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涼泊客:迷失的菩提—倉央嘉措的故事

西涼泊客:迷失的菩提—倉央嘉措的故事

倉央嘉措——《問佛》

 親愛的你

凱紫 

00:00/10:43

迷失的菩提

——倉央嘉措的故事

作者|西涼泊客

1670年(藏曆鐵狗年),雪域高原,聖城拉薩,吉祥的雲朵在澄澈的天空中鋪展,五彩的經幡迎風獵獵,矗立在瑪布日山上的布達拉宮殿宇嵯峨,雄偉聖潔。

大殿內 ,藏香飄逸,沁人心脾;梵唱清遠,宛如天籟。五世達賴端坐在鑲嵌有珍珠、琥珀的黃金寶座上,和藹的打量著自己的兩個愛徒——藏族人桑結嘉措和衛拉特蒙古人葛爾丹,桑結嘉措青春氣盛,葛爾丹風華正茂。「仁波切,您有什麼法旨要訓導我們?」葛爾丹謙恭的向五世達賴請示。「最好的走馬都是騎出來的,最有才幹的人都是磨鍊出來的,孩子,你隨我參禪悟道業已多年,明心見性,慧根已顯,你該回到你的草原上去了,去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五世達賴語氣平和卻無比堅定。這個偉大的喇嘛在過去的歲月里聯合盤踞在青海的蒙古和碩特部的固始汗,推翻了藏巴汗政權,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權,使黃教在雪域高原擁有了更多的善男信女,一時間廟宇眾多,香火鼎盛。他自己也成了雪域之王,他是觀世音菩薩轉世,他有一個輝煌的夢,他要給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賜予吉祥幸福,他要讓更遙遠的地方的人們匍匐在佛的腳下去沐浴佛的光輝,以消除業障。他充滿智慧的雙眼密切的關注著雪域高原外部的世界。

遠在天山腳下的準噶爾汗國發生內亂的消息傳來了,五世達賴敏銳的意識到機會來了。他的嫡傳弟子——準噶爾巴圖琿台吉的六子葛爾丹——他苦心培育了多年的這顆棋子該派上用場了。

當然葛爾丹也絕非等閑之輩,他天生勇武,雖身在佛門卻「不甚學梵書,顧時時取短槍摸弄」,他是潛伏在雪域高原的一隻惡狼,他貪婪的目光早就盯上了故國的汗位。現在,故國發生了內亂,兄長僧格琿台吉被殺,三位侄子乃黃口小兒,不足以乾綱獨斷。這真是天賜良機。

好了,五世達賴需要葛爾丹回去,葛爾丹也需要自己回去。儘管二者目的不同。

葛爾丹還俗回鄉了。從此,布達拉宮幽深的殿堂內少了一位身著僧衣,手捧黃卷,孤燈相映,打坐誦經的喇嘛,茫茫草原上多了一位身披鎧甲,躍馬揚鞭,手握鋼刀,縱橫馳騁的梟雄。他奪了侄子的汗位、侄子的女人、侄子的臣民、侄子的牛羊,他成了草原之王。然而,他慾壑難填,他將目光投向了長城以南,那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農桑興旺、人煙繁華、十里香塵、萬家燈火。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都已講述,無需贅言。總之,葛爾丹南侵遇上了比他更有志向,更有才華,更有堅定信念,更有頑強意志的一代雄主康熙大帝。康熙三征葛爾丹,1697年,葛爾丹這隻草原惡狼在血色殘陽里用一杯毒酒澆熄了自己的生命之火。葛爾丹的人生謝幕了,但歷史的舞台永遠不會謝幕,總有精彩的故事呈現給我們。

康熙在審訊蒙古俘虜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秘密——五世達賴早在十五年前已經圓寂了,衛藏第巴( 清初管理衛藏地方事務的官員)桑結嘉措隱瞞不報。康熙龍顏大怒,一道措辭嚴厲的詔書傳到了雪域高原。五世達賴一手扶植起來的第巴桑結嘉措頓感壓力山大,好在他早有準備。五世達賴的確在1682年圓寂了,臨終前,他將愛徒第巴桑結嘉措召到病榻前安排了後事,他希望第巴能像他一樣在西藏各種勢力間子母相權,從而使西藏永享安康,使黃教永保興盛。桑結嘉措為了不辜負尊師,也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面對尊師跨鶴西遊,他選擇了秘不發喪,對外謊稱五世達賴在寂靜的宮殿內閉關修行。同時,他秘密派人去尋找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以防萬一。

