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生活中最常見的8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論語》:生活中最常見的8句話,只讀一遍,獲益終生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評析感悟】「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理論貢獻之一,表明了學習與創新的關係。不斷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有新的收穫,這一方法論,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深遠影響。人們的新知識、新思維、新成果、新思想,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評析感悟】孔子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思想:實事求是。人們對於知識,應當儘可能多的去學習、掌握,但世間萬事萬物人們不可能都知道,更不可能都弄明白。人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自己所不懂的問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3、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的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評析與感悟】治學方法是一個人學習的首要問題。未知的世界浩博無涯,而我們的生命有限,學習就是與時間賽跑的馬拉松。雖然一路春光,但無暇留意,因為心中要摒除一切雜念,為知識留下積累的空地。不斷地去用心追尋,然後在與他人討論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學習沒有捷徑,如果有的話,這就是捷徑吧。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定。」

【評析與感悟】在學習過程中,學和思是不能偏廢的。學而不思有其局限性,思而不學也存在很多弊端,學與思相結合才行。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評析與感悟】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人讚賞,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以他人的短處為自己的鏡子,這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追求善美,是一個人發掘內心道德主體性的表現,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善於從他人的不善之處,反躬自省,從而改掉自己的缺點,則是很困難的。要善於從正反兩方面著眼,才是真的會學習。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評析與感悟】學習有三種不同的態度。了解、喜歡,以之為樂,各有程度的區別,對學習所起的促進作用當然有所不同。對求學的人而言,要由了解自覺的上升到喜歡,進而以之為樂。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7、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謚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謚號叫』『文』。」

【評析與感悟】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不恥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

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處記載。二是學於百姓,在他看來,群眾中可以學的東西很多,這同樣可從《論語》書中找到許多根據。他提倡的「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後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8、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譯文】孔子說:「遇到行仁的事,即使是師長,也不必謙讓。」

【評析與感悟】平時我們對於師長,當然應該恭順謙讓,才是合適的禮貌。只有在實施仁道的時候,必須勇往直前,不能由於禮讓師長,而有所耽誤。孔子提倡尊師重道,對師長要尊敬,對仁道必須重視。他這一句話,後來簡縮為「當仁不讓」。表示在重道方面,暫時可以不必推讓。就算對老師,也不是失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詩詞薈 的精彩文章:

TAG:茶香詩詞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