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南山廬盆景背後的故事之《驀然回首》的故事

南山廬盆景背後的故事之《驀然回首》的故事

流水

 古琴曲集

陳熙珵 

00:00/07:08

南山廬里閑閱春秋

《驀然回首》的故事

圖、文|@南山廬

首發@南山廬的美篇

版權歸@南山廬所有

南山廬榕樹作品《驀然回首》

這件榕樹盆景作品,名字叫《驀然回首》,取自南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意。著名詞評人王國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如此說來,「驀然回首」當屬人生之第三境界了。

2016年7月下旬,為參加「2016電城清源灣盆景邀請展」,又一次對《驀然回首》進行修剪,剪後細賞,回首之主枝更加蒼勁有力,還真有點驀然回首的味道,讓我於痴痴然中不自覺地回味起自己的盆景生涯來。

屈指算來,與盆景結緣已近二十個年頭。其實與盆景結緣,還真因為這株榕樹。十九年前的一個春日,看同事老許剪盆景。見老許剪下根粗枝象條大龍蝦,怪好看的,便拿在手裡把玩。老許見了說,這是榕樹枝,可插枝成活,你要喜歡就拿回去試試,看能否種活。出於好奇,我竟真的把這"大龍蝦"拿回去"插枝"。培土,澆水,兩周過去,"大龍蝦"果真發芽了,這讓我興奮不已。這"大龍蝦"就是這盆《驀然回首》的樁材。此後不久,我便買了輛摩托車,跟著老許他們上山釆挖樹樁,漸漸地就迷上了盆景,這一迷就是十九年。

十九年里,爬過高山,穿過密林,幾乎走遍了附近的窮鄉僻壤。釆挖到滿意的樹樁,可以高興好幾天;看著喜歡的樹樁漸漸枯萎,又難過得吃不下飯。開始那段時間,把種活樹樁當作最大的成功,常常陶醉於綠葉新芽。及後來,能漸漸通過樹樁來表達詩情畫意了,盆景便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每當周末假日,最開心的莫過於拿把剪刀修剪盆景,看著樹兒在自己的剪下漸漸成型,那股滿足感無以言表。每當夜深人靜,總愛端杯清茶,拿把手電筒,這盆看看,那盆瞅瞅,思緒及心靈便在蟲鳴聲中慢慢回歸了自然。

彈指一揮間,十九年時光已然過去。《驀然回首》已從一條「大龍蝦」樣的榕樹枝長成了一株大盆景,而我也從熱血青年走到了不惑之年,現在驀然回首,雖覺兩袖依然空空,但看到這庭前的滿眼翠綠,看到這枝葉間的詩情畫意,心裡覺得還是挺滿足的。

2016年7月下旬的一天修剪《驀然回首》,剪了半個多小時才發現樹叢中有一個黃蜂窩,好在發現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就是這個黃蜂窩

這是修剪後的樣子,回首的這根主枝滄桑感更強了。

黃昏里的《驀然回首》

【盆景人感悟】

文|福建廈門@周英志

欣賞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勵自己,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生命將煥發新的生機,讓生命的每一天,都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敢於挑戰的自己,一個生命飛揚的自己。每一個人,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美麗。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原本如此晴朗,需要改變的,不是身邊的環境,只是我們的心態。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欣賞盆景:微笑處人,快樂如影隨形!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