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命運的安排,是人生的無奈還是玄學的加成,指揮百萬大軍打仗,難道註定是天生要涼?視知TV三分鐘視頻給你答案。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這裡是文字版


中國戰爭史裡面,很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比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土木堡之變,」 會被很多人奉為神明,因為贏的一方表面上是一手爛牌,勝負已定,結局卻是逆風翻盤、驚為天人。



赤壁之戰


三國時期的最強大腦——諸葛亮,就酷愛以少勝多,他的戰爭觀就是:兵在精不在多,兵精就會所向披靡,逆風翻盤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當然了,那個時候的蜀國也沒有那麼多兵。



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


可,在傳統認知裡面,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才合乎劇本。

那古代戰爭,人多到底有沒有用呢?


其實,從整個戰爭史的角度講,軍隊人數多,還是很佔優勢的。以少勝多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案例少,才格外難得。


1915年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就提出過「蘭徹斯特方程」,方程很複雜,直接說結論,就是兵力是戰爭,特別是大規模遭遇戰爭的最直觀條件



英國工程師蘭徹斯特


當然這個優勢,未必就一定能決定戰場的勝負。因為軍隊的戰鬥力,不單單依靠人數來決定,往往還會取決於兵種、陣型、偶然因素等


拿兵種來說,在公元2世紀-4世紀,馬鐙和馬槊普及,騎兵的殺傷力就要比步兵大的多。


在戰場上,騎兵會衝擊、分割步兵的隊列,打亂步陣原有的指揮序列,造成步兵集團的混亂乃至整體失控。《周書》記載:時募士皆用短兵接戰,勝持槊追齊神武數里,刃垂及之。



所以,有時少量的騎兵就能擊敗數量巨大的步兵

南北朝時期的沙苑之戰,西魏宇文泰率領1萬人馬迎擊高歡的20萬大軍。雙方剛一接觸,宇文泰的人數劣勢就暴露出來。沒想到,這個時候,宇文泰的右軍主將李弼率騎兵猛衝東魏軍大陣,憑藉速度和防禦的優勢切割敵陣


滿血的騎兵遇上步兵,就像NBA的錯位單打,使對方一下陷入混亂,高歡的20萬大軍被輕易擊垮。《周書》記載: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隊,大破之,斬六千餘級,臨陣降者二萬餘人。


此外,對統帥來說,在實戰中指揮上萬人的大型軍隊,絕對不是輕鬆的事



由於古代軍陣通訊困難,沒有微信和人工智慧,士兵的視野範圍有限,很容易造成信息不暢與群體緊張。戚繼光還diss過,「則愚民一時迷失方向,即難認。」在軍陣裡面,士兵很容易變成愚民。


比如淝水之戰。雙方隔水列陣,沒有決戰空間。晉軍提議讓秦軍稍稍後撤,老實人秦軍就真的答應了。沒想到秦軍後撤途中,晉軍猛地打了過來,再加上陣中有人高喊「秦兵敗矣「搞的軍心惶惶,前秦軍隊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



淝水之戰


當然前秦軍隊八十萬大軍一戰即潰,也跟軍隊士兵成分比較複雜有關係。這支軍隊雖然人多,不過都是拼湊而成,軍隊凝聚力差,戰鬥力可想而知。


由此可見,以少勝多其實並不玄幻,背後是外因內因綜合的結果。軍隊龐大,不意味著就能穩操勝券,兵力不足,也不是就判了死刑。

面對戰爭,統帥要做的就是冷靜果敢,分析雙方的兵種、環境、地形、心理狀態,如此才可能用有限的資源贏取最大的勝利。


冷兵器時代,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關於冷兵器戰爭究竟怎麼打,李碩的《南北戰爭三百年》也給出了詳細的論述。此書不僅僅回答了龐大的軍隊為什麼可能戰鬥力不高的問題,還探討了步兵對抗騎兵的神奇方法、士族風雅氣質對南朝政權的影響等問題。


如果你對古代的金戈鐵馬、亂世爭雄感興趣,不妨翻翻此書,感受一下歷史中飄蕩的陣陣狼煙吧。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著者:李碩


出版社: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


定價:59.00


你還知道哪些以少勝多的戰役?


兵少的一方是怎樣獲勝的?



我知會選擇5位留言最走心的小夥伴,每人送出《南北戰爭三百年》1本。獲獎名單將在下周二公布,快來留言參與吧!



南北戰爭三百年 : 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作者:李碩


噹噹 廣告


購買


參考資料:


李碩:《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THE END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知TV 的精彩文章:

根本買不起的勞力士,居然只是運動表?!
粽子甜還是咸,居然能看出有錢沒錢?

TAG:視知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