藏南門隅,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扼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出口。這裡地勢低緩,河谷開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藍天白雲,綠水青山,無塵世紛繁之喧囂,唯歲月靜好之安穩。門巴族人世世代代在這裡或耕耘樹藝,或狩獵捕魚,日升日落,怡然自得。他們崇信紅教,虔誠禮佛。數百年來,在他們間傳誦著一首歌謠:「傲慢激生兵亂之災,心生厭惡離叛救世之法,蓮花生大師重臨人間,尊者烏金巴嶺,會生於水界癸亥年」。1683年——陰曆癸亥年,倉央嘉措誕生了,應了傳唱的歌謠。

門隅鄔金林村的一個貧困的門巴族家庭,男主人扎西丹增是一位學識淵博、純潔質樸的持咒喇嘛,女主人次旺拉姆是被放逐的王子藏瑪的後代,她血統高貴,家道衰落,美麗端莊,賢惠善良。他們就是倉央嘉措的父母。據傳倉央嘉措出生時,彩虹橫貫長空,花雨撒落人間,七日交相輝映,百花爭相吐艷。「天生大才,必有異象」,鄔金林的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面對新生命的降臨,純樸的人們從來不會吝惜祝福。出生後的第三天,親友鄉鄰們依照傳統習俗給孩子舉行了樸素而熱烈的「旁色」儀式,以清除晦氣。儀式上,青稞酒綿甜,酥油茶飄香,糌粑抹額,哈達系頸,鍋莊舞動,弦子悠揚,殷殷祝福,濃濃深情。歡樂的人們哪能想到他們是在給未來的達賴尊師祝福呢?這就是造化。

這個孩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粉雕玉琢,俊朗清逸。父母甚是喜愛,給他取名阿旺諾布。

草原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我們的阿旺諾布已會蹣跚學步,牙牙學語了。鄔金林的天一如既往地純凈澄澈,一隻雄鷹在低空盤旋著,坐在草地上玩耍的阿旺諾布抬頭凝視著雄鷹,驀地一下,那雄鷹拍翅向西北飛去了,阿旺久久的凝望著西北,那裡有聖城拉薩,有聖殿布達拉宮,冥冥中有人告訴他,他是那裡的主人。

1685年6月,第巴桑結嘉措派出的尋找轉世靈童的人員秘密的來到了鄔金林,他們根據高僧的占卜和對聖母湖的觀望,徑直來到了扎西丹增的家。辨認靈童的儀式莊嚴虔誠,程序繁瑣神秘,在經歷了六天的驗證後,他們一致認為「賢劫三世佛,奇妙幻化身,稀有蓮蕊中,現為持明者」, 幼童阿旺諾布具備三十二吉相,當是蓮花生大師化身,五世達賴轉生。

西藏局勢依舊波詭雲譎,五世達賴久不露面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高度懷疑與警覺,他們都覬覦著最高權力的寶座。為了以防不測,第巴桑結嘉措命人將扎西丹增一家秘密的轉移到了夏沃錯那,這裡雪山高聳,碧水環繞,風和日麗,雲舒霞卷,蒼松凌雲,芳草無涯,碉房端莊,衣冠簡樸,絕對是個修身養性,凈化靈魂的好去處。

日月輪迴,幼童阿旺諾布已長成壯實少年。在佛祖的護佑下他平安吉祥,在父母的教誨下他溫文爾雅。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宗本(舊時西藏相當於縣的地方行政官員)的小姐卓瑪——一個有著度母般美麗容貌、慈悲胸懷的姑娘。

從此,情苗萌發,紅塵結緣。

阿旺諾布穩重踏實、勇敢堅毅,恰如一顆石子投進了少女卓瑪的心湖,漣漪泛起。卓瑪容顏皎潔、大方善良,恰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少年阿旺的心房之門,這房裡有雙絲網、千千結,網的是人間落花風雨,結的是世上悲歡離合,真所謂愁腸百結,柔情萬種。

