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恭錄《丹陽真人語錄》,同修之士當鑒此而生精進

恭錄《丹陽真人語錄》,同修之士當鑒此而生精進

《丹陽真人語錄》,乃金朝全真道宗師馬鈺撰述,弟子王頤中編輯,後被收入《道藏》太玄部。書中輯錄馬鈺語錄五十餘條,皆宣以全真教旨,倡言性命雙修之內丹道。

道家有道經師三寶,學道者尤為重視師寶的傳經意義。因此,值此真人聖誕良辰之期,眾等當一起學習真人語錄,為自我的修行多增加一份精進要義:

1、師每垂語曰:學道者,必在自悟。不悟者,昏蒙所致故也。欲發昏蒙,先滌其心,在乎澄湛明了而已。功到而成,不必叩請於他人,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2、師言:薄滋味所以養氣,去嗔怒所以養性,處污辱低下所以養德,守一清凈恬淡所以養道,名不著於簿籍,心不繫於勢利,此所以脫人之殼,與天為徒也。

3、師謂仆曰:學道之人,要有終始,不可半道而廢,與他人作笑端。況身是讀書兒,豈不知凡人立身,須著一般事業?況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4、師又云:心定則情忘,體虛則炁運。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自然之理,昧者不知。但以為子孫計,返以學道者為無益,何不思之甚也?

5、師曰:清靜之道,人能辨之,則盡善盡美矣。故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非外指覆載之天地也,蓋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以上為天,膈以下為地。若天氣降,地脈通,上下沖和,精氣自固矣。

6、師曰:儒雲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昔真人云,以信結友,以恩復讎,可謂至矣。

7、師曰:清凈者,清為清其心源,凈為凈其炁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撓,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凈,則邪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矣。是以澄心如澄水,養炁如養兒,炁秀則神靈,神靈則炁變,乃清凈所致也。若行有心有為之功,則有盡之術法也。若行無心無為之理,乃無盡之清虛也。

8、師曰:無為者,不思不慮也,愛欲嗔怒積蓄利害其間,雖有為而常無為,雖涉事而常無事,何況專一清心凈意,養炁全神,飄遊於逍遙之地,入於無何有之鄉。

9、師曰: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注《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二者時看亦不妨。亦不如一切不讀,觜盧都地,(註:觜盧都地:閉著嘴、微噘著。觜,同嘴)養氣最為上策。

10、 師曰:凡初學道,截自今日,已往俗事不得掛心。若有纖毫未除,則道不固。既往事不思,未來事不念。且據目前為見在,便是無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即便歲月再殘忍,也要給自己一份艷陽天
生命漸遠,曾經擁有即是值得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