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穩中向好的經濟走勢下 貿易摩擦或將長期持續

穩中向好的經濟走勢下 貿易摩擦或將長期持續

經濟學家預期2018年中國CPI穩中略升,PPI降勢趨緩。建議加大企業減稅降費力度,保持貨幣政策穩定,特別關注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債務風險隱患

對於未來六個月日本經濟走勢,29%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減少4個百分點;62%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9%預期「惡化」,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圖/視覺中國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於2018年3月進行的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2018年一季度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102.2(取值範圍在0-200之間),比上季度低4.3點(見圖1)。其中,體現經濟學家對當前經濟形勢滿意程度的即期景氣指數為118.0,比上季度提高1.5點;反映經濟學家對未來經濟走勢樂觀程度的預期景氣指數為86.5,比上季度下降10.0點(見圖2)。

調查收到了國內有代表性、對宏觀經濟有研究的91位經濟學家的問卷,按姓名漢語拼音順序依次為:白津夫、曹遠征、常欣、陳道富、陳淮、陳浪南、陳彥斌、陳宗勝、程漫江、程永照、遲福林、鄧海清、丁寧寧、甘犁、谷宏偉、郭克莎、何自力、賀力平、華而誠、黃少安、黃衛平、紀玉山、姜超、金雪軍、雎國余、李泊溪、李翀、李國璋、李康、李群、李善同、李天德、李雪松、李迅雷、李佐軍、梁優彩、劉厚俊、劉熀松、劉小川、魯政委、馬曉河、牛播坤、牛犁、潘向東、彭文生、任若恩、邵挺、沈建光、宋立、宋曉梧、談世中、田國強、田秋生、汪同三、王建、王劍輝、王軍、王珺、王曦、王小廣、王小魯、王曉明、魏際剛、謝亞軒、徐長生、許維鴻、姚枝仲、葉灼新、易憲容、喻新安、袁志剛、臧旭恆、曾五一、張承耀、張軍擴、張立群、張明、張曙光、張文魁、章錚、趙昌文、趙俊臣、趙巒、趙曉雷、趙志耘、鄭超愚、周黎安、周天勇、周志斌、諸建芳和祝寶良。通過問卷了解他們對當前經濟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並徵求他們對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及改革的建議。

一、全球經濟基本穩定,美國挑起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負面影響較大

預期美國和歐元區經濟仍呈溫和改善趨勢,英國和日本經濟總體平穩。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未來六個月美國經濟走勢,52%的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經濟形勢「改善」,比上季度減少28個百分點;40%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增加21個百分點;8%預期「惡化」,比上季度增加7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歐元區經濟走勢,44%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52%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4%預期「惡化」,比上季度減少1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英國經濟走勢,21%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55%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減少11個百分點;24%預期「惡化」,比上季度增加9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日本經濟走勢,29%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減少4個百分點;62%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9%預期「惡化」,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見圖3)。

預期金磚國家及東盟經濟基本穩定,韓國經濟略顯弱勢。調查同時了解了經濟學家對部分金磚國家、東盟和韓國經濟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未來六個月俄羅斯經濟走勢,36%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略增1個百分點;46%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減少10個百分點;18%預期「惡化」,比上季度增加9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印度經濟走勢,37%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56%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略減1個百分點;7%預期「惡化」,比上季度略減1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東盟經濟走勢,38%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略減1個百分點;57%預期「基本平穩」,與上季度持平;5%預期「惡化」,比上季度略增1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六個月韓國經濟走勢,18%的經濟學家預期「改善」,比上季度減少3個百分點;63%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19%預期「惡化」,比上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見圖3)。

預期美國物價指數上行,歐元區和日本基本平穩。對於未來六個月美國CPI走勢,64%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34%預期「窄幅波動」,2%預期「下降」。對於未來六個月歐元區CPI走勢,66%的經濟學家預期「窄幅波動」,33%預期「上升」,1%預期「下降」。對於未來六個月日本CPI走勢,76%的經濟學家預期「窄幅波動」,比上季度增加2個百分點,21%預期「上升」,3%預期「下降」。