宗本奉第巴之命,決定送阿旺諾布去巴桑寺學經。他是未來的達賴活佛啊,必須止觀雙運,習經修鍊,學問淵博,洞明佛法,證得正果,超凡入聖。

巴桑寺多了位身披紫紅色僧袍的小喇嘛,六位大德高僧恭敬的給他教授經文,講習佛法。這個小喇嘛原來的名字叫阿旺諾布,來到寺院後堪布給他取了個具有佛性的新名字阿旺嘉措。阿旺嘉措秀外慧中、穎悟絕倫,無論寫字還是誦經他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精確的掌握,令這些高僧們暗暗稱奇,果然是活佛。

然而,寺院的清規戒律,佛教的繁文縟節怎麼也束縛不住情竇已開的少年的心,他思念心中的卓瑪,那個如格桑花樣美麗、雪蓮花樣聖潔的姑娘。若干年後,他回憶起了這段朦朧而熱烈的心路歷程,他寫下了優美的詩句:

「佛前美麗的哈羅花,

你若是我前世的情人,

我願化身金蜂,

隨你常伴佛堂」。

在無盡的輪迴里,他的情誠摯熱烈,纏綿悱惻,這是誰的眼睛在渴望著誰的容顏,誰的指尖在觸摸著誰的靈魂?禮佛還是戀愛,這是一個問題。小喇嘛阿旺嘉措惆悵無限,這惆悵既酸澀又甜蜜。

面對西藏錯綜複雜的矛盾和暗流涌動的局勢,精明的康熙深知只有第巴桑結嘉措有能力平衡各方,維護穩定,因此除了嚴厲地責問,康熙再未採取進一步行動,圓滑的桑結嘉措順水推舟,向康熙承諾馬上迎回靈童,受戒坐床。

1697年9月,靈童阿旺嘉措坐著黃轎子,在一隊人馬的簇擁下離開了巴桑寺,離開了門隅,離開了慈祥的阿媽,離開了美麗的卓瑪。他要去哪裡?冥冥之中,他又看到了那莊嚴的城堡,那聖潔的宮殿。去那裡他會得到什麼呢?毋庸置疑,尊貴的身份,至高的權力,富麗的生活,無上的榮耀,這些他都會擁有。然而,他知道這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他和卓瑪的那份真情,臨行前,他託人捎信給卓瑪:「他要和她生死在一起」。但是,黃教嚴禁僧侶結婚,何況他又是達賴活佛。思念、牽掛、失落、傷感頓時湧上心頭。婆娑世界,紅塵滾滾,彼岸凈土,此岸凡塵,佛度眾生,卻度不了他,他是迷失的菩提。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遁入空門卻難捨俗世情愛,他腳踏蓮花卻情緣未了。也難怪,他本出自信仰紅教的門巴族,紅教修習的關鍵是只要消業凈習,即可契證本性,圓滿佛事,至於僧侶娶妻生子則順其自然。既要修佛緣又要惜情緣,他好痛苦啊,難道前世的修為換來的今世是如此的殘酷,早知如此,何必輪迴。

然而,因果輪迴,造業決定,他又能奈之如何呢?

為了保證靈童順利坐床,在第巴的指派下黃轎子被抬到了距拉薩160公里的浪卡子。法號悠揚,法螺厚重,奉上潔白的哈達,獻上珍貴的念珠,氣氛莊嚴肅穆,靈童端坐在卡墊上,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給他剃度,受沙彌戒,並給他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那個躺在草地上凝視雄鷹的阿旺諾布,那個撕心裂肺的思念著卓瑪的阿旺嘉措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推移出了我們的視線,同樣是這股神秘的力量把活佛倉央嘉措推送到了我們的面前。這股神秘的力量是什麼呢?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說:「權力欲是一種最臭名昭著的慾望」。

1679年,在五世達賴的庇護下,時年二十六歲的桑結嘉措成了五世第巴,從而登上了衛藏地區權力的頂峰。三年後,尊師圓寂。在此後的十五年里,第巴和西藏的各派勢力明爭暗鬥,刀光劍影。這些爭鬥使得第巴愈發堅信只有牢牢握緊權力之柄才能安然無恙,才能無限風光。

