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V 全面屏旗艦的設計已無可挑剔?機械結構或許只是權宜之計

OV 全面屏旗艦的設計已無可挑剔?機械結構或許只是權宜之計

vivo NEX 和 OPPO Find X 徹底火了。

在過去部分消費者的印象中,vivo 和 OPPO 的手機都不能叫做是創新的代表,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創新點。然而在 2018 年,這種固有印象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 vivo 和 OPPO 都拿出了非常了不起的產品來。vivo 和 OPPO 都在 6 月份為我們帶來了「真全面屏」手機 vivo NEX 和 OPPO Find X,而且巧合的是,他們都採用了升降式攝像頭的設計來解決「劉海」區域礙眼的問題。

「真全面屏」+升降式結構,這樣的組合讓看膩了劉海屏手機的消費者們眼前一亮。部分網友甚至自發到某一手機品牌老總的微博下留言,用 OPPO Find X 和vivo NEX 這兩款產品作為例子,督促該品牌注重創新。可以看出,在部分網友心中,已經認可了 OV 兩家手機的創新行為。

然而並不是所有消費者都認可 Find X 和 vivo NEX 加入機械結構這種創新,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逆行倒施」。到底這種設計是好是壞,是利是弊?或許可以好好討論一番。

手機中的「文藝復興」?No......

如果機械結構是第一次出現在智能手機當中,那麼肯定會迎來一面倒的褒揚,反對聲音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事實卻是,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是逐漸淘汰機械結構的過程,是由分散到高度集成的過程。vivo NEX 和 OPPO Find X 添加機械結構的做法顯然有違這個發展方向,所以才遭到部分網友的批評。

對於老用戶來說,對於手機上的機械結構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功能機這麼久遠的事情先不說,第一批智能手機上最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擁有機械結構。

在物理鍵盤的命還沒有完全被 iPhone 革掉之前,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擁有側滑鍵盤。當時的手機從邊框中線被一分為二,上方是碩大的顯示屏,而下方是電池和一個全尺寸鍵盤。使用的時候將手機下半部分推出,進行打字輸入。

但後來我們的智能手機屏幕越來越大,鍵盤輸入的效率越來越低,因此這種設計就被淘汰了。同理的還有華為和 OPPO 都嘗試過的旋轉式攝像頭,被淘汰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效果不好,而是因為成本和效率問題。


機械結構帶來的那些煩惱

機械結構為什麼會被唱衰?那是因為有一些問題是無法迴避的。

首先是故障率問題,這方面網友也十分關心。雖然我們知道 vivo NEX 和 Find X 的升降機構都有數萬到數十萬的壽命,理論上來說在換機周期內都不會出現問題。然而如果將感測器都焊死在主板上,那豈不是風險會變得趨於零?

這也是我們強調的,數碼電子設備集成度越高,故障率越低。無論機械結構再耐用,也難以避免磨損等問題,論可靠性還是要比電路集成差一些。

此外,我們也留意到,vivo NEX 和 OPPO Find X 的厚度和體積,都要比以前的產品超出不少。事實上也是難以避免的,無論是從過去的翻蓋手機到滑蓋手機到旋轉攝像頭手機,沒有一台加入機械結構的產品還能把機身做薄。大而笨重基本成為了機械結構手機的代名詞,唯一的安慰就是廠商可以順勢把電池做大一些。

另外還有例如破壞機身密封性導致進灰、機身整體剛性下降等,這些都是手機加入機械結構帶來的隱憂之一。正因為如此才有不少網友批評說這種設計是一種倒退,並十分不看好。


提升屏佔比的無奈之舉

既然前輩們已經用經驗說明,高度集成的智能手機上的機械結構大多效率不高,為什麼 OV 還要堅持呢?而事實擺在眼前,在當今的科技條件下,想要達到超高屏佔比,或者說「真·屏佔比」的目標,那麼就不得不藉助某些結構來將手機正面的感測器隱藏。

於是,vivo 和 OPPO 都同時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將正面的感測器和攝像頭等,全都放在升降式結構上,因此盡量讓屏幕的邊框做窄,同時也不用留下「劉海」。

而從事實來看,vivo 和 OPPO 也基本達成了目標,成功把屏佔比做到了 90%(官方數字)以上。不看過程看結果,那麼 Find X 和 NEX 這兩款產品是達標了,成為了市面上最接近「正面全是屏」全面屏目標的手機。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看,他們對機械結構設計的利弊其實不太敏感,反而會覺得這很高科技。同時,高屏佔比帶來的營銷優勢十分明顯,這也證明用加入「復古」的機械結構來換高屏佔比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

當然,「有頭髮誰想做禿子」,如果可以做到隱藏感測器又不用加入機械結構,那就是最好了。那麼這種技術,真的有嗎?


真·全面屏到來之前的過渡

雖然 vivo NEX 發布會上,vivo 的產品經理斬釘截鐵地說,未來會有許多廠商追隨 vivo NEX 這種升降式攝像頭的設計,但從科技發展趨勢來說,他預料的境況或許不會出現。

當下已經有不少廠商在研發屏下感測器技術,而且這種技術已經接近商用階段了。比如 vivo 最新展示的 TOF 技術,模組就已經可以做到屏幕下面而不影響使用,試問當屏幕感測器的技術成熟,還需要升降機械結構做什麼呢?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實際上 vivo 和 OPPO 在旗艦手機上加入機械結構,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們只是等不及了,在屏幕感測器技術沒法商用之前,就迫不及待地想做出我們理想中的所謂「真·全面屏」手機出來,並展示在眾人面前。

所以,目前加入機械結構的設計只是過渡方案,未來不太可能會大規模應用在後續的產品上。

雖然 vivo NEX 和 OPPO Find X 上加入的升降式結構充滿爭議,但無法否認的是確實為提高屏佔比做出了貢獻。至少從現階段來看,vivo NEX 和 OPPO Find X 贏得了喝彩聲,贏得了市場尊重,那就證明升降式結構是有價值的,但不是長久之計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 的精彩文章:

看到全新福克斯,我想把我的福克斯賣了
難怪蘋果不敢上架!Steam 串流應用體驗:PC 大作手機輕鬆玩

TAG:ZEAL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