美元升值預期減弱。對於未來六個月美元指數的總體走勢,調查結果顯示,27%的經濟學家預期「逐漸升值」,比上季度減少23個百分點;46%預期「小幅波動」,比上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27%預期「逐漸貶值」,比上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

人民幣匯率預期分歧較大,升值預期略有增強,貶值預期略有減弱。對於當前主要貨幣兌人民幣的名義匯率,調查結果顯示,44%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合適」,24%認為「高估」,32%認為「低估」。66%的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合適」,認為「高估」和「低估」的分別為13%和21%。67%的經濟學家認為英鎊兌人民幣匯率「合適」,認為「高估」和「低估」的分別為14%和19%。59%的經濟學家認為日元兌人民幣匯率「合適」,認為「高估」和「低估」的為25%和16%。

對於未來六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調查結果顯示,39%的經濟學家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減少2個百分點;31%預期「升值3%以內」,比上季度增加17個百分點;1%預期「升值3%以上」;28%預期「貶值3%以內」,比上季度減少16個百分點;1%預期「貶值3%以上」。

對於未來六個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47%的經濟學家預期「基本穩定」,比上季度減少22個百分點;29%預期「上升3%以內」,比上季度增加17個百分點;2%預期「上升3%以上」;22%預期「下降3%以內」,比上季度增加4個百分點;沒有經濟學家預期「下降3%以上」。

預期國際原油和糧食價格穩中有升。對於未來六個月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調查結果顯示,67%的經濟學家預期原油價格「小幅波動或持平」,比上季度增加15個百分點;29%預期「上漲」,比上季度減少6個百分點;4%預期「下跌」,比上季度減少9個百分點。對於國際糧食價格,65%的經濟學家預期「小幅波動或持平」,比上季度略減2個百分點;27%預期「上漲」,比上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8%預期「下跌」。

預期美國升級貿易保護措施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均有較大負面影響。對於美國升級貿易保護措施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13%的經濟學家認為影響「很大」,57%認為影響「較大」,兩者合計為70%;30%認為影響「較小」,沒有經濟學家認為「沒有影響」。對於美國升級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17%的經濟學家認為影響「很大」,54%認為影響「較大」,兩者合計為71%;29%認為影響「較小」,沒有經濟學家認為「沒有影響」。

二、預期國內經濟總體延續平穩走勢,出口增長壓力明顯加大

預期2018年GDP增長6.66%。對於當前我國總體經濟形勢,調查結果顯示,21%的經濟學家認為「好」,比上季度略增1個百分點;76%認為「還可以」,與上季度持平;3%認為「差」,略減1個百分點。展望未來六個月,7%的經濟學家預期經濟形勢「好轉」,比上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73%預期「大致持平」,增加5個百分點;20%預期「惡化」,增加2個百分點。

對於2018年我國GDP增速,80%的經濟學家預期在6.5%-6.9%之間,13%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6.9%,7%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6.5%;平均預測值為6.66%,比上季度預測值低0.04個百分點。

預期出口增速回落,貿易順差減少。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未來六個月出口增速,9%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比上季度減少20個百分點;28%預期「大致持平」,減少18個百分點;63%預期「下降」,大幅增加38個百分點。對於未來六個月進口增速,31%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比上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37%預期「大致持平」,減少11個百分點;32%預期「下降」,增加6個百分點(見圖4)。綜合進出口形勢,16%的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六個月貿易「順差增加」,比上季度減少11個百分點;12%預期「不變」,減少16個百分點;72%預期「順差減少」,大幅增加27個百分點;沒有經濟學家預期「出現逆差」。

預期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投資需求基本平穩。對於投資需求,調查結果顯示,12%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投資需求「好」,比上季度增加8個百分點;60%認為「還可以」,減少6個百分點;28%認為「差」,減少2個百分點。展望未來六個月,8%的經濟學家預期投資需求「好轉」,比上季度減少9個百分點;65%預期「大致持平」,增加9個百分點;27%預期「惡化」,與上季度相同。