為此,他不擇手段。

起先,他對五世達賴圓寂的消息秘而不宣,謊稱五世達賴閉關修行,繼續藉助五世達賴的權威維護自己的權位。現在,謊言被戳破了,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來了,即將坐床成為尊貴的六世達賴活佛,屆時第巴必須還政。善於玩弄權術的老辣的第巴已被權力浸淫多年,豈能將權力拱手相讓。他想到了一個令自己無比激動又無比恐懼的辦法———架空這個六世,使他可以有尊貴的地位但絕對無實際的權力。他決定付諸行動,儘管恐懼,但權力實在太誘惑人了。

1697年10月,倉央嘉措被接到了拉薩,在布達拉宮舉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禮,朝廷代表、五世班禪、第巴桑結嘉措、蒙古和碩特部權貴及西藏其他僧俗代表悉數雲集。偌大的宮殿,年輕的活佛高高端坐在黃金寶座上,其他人儘管各有算計,但此時此刻都顯得無比虔誠,他們匍匐在活佛的腳下,叩首行禮,向他敬獻五彩大哈達。五世班禪為其傳法,他正式成為了六世達賴。這意味著從今往後,他成了雪域高原的主宰者。

他真的能成為主宰者嗎?

第巴桑結嘉措對達賴活佛照顧的無微不至,給他延請經師講經傳法,給他差派侍從服侍左右,給他建造瓊樓金闕,給他供奉美味佳肴。好吧,能給的我都給你了,只是有一樣東西你休想得到。

那就是權力。

年輕的六世也有自己高遠的志向,他要像五世那樣建功立業,普度眾生。然而,他大權旁落,虛有其名,壯志難酬,落寞傷感。

枯燥的經院生活,無權的傀儡地位,憤懣的心,壓抑的情,活佛倉央嘉措再也不能忍受了。

他要抗爭。

他會怎樣抗爭呢?他的抗爭又有什麼結果呢?

傳道授業的老格西們(藏傳佛教學位性僧職)越來越覺得年輕的活佛不像先前那樣勤學上進了,學習時他心不在焉、神思恍惚,甚至來回走動抑或打盹睡覺,更有甚者不去上課聽經。佛爺這是怎麼了?老格西們苦勸無果,無可奈何。他們哪裡能知道達賴活佛心裡的苦啊———鬱郁不得志,悠悠未了情。

他對卓瑪魂勞夢斷,切切在心,一封信接著一封信送了出去,他望穿秋水,然而信卻泥牛入海。他惆悵萬千的守候著,盼望著,他深情的向她訴說道:

「印章黑色的印記,

不會訴說衷腸。

但我依然要在信上蓋個,

當是把我的相思印在你的心上」。

人生天地之間,自有悲歡離合,天涯地角,相思無盡,雲渺渺,水茫茫,恨悠悠,幾時休?

家鄉來人了,給他帶來了令他怒火萬丈而又萬念俱灰的消息,卓瑪被第巴強行出嫁給了蒙古固始汗的兒子。

達賴喇嘛——如海洋一樣的尊者,你是萬人敬仰的活佛,你是信眾的精神領袖,當然,歸根結底,你是第巴的傀儡,你怎麼可以愛女人呢?

憤怒轉化成了凄美的詩句:

「寒風吹過田野,

秋草掛了白霜。

這冷酷的嚴寒橫掃世界,

使蜂兒與花朵不能永相守望」。

這是傾吐、是控訴、是吶喊、是堅守,是肝腸寸斷、是無畏抗爭。曹雪芹說:「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他借林黛玉之口唱人情冷暖,倉央嘉措又何嘗不知世態炎涼。

也罷,他本在紅塵中等她,她卻在因果間早退。沒了她,這個活佛他做著還有什麼念想呢?

夜晚,拉薩八角街的酒館裡來了一位少爺,他叫宕桑旺波,他尊貴英武、氣質優雅、衣著華麗、談吐不凡、文采飛揚、歌聲優美、豪爽飲酒、縱情舞蹈。人們對他既好奇又喜愛,既艷羨又崇拜。酒館老闆娘梅尕是一位半老徐娘,其人見多識廣、老練通達,第一次看見宕桑旺波她就覺得此人超群絕倫,非同一般。在此後的每個夜晚,酒館裡依然燈火輝煌,熱鬧非凡,宕桑少爺和眾人已經很熟絡了,在熾烈的青稞酒的麻醉下他吟唱著自己的心事:

「如果今生未曾相見,我們就不會心生愛戀。

如果今生未曾相知,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思。

如果今生未曾相伴,我們就不會彼此相伴

.......

