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機構的「還債時刻」

投資機構的「還債時刻」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 / 張姝欣 劉素宏 趙雷

編輯 / 魏佳 趙力

踏著雙創浪潮在2015年投身到私募行業的李強,如今打算離開了。在他看來,裁員潮和和離職潮,籠罩著整個行業。

「一級市場的慘淡超乎你的想像,這波行業低谷期來之後,我身邊不管做大型還是小型私募基金的投資人,都有被辭退的。我們基金賬面上實在沒有錢,沒得投。」在一家中型股權私募基金的投資總監李強告訴尋找中國創客。

「2018年是投資機構的清算期。」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對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表示,2011年、2012年間,誕生了很多新基金,一級市場投資回報周期很長,五六年之後才能見分曉。投的項目好與不好?為LP(有限合伙人)賺了多少錢?檢驗投資機構的時候到了。

整個VC/PE市場的募資規模已經做出反應。投中研究院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開始募集的基金數量比上年略微提升,目標基金規模達到近幾年峰值,但2017年完成募集的基金規模為2469億美元,比2016年的2610億美元環比下降5.4%,募資缺口明顯。

「潮水退去,就知道誰在裸泳」,巴菲特的話折射了如今的投資機構現狀。

錢荒

新募集基金數量斷崖式下降

在經歷了5年高速發展後,寒冬來了。「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圈內陸續就透出資管新規的風聲,我們都知道行業低潮期要來了,」李強表示。

這不僅僅是李強等圈內人的個人感受。投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2-2017年,VC/PE市場開始募資和募資完成的基金數量在2015年達到最高,緊接著,募資完成的基金數量從2015年的2371支,降至2017年的955支。

數據來源:投中研究院

再從市場的募資基金規模來看,2012-2017年,開始募資的基金規模在2017年上漲明顯,升至5349億美元,但是完成募資的基金規模基本和2015年持平。2017年私募基金市場資金缺口明顯。

數據來源:投中研究院

清科研究中心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基金新募集情況月度走勢圖來看,新募集基金數從2018年1月達到最高峰後出現「斷崖式」下降。新增資本量從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持續下降。

今年4月發布的資管新規限定了銀行理財基金等多種基金的入場,同時抬高私募股權投資個人LP的門檻。銀根收緊後,以銀行通道為主的市場化母基金募資受限,VC/PE機構很難從母基金獲得資金。

新規發布後,「錢荒」加劇。投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VC/PE市場的基金延續募集低潮,完成募集的基金在募資規模和數量上都大幅下降。募資規模同比降幅高達90%,數量同比大降76%;募資規模和數量環比降幅分別為78.94%和44.19%。

瘋狂

GP找錢「無所不用其極」

創投圈流行一個段子,資本寒冬來了,會有張穎內部信流出,王冉發文跟上,包凡總結陳詞。

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兩年前的一篇文章稱,如果中國經濟真的進入了下行周期,那麼資本將會從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上,逐漸過渡到安全的領域,創業者融資將變得異常困難。近日,王冉再發朋友圈稱「募資越來越難,GP(普通合伙人)們勢必開始珍惜子彈。」

「市面上的錢大部分都是銀行流出來的,資管新規後,現在LP的錢也緊。」一位小型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人馬東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

馬東正在為一個有政策扶植資金的光學顯示項目募資,即使政府資金到賬了,LP的錢也很難募到。 「有一些LP是大企業的母資金,銀根收緊後,他們發的大型企業債券不好還,他們自己的資金就出了問題,就算很看好我們這個項目,也沒錢投。」

賬面上還有錢的LP,則變得更加謹慎。

「我拿新項目去找還有錢的LP時,他們會直接告訴我,現在大環境不好,明年再說。現在LP風險意識很強,我接觸到一個證券市場資產有幾十億規模的牛散(指非機構的自然人賬戶,擇股能力很強,盈利能力非凡,「很牛」的散戶),也只願意投資回報周期短的項目,對長期項目並沒有信心。」馬東說。

多位私募基金從業者說,即使有些之前的項目讓LP賺錢了,因為慎重配比資金盤,下一期項目LP也不計劃繼續追加投資。

多位小型私募機構的投資人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LP資金緊張是一大痛點。為了找錢,GP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只是最基本的方法,財富公司、銀行、信託、保險、券商、國企、大企業對外投資的系統,只要是有錢的機構和個人都要找。

人慌

「熬不住了」的年輕人

並不是每個從大機構出來做中小私募的機構都能獲得像此前供職於IDG的張震、紅杉的曹毅那樣的成績。

募資陷入低潮,中小私募機構首先受到衝擊。

「有幾個頂級投資機構的合伙人,本來打算自己成立中小型私募,看到這種情況最後都放棄了。」李強說。

其中緣由是,中小機構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更難說服LP出資。

「我為一個明星項目募資,很多LP都會覺得估值太高而不願投,雖然我們算出可觀的回報率,還是很多LP不相信有這麼大的市場價值」,一位新成立的小型私募機構GP說。

儘管後來事實證明,他對項目的估值增長判斷完全正確,但是因為募不到錢,他的基金只能無奈延期,妻子和女兒勸他離開行業。

「熬不住了」,一家PE的HR高管黎明這樣形容當下中小投資機構里的年輕人。

在他看來,大批年輕人正在離開中小私募、VC行業,一方面是現在行情不好,機構手中無「子彈」,只看項目不出手。投資經理的基礎薪酬普遍不高,項目投不下去就無法分carry,而carry才是投資機構最核心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行情不好,項目退出也會受影響,一些機構無法回血,越來越歸於沉寂。

