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難不死的開國將帥

大難不死的開國將帥

開國將帥

開國將帥,經歷了殘酷的戰爭,大多身經百戰,受傷自然也是家常便飯,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全然不顧自己的生命安慰,今天,我就說說這幾位抗日英雄的戰鬥故事:

曠伏兆---三次大難不死

曠伏兆

曠伏兆(1914—1996),江西省永新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第一次:1934年8月,在主力部隊決定攻打侯坪時,曠伏兆所處連隊奉命迂迴包抄;被軍閥李覺的圍堵,曠伏兆在帶領部隊反衝鋒時,一顆子彈擊穿了曠伏兆右肩胛骨,並傷到肺,血流如注,曠伏兆當場昏迷過去。幸好援兵及時趕到,眾人抬著他邊打邊撤,將他送到了醫院,才逃過了一劫。

第二次:1935年11月,曠伏兆帶領一個營擔負掩護任務,在打退敵人追擊完成任務,決定撤退時,在山谷里遭遇了敵人的伏擊。情況危急,曠伏兆衝到隊伍最前面,一邊向敵人射擊,一邊帶領全營向前推進。這時,一顆子彈打在他的左肩上,血如泉涌。曠伏兆撕破衣服簡單包紮,然後繼續指揮戰鬥,最後衝出了包圍圈。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野戰醫院不具備手術條件,子彈沒有取出來,永久地留在了曠伏兆的體內。

第三次大難不死,更加兇險,一次阻擊戰中,曠伏兆剛剛躍出戰壕,就被一顆子彈射中臉頰,從右耳下穿過,當場暈倒。戰友們急忙把他送去醫院,幸虧搶救及時,才幸免於難,但從此以後曠伏兆的右耳聽力幾乎為零。

這三次大難不死,在曠伏兆身上留下了三朵槍花,直到晚年還經常跟孩子們說起來,一臉的驕傲。


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許世友在戰爭時期,每次作戰都是在最前面,曾經七次負傷,但每次他都自己用手指頭把子彈從傷口裡摳出來,然後再敷上一些南瓜瓤就算包紮完了。

1943年,抵達山東的許世友和當地居民田明蘭結婚,許世友以萬源戰役時中槍負傷後體內取出的子彈為定情禮物,此後兩人相伴終身。


任榮

任榮(1917年9月-2017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軍師特務隊隊長。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開國少將也非常的傳奇,曾四闖閻王殿,每次卻都大難不死,更傳奇的是他曾兩次因重傷被宣布「救不活了」,卻都奇蹟般恢復了,然後健康的一直活了下來;

第一次:1935年8月,任榮所在的紅軍大學隨右路軍過草地,當時天氣非常惡劣,經常下冰雹,很多戰士或餓死、或凍死,任榮眼見著戰友一個個失去生命,卻束手無策,也以為自己活不了了,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就在這時,學員隊班長邵明銀派了三個戰士護送任榮,帶著他走出了草地,最終活了下來。

第二次:任榮將軍所在的四方面軍將士再次踏上了過草地、爬雪山的征程;在爬雪山時,任榮突然覺得腰痛得動都動不了,不得不躺在雪山上休息,他明白,自己如果躺下就是在等死,可是他實在是爬不動了。可就在這個時候,後來的開國上將王新亭將軍上來了,讓警衛用馬將任榮馱著走,這樣子他便第二次大難不死。

第三次:1947年2月,戰鬥中,任榮被子彈擊中頸部,子彈從右頸穿過,從左頸後下方貫出,出口約核桃大一個洞,血流如注,任榮當場昏倒。任榮被人抬下去救治,一直昏迷不醒,就在大家要放棄的時候,他醒了過來,最終恢復了過來。

第四次:1948年10月24日,任榮率部守衛陣地,防止敵人突圍。一顆炸彈將團副江勇炸成重傷。任榮被炮彈掀出幾米遠,左腳前腳掌被炸掉一半,血流如注,只是簡單包紮了一下,在擔架上繼續指揮部隊頂住敵人的突圍,到26日戰鬥勝利,才讓人抬下戰場,那一刻他因流血過多昏迷了過去,抬到野戰醫院時他已經深度昏迷,醫生都覺得沒得救了,最終他還是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王扶之

王扶之,陝西人,少將軍銜,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他的戎馬生涯中,曾多次遇到政治與軍事戰場的危難。

抗美援朝時,1952年8月2日,王扶之與參謀們在山洞裡研究戰況,突然,一個重磅炸彈落下,瞬間,洞里所有人瞬間被掩埋,只剩下王扶之和其他兩個倖存者,三人艱難爬出坍塌部位,被困洞中,與外界隔絕,沒有人指導裡面情況,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經受著稀薄空氣的考驗,收集尿液維持著生存;最後獲救,才九死一生,脫困重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嘟噠噠嘟嗒 的精彩文章:

TAG:嘟噠噠嘟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