可是我們偏偏相見相識,造就了今世的情緣。」

他的歌聲如泣如訴、憂傷動情,令聽者潸然淚下、黯然銷魂!這正是:「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這該如何是好呢?

緣生緣滅,緣落緣起。

酒館娘梅尕的外甥女仁增旺姆來探望姨母了,這姑娘容顏如月亮般皎潔,儀態如仙鶴般優雅,性格似羔羊般溫和,笑聲似銀鈴般清脆。

宕桑少爺一眼瞅見便有三生三世之感,他知道她是他的度母啊,他在苦海中掙扎多年了。

他原本叫阿旺諾布,自由的生活在鄔金林的草原上,那裡有他親愛的父母,有他心愛的卓瑪。鬼使神差,他成了達賴轉世靈童,並改名倉央嘉措,從此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愛情,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幸福,失去了天地,失去了靈魂,只剩佛爺軀體,孤寂的矗立在雪域高原上。

而今,仁增旺姆的出現使他久旱遇甘霖,枯木又逢春。

倉央嘉措情歌

 我的名字叫卓瑪

仁欽卓瑪 

00:00/03:41

夜晚,在梅尕的酒館裡眾人依舊飲酒唱歌。被稱為宕桑旺波的倉央嘉措目光急切地尋找著他的度母,然而,望眼欲穿也不見伊人身影,他好失望,飲酒吧,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相思情深化作相思歌,他又憂傷的唱了起來:

「潔白的圓月出東山,

緩上天頂多明亮,

我被月光照亮的心房,

映現出瑪吉阿米的模樣」。

胸中塊壘堆積,心頭愁緒如麻,唱歌又有什麼用呢?乾脆一醉解千愁吧,一杯復一杯,咽下去的是濃烈的酒也是濃烈的情。

「別再喝了,你喝的太多了,當心身體啊」,有人在勸他。這聲音悅耳甜美,溫婉柔和,恰似涓涓細流潤心,又如徐徐春風撫面。倉央朦朧著眼抬起了頭,天啊,他的度母———仁增旺姆———就在他的面前,脈脈的看著他。

「是你嗎,你是來救贖我的吧?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他毫無顧忌也毫無遮攔的傾吐著自己的心語。

「宕桑少爺,我家仁增旺姆亭亭玉立,你文質彬彬,你們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祝福你們,扎西德勒」。老練的梅尕悄悄地關注他多日了,儘管她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憑著她對生活的閱歷以及對人情的通達,她意識到這個宕桑旺波絕非凡人。因此,當聽到倉央的表白後,她不假思索的替外甥女應答了。

美麗的仁增旺姆聽了他二人的話,面頰緋紅,芳心跳動。她對這個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少爺動心了。她望著他熱切而又誠摯的雙眼,點頭答應了。

上天眷顧,機緣巧合。

他冰封了多年的心頃刻間融化了,心海波濤洶湧,激情澎湃。

此情此景,宋代的周邦彥早就有雅緻而不露痕迹的描繪,他在《少年游》中如是說:「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行人少』」。

是夜,高原的星空是那麼的璀璨,那麼的美麗。

他們的愛情在這個美好而幸福的夜晚定格了。是的,他是達賴活佛,但他也是一粒凡塵,人間煙火畢竟更令人嚮往。他堅貞不渝的寫道:「開弓沒有回頭箭,直飛紅塵不可尋」。

從此這位痴情浪子在紅塵中越滾越深,他沒有回頭路,他有的只是對愛的執著與堅守!每當夜幕降臨,他便潛出布達拉宮,和戀人幽會,盡情的品賞著愛的甜蜜,享受著人生的美好。

暑往寒來,浮世萬千,他只求朝朝暮暮,他不問是劫是緣。

一個雪夜,倉央嘉措依依不捨的別了戀人潛回了布達拉宮,雪地上留下了清晰的腳印。雪能掩蓋一些什麼,也能暴露一些什麼。

一切都明朗了。

達賴活佛在夜晚喬裝出遊,飲酒作樂,幽會情人。這對於戒律森嚴的黃教而言絕對是醜聞。

第巴惱羞成怒,責問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用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憤懣與瀟洒,他回擊道: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婆娑世界,頭頂雪域王冠的我,其實是你裝飾門面的工具,我還不如流浪街頭,尋找真愛,做世間最美的情郎,雖有殘缺但無遺憾,種如是因,得如是果,與你何干。