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外商直接投資(FDI),21%的經濟學家預期FDI增長「加快」,比上季度增加3個百分點;48%預期「持平」,減少6個百分點;31%預期「放慢」,增加3個百分點。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ODI),29%的經濟學家預期ODI增長「加快」,比上季度略減1個百分點;35%預期「持平」,減少3個百分點;36%預期「放慢」,增加4個百分點。預期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對於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77%的經濟學家預期在7%-9%之間,6%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9%,17%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7%;平均預測值為7.7%,比上季度預測值高0.3個百分點。

預期2018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對於2018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1%的經濟學家預期在7%-9%之間,3%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9%,16%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7%;平均預測值為7.7%,比上季度預測值高2.0個百分點。

預期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8%。對於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55%的經濟學家預期在6%-8%之間,20%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8%,25%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6%;平均預測值為6.8%,比上季度預測值高0.5個百分點。

預期消費需求平穩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增加。對於消費需求,調查結果顯示,27%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消費需求「好」,與上季度持平;67%認為「還可以」,略減1個百分點;6%認為「差」,略增1個百分點。展望未來六個月,10%的經濟學家預期消費需求「好轉」,比上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87%預期「大致持平」,增加9個百分點;3%預期「惡化」,減少2個百分點。

對於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2%的經濟學家預期「增加」,56%的經濟學家預期「基本穩定」,僅有2%的經濟學家預期「減少」。

預期就業形勢穩定。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91%的經濟學家預期「就業穩定」,與上季度持平;8%預期「失業率上升」,略增1個百分點;1%預期「失業率下降」,略減1個百分點。

三、預期CPI穩中略升,PPI降勢趨緩,國債收益率趨於上升,股價指數小幅波動

預期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CPI穩中略升。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勢,調查結果顯示,37%的經濟學家預期「逐步上升」,比上季度減少7個百分點;55%預期「窄幅波動」,與上季度持平;8%預期「逐步下降」,增加7個百分點。

對於2018年全年CPI,69%的經濟學家預期在2.0%-2.5%之間,14%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2.5%,17%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2.0%;平均預測值為2.2%,比上季度預測值高0.2個百分點,比2017年CPI高0.6個百分點。

預期2018年工業品價格上漲4.6%,PPI降勢趨緩。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走勢,調查結果顯示,35%的經濟學家預期「逐步下降」,比上季度減少11個百分點;48%預期「窄幅波動」,增加6個百分點;17%預期「逐步上升」,增加5個百分點(見圖5)。對於2018年全年PPI,55%的經濟學家預期在4%-6%之間,14%的經濟學家預期高於6%,31%的經濟學家預期低於4%;平均預測值為4.6%,比2017年PPI低1.7個百分點。

預期國債收益率趨於上升。對於未來六個月短、長期國債收益率走勢,調查結果顯示,42%的經濟學家預期3月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比上季度減少11個百分點;47%預期「大致持平」,增加6個百分點;11%預期「下降」,增加5個百分點。31%的經濟學家預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比上季度減少10個百分點;55%預期「大致持平」,增加4個百分點;14%預期「下降」,增加6個百分點。

預期股價指數小幅波動。對於未來三個月股票市場價格指數趨勢,調查結果顯示,26%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比上季度略增1個百分點;59%預期「小幅波動」,減少10個百分點;15%預期「下跌」,增加9個百分點。

四、預期一線城市房價穩中有落,省會城市房價總體平穩,其他城市房價呈現分化

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房價走勢,9%的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六個月房價「上漲」,比上季度減少5個百分點;44%預期「持平」,減少5個百分點;47%預期「下跌」,增加10個百分點。對於省會城市,21%的經濟學家預期「上漲」,比上季度增加8個百分點;64%預期「持平」,增加2個百分點;15%預期「下跌」,減少10個百分點。對於其他城市,30%的經濟學家預期「上漲」,比上季度增加13個百分點;35%預期「持平」,減少8個百分點;35%預期「下跌」,減少5個百分點(見圖6)。

