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所知的醫療大數據

我所知的醫療大數據

多出去看看走走,果然是能長見識的。

最近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場醫療大數據相關的論壇。相當大比例的參會人員是醫療工作者,論壇大會主要介紹的是:基於信息化和互聯網手段,開展醫療領域應用的各種實踐。

論壇參加完,感悟挺多。

1、未來的醫療大數據研究,需要跨學科的合作。

論壇前期的拓導課,介紹了一種基於知識圖譜的科研方法——利用技術手段和數據,幫助開展醫療領域的科研工作。

參加拓導課的人有一半是醫療工作者,課程中需要使用了很多技術名詞和開源軟體。在真實場景中,複雜數據來源的情況下,使用軟體前需要醫學背景的人員進行數據預處理。這些開源軟體僅達到了demo甚至半成品的水平,純學醫背景的人可能難以入手使用。

在我看來,做數據處理、基礎詞庫和科研流程設計,可能都需要以醫學背景的人為主,但研究實踐,需要IT背景的人主導。

2、醫療數據生態存在錯位。

知名醫院的醫療工作者格外重視臨床科研,但他們通常難以獲得所在醫院的數據支持。知名醫院的信息化管理團隊,以及非三甲醫院的從業者,通常沒有科研工作的剛性要求。

知名醫院目前生存狀態較好,數據化改造不可能顛覆式前進,必然是局部優化。非三甲醫院的生存狀態堪憂,市場中已出現資本驅動的整合,整合後的互聯網化升級是整體一盤棋,跨越式發展。

相對發達地區的政府正在引領醫療行業數據標準的建設,驅動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但這些數據不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為醫療工作者所用。

3、問診與治療的智慧化進程必然不同

已經有醫院,開始提供線上的智能醫生,提供概率化的問診服務。準確性必然隨著數據訓練以及病人檔案的完善,而不斷提升。

醫療知識圖譜建設,在建立疾病、癥狀和病患特徵等相關概念模型後,未來基於統計手段,即可診斷絕大部分已知疾病。目前,技術手段已經能幫助發現疾病間的關聯,評估療效,並跟蹤藥品和治療手段的潛在風險。

問診是福爾摩斯式的探案過程,醫生的通過提問和檢查來尋找更多證據,從而判斷疾病。基於全面的信息獲取,計算機最終會做的比醫生更好。

治療方案絕非僅僅吃藥,還需要其他治療手段。信息化互聯網化能使流程更加順暢,但治療手段的智慧化,還需要伴隨智能硬體的發展而逐步完善。

4、就醫不難,治病不易

問診的智慧化,能很大程度的解決當前分級診療中的高質量就醫問題。問診交給ai之後,普通醫生可能主要在治療手段上發揮作用,對醫療器械的依存度可能會提升。老百姓可以低成本快捷的獲得準確診斷,如果僅僅只是吃藥,則治病不難。如果需要治療手段,則在醫療器械價格下降之前,還是需要去醫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夜雨伶仃落 的精彩文章:

TAG:瀟湘夜雨伶仃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