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覓古陝州·雞足山

尋覓古陝州·雞足山

雞足山,在古陝州城西南二里地(今陝州公園裡)。據說,雞足山是土山,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因緊臨黃河,河水上漲時沖刷著山體鬆散的泥土,經過洪水無數次地沖刷,形成了幾道大溝壑,宛如雞足,人們叫它雞足山。

現今的雞足山名字變了幾變,前幾年改為虢山島,歷史上陝州城西北方向黃河中有一座小島叫虢山島,不在今天的位置。後來又改稱召公島,大概是緣於古陝州城裡有關召公「甘棠遺愛」的故事。

十幾年前,這裡一座高不過十米的小土包,山頂是平的,像一個大大的平台。我曾過多次在山頂漫步,遠離城市的塵囂,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秋天,摘過酸中帶甜的酸棗,引出了對童年的無窮遐想;冬季,坐在毫無遮攔的山頂,看夕陽慢慢收束耀眼的光芒,沒入西山。我卻不知道這座山就是有名的雞足山,無意間還觀賞陝州八景之一「金沙落照」。最近才把山與名對上了號,不禁啞然失笑。

在現代人的眼眼中,雞足山太不起眼了,但你不要小瞧它,在古代卻是大有名氣的。據說,雞足山是河上公潛心研讀注釋老子《道德經》之處。河上公為西漢文帝時人,傳說他嬰孩時在黃河上漂流不死,被人救出而得名河上公,他作注的《道德經》稱為《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這個注本是歷史上最早的注本,流傳廣泛,影響深遠。歷史上曾有人概括此書是「言治國治身之要」。山上有明代萬曆年間石碑一塊,上刻「漢文帝訪河上公駐蹕處」。漢文帝曾在此請教河上公治國方略,河上公建議為人君者要廣施仁政,以德治天下,施教於民。漢文帝深得其意,遂成就後來的文景之治。據說,山上有一摩岩洞,傳說八仙中鐵拐李在此洞修鍊成仙。山頂有迎祥觀,民國18年(1929年)迎祥觀被毀。民國24年(1935年)重建,不久又毀。

歷代文人墨客,多游於此,作詩紀念。明末理學家王以悟辭官歸隱陝州故里,潛心研究理學,寫下了不少歌詠陝州的抒情詩,其中一首詩《偕吳堅白、李養初登雞足山》:「幾年稱勝處,今日喜重過。雲氣含峰濕,鳥聲傍樹和。殘碑留漢跡,落日傍漁歌。軒冕誰非原,爭如老布蓑。」描寫了雞足山的美景,這兒濕潤的雲霧纏繞山間,鳥兒在樹叢鳴叫,婉轉動聽,山下的黃河上漁舟唱晚,宛若一首優美的恬靜祥和的田園牧歌,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難怪河上公在此隱居,心無雜塵,才能感悟人生。

千年時空變遷,滄海桑田,歷史的陳跡渺無可尋,被人遺忘了多年。然而,近年來,隨著三門峽黃河濕地景區的建設,雞足山被納入景區建設規劃,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南北兩側由蒼龍湖和青龍湖環繞,西對黃河,雞足山猶如水中的一座小島。山頂被改造成了一個大廣場,種植了二萬多株牡丹,每年牡丹盛開,吸引了大批遊客遊覽觀賞,成為豫、陝、晉黃河三角區最大的牡丹栽培觀賞基地。島上松樹鬱鬱蔥蔥,樹下鋪滿了厚厚的松針,滋養著土地,肥沃的土地養育出了一朵朵鮮嫩的蘑菇。

站在山邊,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夏秋季節,雙龍湖波光瀲灧,滯留的白天鵝在湖邊戲水,黑黑野鴨在湖中游曳,偶爾有水鳥從空中俯衝而下,捕捉水中的魚兒;緊挨山的湖邊是茂密的楊柳林,曲折的小木橋通向幽林深處;湖中碧綠的荷葉,一叢叢的水草,增添了不少水鄉的韻味。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白天鵝,在這兒渡過漫長的冬季,白天鵝在藍天碧水間嬉戲,或展翅飛翔,或自由暢遊,或悠閑漫走,千姿百態,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遊人流連忘返。

雞足山雖然少了一份人文的韻味,卻多湖光山色,依然讓人留戀……

(2009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室內設計,只是設計風格嗎?
仔細看過你家房子四周嗎?——宅與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