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牛電科技打破線性價值鏈

牛電科技打破線性價值鏈

「小牛電動車+凱旋門」成巴黎街頭亮麗風景

一直以來,牛電科技試圖打破不合理的常規。與法國共享單車企業合作,為其貼上了平台化的標籤,這一舉動收到了來自資本市場的點贊

小牛電動風靡法國

在過去的一個月,巴黎街頭不斷重複著這樣一個場景。高冷傲嬌、目不旁騖行走的法國人到凱旋門旁會突然駐足。吸引他們的是停放在此的幾輛電動自行車。駐足者的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極其類似。先是瞳孔放大審視整車、而後手掌摩挲車身細節、接著面部肌肉放鬆露出喜悅之情、最後和旁人確認眼神,要求旁人為其拍照。於是歷史悠久的凱旋門、時尚潮流的電動車、衣著考究的法國人的三合一合影就誕生了。

凱旋門旁的騎行擺拍照在即將過去的六月風靡巴黎,此類照片也在社交網站上呈刷屏態勢。高冷法國人選擇的拍照電動車來自中國,牛電科技出品的小牛電動車登陸法國。

小牛面相歐洲市場推出的N-GT型號的電動車,最高時速可達70公里,城市道路高速巡航續航里程可達170km;M+型號電動車,最高時速可達20km。上述兩款車型主要面向出口,牛電科技的高管團隊希望幾款款新車能在歐洲市場替代燃油摩托車。

「我們打造的是生活方式的品牌,目的是要對城市生活重新定義,提供出行解決方案。」牛電科技CEO李彥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把25%的汽車換成雙輪電動車,就不會出現堵車的現象。雙輪電動車在城市中行駛15到20公里,大概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

據悉,M+配備18650汽車級動力的鋰電芯,僅需3.5h,快速充滿電量,最高續航達150km。國內售價為4699元起,歐洲售賣2599歐元。而小牛電動摩托車N-GT配備全新電機,其國內售價為19999元,歐洲售賣4499歐元。

李彥透露,經過三年的發展,小牛國內銷售網點達500多家,門店遍布全國150個城市,全球進駐20多個國家,海外銷售網點650多家。在他看來,小牛不僅僅是一家智能兩輪車公司,而是致力於為個人智能出行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未來隨著個人出行需求的變化,小牛或將利用數據,推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帶來更多商業可能。

「歐洲品牌打響之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複製起來就相對比較容易。」李彥認為。據了解,目前除了歐洲外,小牛在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也已經展開了相關計劃。對於此次投放地點的選擇上,李彥稱,一方面是因為巴黎有騎行文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法國的浪漫氣息和小牛品牌的科技感、時尚感有很高的契合和匹配度。

試水共享

在渠道上,小牛在歐洲市場採用渠道包銷的方式,每個國家只授權一個經銷商。小牛隻需按一定的價格將小牛電動打包賣給對方即可,包括從中國到歐洲的車體海運、在當地國家的品牌宣傳以及售後目前都由經銷商完成。

李彥希望為全球用戶提供更便捷、更環保的城市出行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傳統的售賣方式,在歐洲市場,小牛電動將與出行共享平台SharingOS與INDIGO集團合作,INDIGO會將小牛作為共享電動車進行運營,以此擴大小牛在歐洲的知名度

目前牛電科技已經與當地共享單車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曲線進入單車市場。共享單車為城市交通提供了便利,中國的共享單車企業躍躍欲試國際化。不過由於管控缺失,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供過於求。前車之鑒,一些國家出台政策限制,比如在新加坡市場,相關部門就有求ofo等共享單車企業入市不僅要相關許可性執照,而且要求每個單車必須安裝等定位系統,以方便管理。對於小牛單車進入共享電動車市場,需要不需要申請牌照的問題,李彥告訴記者,與當地的共享出行平台合作,就省去了申請牌照等程序。加速了本地化的時間。明確分工,小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關注產品品質的提升。

李彥的價值觀就是立足於出行行業,給消費者提供更便捷、更環保的交通工具。但牛電科技藉助共享平台擴大覆蓋面的舉動,受到了資本市場的一致認可。有投資人直言,儘管牛電科技的高管團隊對產品本身的要求很高,進入共享行業並非其第一要義。但試水共享,已經幫其貼上了「商業平台」的標籤,這將有利於其下一輪的融資

截至目前牛電科技已經獲得三輪融資。除了天使輪融資,2015年牛電科技獲得5000萬美元A輪融資。一年後的A+輪融資,牛電科技又獲得3000萬美元。僅靠A輪,牛電科技就獲得了8000萬美元的融資。當時牛電科技成為國內繼小米科技、滴滴打車後A輪融資最多的創業公司。

中國市場電動自行車廠家眾多,為何牛電科技會脫穎而出,成為資本寵兒?以上不願具名的投資人直言,牛電科技一直強調精益製造,牛電科技的三位新生代高管中,有兩位有設計師的背景,按照聯合創始人胡依林的說法,全球的設計獎都拿遍了,小牛電動車也成為其他廠商抄襲的對象。不可否認,穩定的產品品質、時尚前沿的設計、不斷擴大的粉絲群能為其融資加分。但實際上,資本更看重的是其潛在的商業模式。

資本投資以未來為導向,投資人更看好公司未來成長的空間。成長空間越大吸金能力越強、估值也就越高。

牛電科技不僅向外展示了其精益求精的設計和製造能力,還向外展示了共享平台參與者的潛能,而以上能力則是商業領導者的標配。從製造企業單一向內聚焦變成了視角更為廣闊的向外聚焦,從關注股東權益和公司現金流,轉變稱關注利益相關方和發生在公司外部的互動。

在法國,小牛電動車收到的來自社群的積極反饋不亞於來自傳統供應鏈的力度。小牛的增長已經不限於線性價值鏈的資金使用和固定資產的管理,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下和平台思維引導下,其規模化將更加有效。李彥一直在強調打破不合理的常規,比如他認為堵車就是常規,但是這是不合理的,必須要打破。實際上,對於製造企業而言,線性的價值鏈就是常規。但實際上也是不合時宜的,這也是製造企業被低估,難以吸納資本的原因。小牛通過與共享企業合作打破了傳統的線性價值鏈,進一步拓寬了成長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科技眼 的精彩文章:

TAG:華爾街科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