某投資機構高級品牌經理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今年春節之後,他開始感覺到募資難,最明顯的跡象是圈子裡聽到的募資新聞越來越少,PR也越來越少推廣這些新聞。個別機構甚至傳出發不出工資、需要向投資人借錢的消息,還經常有工作人員抱怨年終獎「行業最低」。至於機構的年會和各種峰會,規模也比前兩年小。

另外,今年春節後,他工作中接觸到的PR已經有十多人離職,還有一個機構負責募資的合伙人也選擇了離職。

項目黃

簽了TS還是拿不到投資

現在,資金緊張的影響已經傳到了創業者身上。

一位互金行業創業者表示,曾在2016年年初曾獲某教育行業的大企業投資,但在去年末今年初,投資人表示不會再投資此項目並商議退出事宜,理由是目前資金有限,要布局在更看好的領域。目前,他計劃將公司轉型做大學生訓練營,因為「找不到錢,做訓練營成本比較低」。

一位正在考慮接受華興投資的創業者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他本來打算把融資分兩步走,「十一」前後各進行一次,但在投資人提醒下,他決定儘快把兩輪融資放到一輪內做完,金額大幅壓縮。

「投資人預測未來兩到三年都是資本寒冬期,先拿到融資肯定更有利,精力放到項目發展。」該創業者說。

多名創業者對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表示,他們的項目和一些中小機構簽了TS,以為終於能拿到錢時,私募基金突然放棄了投資。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資管新規有風聲後,那時候大家還覺得有募到錢的可能性,TS本身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我們就會簽大量TS占坑,再嘗試募資。這就會造成大量簽了TS募不到錢,放棄投資的情況。」李強說。

而如今靴子落地後,他認為,大家都意識到我拿不到錢,不會做無意義的勞動,連簽TS占坑都不做了。

相比於目前市場上湧現的眾多獨角獸項目,早期項目的處境更艱難。多位私募基金從業人士稱,投資人因為資金缺乏,更傾向於穩健投資,早期投資往往是大風險、大收益,現在大家不願意冒風險投資,他們更偏好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跑出來的頭部企業。

以資本熱捧的AI行業為例,IT橘子收錄的AI企業投資事件顯示,2017年前,A、B輪早中期獲投事件融資金額是主力,2017年後,C輪及之後的投資金融超過總金額的65%。同時,2017年,AI行業整體投資事件減少。

「我們也知道投資人最大的價值在於項目還沒有發展壯大時,發現了項目的獨特價值,享受早期投資後的高額退出回報。現在整個的資本都涌到中後期了,這是不正常的。但是這也是資本減低風險的一種方式。」一位投資人表示。

形勢

頭部機構和創業者「不缺錢」

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市場大致經歷了三次低谷:2008年經濟危機、2012年-2013年間的小低谷期以及2015年股災。

在金融業深耕20多年的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盛希泰表示,20年來幾乎從未遇到過國家從架構和戰略層面的基金緊縮,由於目前地方債務、企業債務、個人債務負債很高,同時又伴隨著中美貿易糾紛的外力影響,目前行業資金嚴重緊缺。

此次的募資難,除了是「史上最嚴」資管新規的連鎖反應外,有分析認為,還有著市場優勝劣汰的因素,一些業績不好、業內欠缺聲譽的機構會被淘汰。這一波低谷期從去年年末開始,預計會持續4-5年。

悅享資本投資經理扶持介紹,行業里曾經有一個測算,有些基金LP的投資收益還不如買理財產品高,這也意味著洗牌不可避免,但洗牌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能讓行業更凈化。

以太創服創始人、CEO周子敬對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表示,資管新規和去槓桿的大環境總體對市場的影響,要針對不同LP類型來看,LP主要分為富裕個人、上市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

對於在2015、2016年衝動投資的富裕個人,現在到了回報周期,回報率不高的個人可能會受影響不願投資;資管新規和國家去槓桿的大環境對上市公司和銀行的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上市公司的錢本來大部分就來自股市和銀行股市,因此受大環境負面影響比較大,銀行是本身受資管新規影響銀根收緊。

不過,在一些投資人看來,頭部機構和創業者不存在「錢荒」。

周子敬曾表示,頭部項目依舊受到資本的青睞,尤其是在市場不好、優秀項目不多的情況下,頭部項目爭搶更加激烈。對那些非一線基金來說,處境可能會比較尷尬。

獵鷹創投合伙人李圓峰也認為,對於投資機構和創業公司來講,更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頭部的那20%,這部分在任何市場下都不會「錢荒」,一個行業不可能100%都能得到好的發展。

未來,李強也打算在大基金和產業基金裡面找機會,「畢竟賬面上還有錢」。

他分析,像紅杉、經緯這樣頂級投資機構,資金渠道比較穩定,歷史業績讓他們不愁募資。而產業基金的資金來源於產業本身,像美團、恆大等都有自己的產業基金,他們的資金來源於自己的產業集團,有兜底,募資也更容易。

(註:李強、馬東、黎明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中國創客 的精彩文章:

創造101收官,經紀公司的戰爭才剛開始
ofo客戶端上線信息流功能,擬用資訊平台探索商業化

TAG:尋找中國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