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柑橘日灼果就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柑橘日灼果就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柑橘發生熱害的主要生物學機理

適宜柑橘生長的年平均氣溫要求在16-23℃,其生長溫度範圍是:最低(停止生長)12-13℃,最適 23-24℃,最高(停止生長)37-39℃。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限制柑橘的生長。

植物為了抵抗高溫脅迫引起活性氧增加所帶來的傷害,激起或提高了體內清除活性氧、保護膜系統的抗氧化防禦系統的活性。該系統主要由抗氧化酶類和小分子抗氧化劑類組成,前者包括 POD(過氧化物酶)、CAT(過氧化氫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AsA-POD (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還原酶 等,統稱為細胞的保護酶系統。

高溫對柑橘的傷害程度取決於高溫強度和作用時間,高溫傷害似乎存在著一個閾值(40℃左右),在此閾值以下,溫度對細胞膜脂過氧化的影響並不大,一旦溫度超過這個界限,MDA(丙二醛)含量劇增,標誌著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的加快。

高溫脅迫下柑橘產生熱害可以觀察到抗氧化防禦系統被破壞的過程。以枳幼苗為材料的研究中表明,對高溫最敏感的是葉綠體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當處理溫度由30℃上升到 38℃時,它的活性直線下降,而在此段溫度內,MDA(丙二醛)的含量與電解質滲漏是緩慢增加的,與此相應,枳幼苗在形態上也沒有任何傷害的癥狀出現,溫度提高到 40℃,葉綠體中的SOD失活,MDA(丙二醛)的含量與電解質滲漏大幅度上升,相應的枳幼苗在形態上也出現熱害癥狀。

以上內容簡單通俗點講就是在植物體內為抵抗高溫傷害,會產生一種酶保護體系,這個酶體系在38℃以下時,其活性隨溫度升高而逐漸開始受到抑制,但並沒有表現出形態上的熱灼傷;當溫度上升到40℃時,細胞的熱保護酶系統失去活性,形態上也表現出熱害癥狀,及日灼癥狀。(備註:這裡的溫度指太陽照射下室外溫度不是指天氣預報所說的室內溫度)

日灼的具體體現

一、品種因素,比如不知火就容易被日灼。(有人說果皮薄的品種容易被日灼,在我們丹棱地區的常見品種中並沒有這一規律)

二、高溫暴晒,特別是連續陰雨後第一第二個太太陽,日灼現象最集中。

三、修剪原因,導致掛果部位外移,果實全結在樹冠外圍,而且因為修剪不到位,枝條又細又長,導致營養和水份的傳輸困難,在高溫暴晒時水份供應不足,日灼就更嚴重。

四、營養失衡,樹體內氮含量高日灼嚴重,缺鈣,缺硼日灼也嚴重。

目前解決柑桔日灼病問題的主要途徑

對於一些不已產出日灼果的品種可以通過綜合管理,營養及水分的合理控制來預防日灼果的產生,但是僅僅通過綜合管理、水分及營養的合理控制也無法完全避免日灼果的產生,這是需要利用塗白或者套袋等方式進行日灼果的預防。

一、合理修剪,修剪的目標就是培養健壯緊湊的枝條,做得內外樘都有結果枝。

二、合理施肥,施肥時不要搞一刀切,要根據樹勢強弱區別對待。旺樹控氮,增磷鉀,弱樹增氮。要重視鈣硼鎂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特別是鈣,鈣可以穩定生物膜結構,保持細胞的完整性。要想日灼少,補鈣少不了。

三,通過改善土壤環境,如增施有機肥、 地面覆蓋、灌水等調節水分供應;

四,石灰水塗白果實;

五,套袋或貼紙。

六,噴遊離氨基酸(比如施俏、益施幫、啟福等)或者多肽類(比如英萊等)葉肥。從柑橘熱害的生物學作用機理來看,作物抵抗高溫傷害的主要機制是產生熱害保護酶體系,如在此階段適當補充遊離氨基酸或者多肽類葉面肥(這兩類物質都是合成酶保護體系的基本單元),增加保護酶及活性蛋白的數量,增強樹體抗逆性,在高溫強度和作用時間範圍內是有助於緩解熱害的。

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棱兆豐農業 的精彩文章:

TAG:丹棱兆豐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