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的血性臉譜:抗戰中戰死的「書生將軍」,不慕名利,生前捐建一座藏書樓

歷史的血性臉譜:抗戰中戰死的「書生將軍」,不慕名利,生前捐建一座藏書樓

原標題:歷史的血性臉譜:抗戰中戰死的「書生將軍」,不慕名利,生前捐建一座藏書樓


民國十一年,北洋大時代已走過10年頭,崢嶸巨變風雲莫測。求名、求利、求榮者;立身、立德、立說者,波瀾詭譎。江湖天下,能人志士無不懷揣報國之志,投身戎馬。是年,一位河南書生投筆從戎,入學開封陸軍檢閱署學兵團,投身軍旅。古有囊螢映雪、鑿壁借光,而勤奮夜讀的書生,為了不影響同窗休息,經常拿著蠟燭躲到廁所里看書,3年後畢業,歷任排長、連長,開始戎馬疆場。


「一個人就是死,也要死個光明!」這是他丟掉軍火,獨自一人返回受罰時的答覆,其後在西北軍中南征北戰,歷經北伐、中原大戰,屢建殊勛。民國二十二年已官至少將旅長。四年後,盧溝橋點燃了抗戰的烽火,日軍繼鯨吞東北後,侵佔平津,生靈塗炭,山河破碎。



他衝冠怒告:「枕戈待命!為民族而效死!」此後,率領麾下一旅將士轉戰山東多地,臨邑一戰,更是迎著日軍的恐怖的火力覆蓋,從衛士手中奪過步槍,熟練地裝上刺刀,率部沖入敵陣!無數看似單薄的身影,端起寒酸的步槍躍出滿目瘡痍的戰壕,向死而生……一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後,雖然損失慘重,但最終擊潰了日軍的攻勢,齊魯大地之上的劣勢戰局迎來了難得的局部勝利,這位書生出身的西北軍悍將也開始聲名遠揚,他就是陳德馨。與朝為田舍郎,期冀著暮登天子堂的讀書人不同,陳德馨對於仕途升遷卻並不上心,曾對友人坦言:「歷次戰績,均賴上下一心,士卒用命,而長官拔擢,實深愧顏,惟有誓死報國於萬一耳!」不貪功,不慕名,敢於一死而報國恩,實屬非常人。


民國二十七年九月,武漢會戰爆發,雙方大小交戰100餘次,守軍25萬袍澤捐軀共計40餘萬人傷亡,而日軍傷亡20餘萬人,武漢最終失守,日軍速戰速決也徹底夢碎,抗戰終於進入了相持階段。而陳德馨部奉命於日軍必經之路廣濟一線拒敵,全旅近3000將士拒守要隘,久經戰陣的陳德馨知道,這將是一場死戰。



是年九月七日,求勝心切的日軍在接觸首日就出動千餘人,步、炮協同衝擊守軍陣地,航空兵10餘架戰機對守軍陣地狂轟濫炸,從拂曉戰鬥至上午10時,白熱化的戰況,守軍陣地苦苦支撐,身為旅長的陳德馨衝出指揮部,在槍林彈雨中奔赴火線,親自率部衝殺時被日軍擊中,身受重傷,但仍拒絕下火線,指揮戰鬥直至援軍趕到,此時已經昏迷的陳德馨開始被抬下火線,但是日軍令人恐怖的火力覆蓋之下,陣線之上無不是流彈、彈片紛飛,衛士只能拖著陳德馨在陣地上匍匐後退,在途中陳德馨傷勢更甚,血流如注,卻仍狂呼殺敵!意識之下的陳德馨,所做的動作竟還是對著敵陣開槍……


下午三時許,陳德馨重傷不治,身死殉國……而就在陳德馨戰死2年前,他在家鄉捐建的學校落成,他還拿出自己的薪餉購置書籍,在校內捐建了一座藏書樓,當書生許國,斯人已逝,至今這座簡陋的藏書樓卻仍巍峨壯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另類臉譜:兩位結拜兄弟好心辦壞事,否則張作霖可逃過一劫
川軍少將「裹革無屍」,全師僅剩600餘人,躋身戰績最好的五個師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