關於房地產銷量,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9%的經濟學家預期未來六個月銷量「上升」,比上季度減少4個百分點;34%預期「持平」,增加3個百分點;57%預期「下降」,略增1個百分點。對於省會城市,17%的經濟學家預期銷量「上升」,比上季度增加5個百分點;56%預期「持平」,增加6個百分點;27%預期「下降」,減少11個百分點。對於其他城市,31%的經濟學家預期銷量「上升」,比上季度增加11個百分點;33%預期「持平」,增加2個百分點;36%預期「下降」,減少13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半年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向下調整的可能性,調查結果顯示,12%的經濟學家認為「幾乎沒有」,比上季度增加6個百分點;60%認為「比較小」,增加6個百分點;22%認為「比較大」,減少7個百分點;6%認為「非常大」,減少5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關於實施房地產稅的最佳時點分歧嚴重。對於我國全面實施房地產稅的最佳時間點,24%的經濟學家認為在「未來兩年內」,13%認為在「2020年」,29%認為在「未來3-5年」,18%認為在「5年以後」,另有16%選擇「10年內不建議實施」。

五、關於改革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建議

一是建議加大企業減稅降費力度。調查結果顯示,26%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我國企業減稅力度應「明顯加大」,67%認為應「有所加大」,兩者合計達93%;7%認為應「維持不變」,沒有經濟學家認為應「適當減弱」。44%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我國企業降費力度應「明顯加大」,52%認為應「有所加大」,兩者合計達96%;4%認為應「維持不變」,沒有經濟學家認為應「適當減弱」。

二是預期貸款利率趨向上行,建議貨幣政策保持穩定。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未來六個月我國外匯占款餘額,37%的經濟學家預期「小幅上升」,比上季度減少19個百分點;26%預期「基本不變」,略增2個百分點;37%預期「小幅下降」,增加21個百分點;沒有經濟學家預期「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

外匯占款餘額趨穩背景下,經濟學家預期存款準備金率保持穩定,實際貸款利率繼續上行。對於未來六個月存款準備金率,54%的經濟學家認為應「維持不變」;30%認為應「降低1次」,2%認為應「降低2次及以上」;14%認為應「提高1次」,沒有經濟學家認為應「提高2次及以上」。對於未來六個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0%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56%預期「大致持平」,4%預期「下降」。

三是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積極應對出口環境惡化。對於當前中國經濟要注意防範和化解的主要風險,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前三位的選擇是地方債務風險(71%)、出口環境惡化(58%)和金融不良資產上升(47%),其次是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38%)、房價大幅波動(37%)、不作為現象蔓延(37%)、資本嚴重外流(33%)和經濟增長失速下滑(28%),其他選擇依次是粗放增長模式回歸(21%)、民間借貸風險(21%)、資源環境保護不力(14%)、產能過剩加劇(11%)、破產企業明顯增加(10%)、通貨膨脹(9%)和失業率上升(9%)等。與2016年四季度調查結果相比,選擇地方債務風險、出口環境惡化和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的分別增加31個、19個和21個百分點;選擇資本嚴重外流和經濟增長失速下滑的分別減少30個和16個百分點。

四是特別關注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債務風險隱患。對於當前我國各部門債務風險隱患,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認為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債務風險隱患較大,表示「非常大」或「比較大」的比重合計分別為93%、84%和73%,其中,「非常大」的比重分別為27%、18%和18%;經濟學家認為中央政府、住戶部門和民營企業的債務風險隱患較輕,表示「比較小」或「非常小」的比重合計分別為92%、72%和60%。

五是多數經濟學家預期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L型」或略向下傾斜「L型」走勢。對於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趨勢,調查結果顯示,46%的經濟學家預期「在6.5%-7%之間保持基本平穩」,45%預期「總體延續增速波動回落的走勢」,9%預期「進入新的上升周期」。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對於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經濟領域最需要總結的成功經驗,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選擇比重最高的是「積極推進對外開放,獲得全球化紅利」(86%),其餘選擇依次是「價格改革等激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奇蹟般作用」(61%)、「積極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52%)、「農村改革激發的農民發展的內生動力」(50%)、「包括股份制發展在內的產權制度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48%)、「地方政府之間的充分競爭」(33%)、「不斷完善的宏觀調控機制」(22%)和「其他」(8%)。

(作者供職於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編輯:許瑤)

本文來自財經雜誌,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從小餐館到品牌大餐飲,她只因不甘平庸,如今獲利千萬餘
養殖野豬利潤高,趙東旭野豬養殖場年入10萬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