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陳傳席:《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陳傳席:《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陳傳席,1950年9月生於山東,江蘇徐州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兼任中國佛教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評閱員、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

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馮承素摹本)

《蘭亭序》的真偽問題且不談,本文只談它的藝術水平。

1965年《文物》第6期發表了郭沫若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台灣的徐復觀反對郭的「治學態度與方法」,其實郭的治學方法還是對的,只是他認為《蘭亭序》是偽托的根據還不足,但郭沫若嚴肅地說:「《蘭亭序帖》即使肯定不是王羲之寫的,它的書法價值是誰也不能抹殺的。」即是說否定《蘭亭序》為真跡的人,也承認其藝術水平高,是「誰也不能抹殺的」。

毛澤東談《蘭亭論辯》

筆者在少青年時臨摹《蘭亭序》9年,幾乎是一天都沒間斷過,但我在20年前就說過,比較而言,《蘭亭序》書法的藝術水平不是最高,注意:不是說它水平不高,而是「不太高」(注意「太」字),且是比較而言。至少說,《蘭亭序》的藝術水平比顏真卿的《祭侄稿》要差兩個等級。

其一,格調不高古,有人可能會說,這正是其創新之處。創新可以,但不能使格調不高古。而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格調高古。

其二,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散、淡。而《蘭亭序》的書法並不太散,也不太淡。它是有所為而書,用心而書。而《祭侄稿》則極散又極淡。書無意於佳乃佳。

其三,顏真卿寫《祭侄稿》下筆運筆皆十分自然,不做小技巧,不刻意為之。所有藝術品,技巧成分越少,其藝術價值就越高,技巧成分越多越明顯,則會影響其藝術價值。而《蘭亭序》書寫時下筆、轉筆多見刻意痕迹,露筆太多,作了很多不必要的強調,比如其第二行「少長咸集此地」,「少」字落筆處過分,「咸」字更明顯。而「集」字的第一撇,「此」字幾道豎,落筆處皆太過分強調了,這就很不「淡」了。而《祭侄稿》則絕無此類毛病。

其四,《祭侄稿》蒼而秀,秀而蒼,《蘭亭序》秀而不蒼,無怪乎有人說「他」為「女郎才」。

其五,《祭侄稿》筆墨酣暢,氣勢連貫,《蘭亭序》書寫有安排成分,談不上酣暢,氣勢尤遜《祭侄稿》。

其六,《祭侄稿》用筆內在變化頗大,而且乾濕濃淡、疾徐緩急的變化十分令人鼓舞,《蘭亭序》則大遜之。

其七,《祭侄稿》大氣磅礴中見瀟洒,雄放中見秀韻,而《蘭亭序》雖瀟洒,但不太大氣,至於雄渾就更遜之了。

其八,《祭侄稿》的書法氣勢開張,圓筆居多,而《蘭亭序》中很多字太緊,方筆成分居多。如《祭侄稿》中「何圖」的「圖」,「爰開土門」的「開」,與《蘭亭序》中的「俛仰之間」的「間」和「固知一死生」的「固」,一比較就明顯地看出來了。又如《祭侄稿》中「階庭蘭玉」的「蘭」,和《蘭亭序》中第二行「蘭亭」的「蘭」,更明顯地見出這一問題。

還可以列舉很多例子,說明《蘭亭序》的藝術水平不如《祭侄稿》。

總之,《祭侄稿》在大氣、蒼秀、氣勢開張、圓渾、連貫、自然(散、淡)等方面都超過《蘭亭序》,生動更過之。《祭侄稿》是一篇充滿激情的書法藝術作品,比較而言,《蘭亭序》則像一篇抄寫作文的文字稿。

難道你要否認王羲之的「書聖」地位嗎?答曰:「絕對沒有。」王羲之的行書以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的《姨母帖》為第一,那真是「淡無可淡」。我在遼寧省博物館中幾次看到此帖,不但流連不忍離去,真至「十日不知肉味」。看過此帖後,其他的帖都不想再看了。看過此帖後,益感《蘭亭序》不足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惜字數太少。如果不是字數太少,《姨母帖》應和《祭侄稿》並列為「天下第一行書」!風格各異而已。

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書法水平絕對不容否認,其書法的影響更是絕對不容否認。凡是全盤過分地否認《蘭亭序》的藝術水平者,也是錯誤的、不可取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書法培訓行業出「大事」了,影響數億人!
毛澤東36幅書法對聯,寫盡偉人的情懷與智慧!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