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博士談個人管理:智周萬物︱佛理思維提境界:國學三元之儒家

魯博士談個人管理:智周萬物︱佛理思維提境界:國學三元之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思想的基礎是「仁」,即強調「君子」所為。「君子」是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標準人」——標準的社會人,是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

從奴隸制開始向封建制逐步過渡的春秋時期,人開始從奴隸向自由民過渡,人的社會交往日益頻繁,自然人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要求,必向社會人過渡。

既然交往是必然的,那人與人之間究竟該如何交往當時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在那樣的背景下,「君子」這一概念的意義當然重大,後來逐漸演變而來的「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有克「己」的自然人行為和復「禮」的社會人行為。在這裡,「復」該作尊重解。儒家強調:個人不能將自己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標準。

《大學》里論述「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裡的「心正」是以「君子」為標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儒家強調的是「人道」,即自然人與社會人的關係,社會應該是有組織、有秩序的,否則必亂。

儒家對「君子」的所作所為一一作了闡述:

君子九思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四不

不妄動,動必有道;不徒語,語必有理;不苟求,求必有義;不虛行,行必有正。

君子德行

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准。

儒家思想雖然強調了等級與次序及其意義,但它沒有回答為什麼要克己復禮,即沒有回答「人」與「天」的關係。「君子」是被虛擬出來的,根在人自身,即從「人」出發來考察「人」的問題。這可能是儒家思想的局限所在——沒有找到人的「根」,當然這是偉大思想的局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周萬物 的精彩文章:

TAG:智周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