第巴下了死命令,禁止活佛離開布達拉宮,鐵棒喇嘛嚴防死守,連一隻鳥都飛不出去。倉央嘉措獨行獨坐,佇立傷神,高城望斷,燈火黃昏,愁腸百結,佳人何在?

這天,他在街頭結識的賣果子的小姑娘次仁尼瑪求見他,小姑娘呈給了他一縷頭髮,哭告道:「仁增旺姆小姐被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了遙遠的地方,這頭髮是小姐臨走時留下的信物」。他手握青絲,肝腸寸斷,萬千情義,只恨命薄。

山長水遠,舊恨新愁,花落水流,緣盡今生。黃昏深院,鎖得住他的人鎖不住他的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舍此外,夫復何求?他拒絕講經傳法,拒絕受格隆戒,他脫下了袈裟,摘下了佛冠,蓄起了長法,穿起了俗裝,在神聖的布達拉宮內整日飲酒作樂。

倜儻不羈實際是對自由的渴望,放浪形骸其實是憤怒的抗爭!

第巴對他也無可奈何,只要他還頂著達賴喇嘛的名號就隨他去吧。

1701年,拉藏汗繼承了蒙古和碩特部汗位,他和第巴桑結嘉措的矛盾水火不容。桑結嘉措決心先下手為強,他秘密使人毒殺拉藏汗,無奈天不遂人願,陰謀敗露,拉藏汗怒髮衝冠,發兵征討衛藏,1705年,第巴被擒,梟首示眾。

平心而論,儘管第巴把倉央嘉措當傀儡,但某種程度上也保護著倉央嘉措。現在,第巴死了,第巴的政敵拉藏汗掌控了西藏局勢,成了勝利者。為了徹底的把第巴搞臭,拉藏汗把矛頭對準了第巴迎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拉藏汗向康熙呈書,曆數倉央嘉措「離經叛道」的行為,並誣衊倉央嘉措為偽達賴,要求廢除。康熙再次選擇了支持得勢者,他詔令拉藏汗將倉央嘉措押解京師。

1706年(藏曆火狗年)5月17日,倉央嘉措從他生活了將近十年的布達拉宮緩步走出,在蒙古人的押解下去往北京。

行至青海湖,佛爺圓寂。

他曾說: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閑事」。

他曾說: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因果報應,生命輪迴,不悟命運真相,何得大智大慧。

世間之象皆虛幻,萬事萬物皆化生。心動意動萬物動,心靜意靜萬物靜。生己之相,造己之命。

緣來緣去緣如是,受果受報有前因。佛心在,有自在,一琢一磨有前緣,苦樂悲酸皆自然。

一切如法,如露如電,緣落緣起,寂滅瞬間。

堪破瞬息的情緣,卻莫遺落每一份偶然。為有情人間,添真情一片」。

他是凡夫,優雅端莊,心若明鏡,於幻化中執著真情,不幸遁入了佛家空門,卻成了世間最美情郎,奈何三界虛幻,唯有告別生命中的千山萬水,方得大智大慧。

他是教宗,純潔高尚,心無塵埃,於滄桑中參悟因果,無奈落入了政治漩渦,心欲動而不得動,心欲靜而不得靜,苦樂悲酸,寂滅瞬間!

他是迷失的菩提,為人間添了一片真情,留給了後人美麗的故事!

作者簡介:李宗平,網名西涼泊客,甘肅武威人,現居住河北唐山,從事教育工作。離別家鄉二十載,於歲月流逝中感念故鄉,感懷故人,遂用文字抒發支離風塵,漂泊天地的感慨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作家聯盟 的精彩文章:

王霞:我和父母之間的事

TAG:當代作家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