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南人常吃的黃皮竟然那麼厲害!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

海南人常吃的黃皮竟然那麼厲害!還有更多你不知道的

黃皮果是海南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它其貌不揚,沒有惹人喜愛的外觀,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黃皮果在民間,還有另一美譽,叫正氣果!

老鹽黃皮

可是日報君每天都要喝的解暑良品~

GIF

古語云:「

飢食荔枝,飽食黃皮」,

說明黃皮可以開胃消滯。

但是小小黃皮不止有這個功效!

黃皮果還有另一美譽叫「果中之寶」!

黃皮果是營養價值極高的熱帶水果之一,有消食健胃、順氣鎮咳、消暑降火、防治感冒等功效,民間黃皮素有「果中之寶」的美譽。黃皮果除了鮮食外,還可以用來加工蜜餞、果脯、果醬、飲料等,或者入菜,其葉、果和種子等還可入葯,一身都是寶。

黃皮果富含維生素C、糖分、有機酸、果膠、黃酮甙等成分,有消食化痰、理氣鎮咳等功效,主治食積不化、胸隔滿痛、疝氣脹痛痰飲咳喘等病症。

夏天吃黃皮果時,可以將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併吞下,味雖有些苦,但可以起到解暑、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氣迫人,倘能備帶一些黃皮,尤以苦味黃皮更好,口渴或感到頭腦悶熱不適時,即嚼幾個黃皮,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預防中暑的好處。

提到水果

物產豐盈的海南島

又何止黃皮一種佳果?

接下來日報君帶你來探一探

海南水果簡史

瓊島佳果有天成

海南荔枝已經是世所公認的南國佳果。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6月29日至7月1日,2018亞洲(海南)果蔬產業博覽會在海口市海南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地區,這裡盛產的熱帶水果,是很多人趨之若鶩的人間佳果。回望歷史,我們發現,當下在海南種植的各種水果,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像荔枝、龍眼、黃皮,也有的是外來物種,如菠蘿蜜、芒果、番木瓜和番石榴等,有些水果後來居上,聲名勝過原產地,成為一方名優水果,如瓊中綠橙。

熱帶水果以糖分高、口感甜為主要特點,然而,歷史上的南國水果,帶給瓊州百姓的不只有甜蜜,還有酸澀與苦楚。

「九疑、蒼梧以南至儋耳者,與江南大同俗,而楊越多焉,番禺(今廣州)亦其一都會也。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東漢史學家韋昭對這段《史記·貨殖列傳》中「果」的註解是:「果謂龍眼、離支(荔枝)之屬。」也就是說,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包括且不限于海南島的嶺南地區已經有荔枝和龍眼這兩種水果了。

透過零星的史料,回溯20多個世紀以來的海南水果,其構成基本上有土生土長的和從外地引種的,不乏一些從境外引種者。

在樹上成熟的三亞芒果。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100年前,仍以野生水果為主

海南島是我國荔枝的原產地之一。

1990年代初,海南專門成立的荔枝考察隊,對全島荔枝進行調查時發現,在霸王嶺和尖峰嶺等地仍保留成片的野生荔枝林。

此後,已故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海南植物王」鍾義等人撰述的《瓊山縣羊山地區荔枝考察報告》也稱:羊山地區荔枝栽培已有千年以上歷史。

與今天的規模化、產業化種植不同,歷史上的海南水果處於自然生長的野生狀態,荔枝也不例外。

海口市永興鎮的野生荔枝林。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據《海南省志·農業志》記載,直到100餘年前的清代末期,海南島的水果生產仍缺少園地栽種,品種單純,產量也很低,主要有荔枝、龍眼、大蕉、桃金娘、錐栗、菠蘿蜜、菠蘿、柑桔、柚子和海南山竹等。那時候沒有農藥可以噴洒,也沒有化肥可以使用,果樹一旦有病蟲害,基本上靠病蟲害的天敵對付。這要放在今天,就是「有機水果」,絕對能賣出好價錢。

不過,那時的海南果品大都以自給為主,或是用于贈送親朋好友,只有少量上市出賣。

到了上世紀初,海南水果生產種類略有增加,除了荔枝和龍眼,番木瓜、黃皮、菠蘿蜜也成為栽培的經濟作物。但由於交通閉塞,水果進出島困難,本島水果以自銷為主。

有道是「海南荔枝看瓊山,瓊山荔枝看羊山」。羊山荔枝真不是浪得虛名的,而羊山的荔枝又以永興鎮的最佳,永興又以雷虎一帶的最負盛名。清末民初,雷虎的荔枝幹甚至一度遠銷廣州、香港和美國等地。

6月30日,在「海果會」上,記者看到來自永興的果商也在展區內銷售荔枝幹果,旁邊還擺放了演示烘烤荔枝場面的竹架、簸箕和少量荔枝幹樣品。

海果會上展示的海口永興荔枝幹。 陳耿 攝

雖說荔枝在海南全島都有分布,都可種植,但歷史上的瓊山縣(今屬海口)是主產區,就是到了1990年,仍佔全省的一半——3萬畝。

海南也是龍眼的原產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至今仍有野生龍眼樹。與荔枝一樣,龍眼在全島均有分布,產地與荔枝也基本相同。

野生龍眼果小、肉薄、核大,但是味道清香,甜度適中,是海南很多鄉下長大的島民難以忘卻的舌尖記憶。

龍眼乾也是永興出產的比較有名,一直暢銷島內外;而最為聞名島內外的是文昌的「昌述龍眼」,可惜早已絕種。

雖然海南擁有豐富的水果資源和有利的自然條件,但是生產非常落後,直到1950年後生產才得到發展。先是中央和廣東兩級政府部門分配一批大中專畢業的水果技術幹部來瓊工作,調查、考察水果資源,指導水果生產,園藝專業的農業學校和熱作學院也應運而生;同時,也從島外和國外引進了一些優良的水果品種。

來自海南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海南的水果種類繁多,其中以芒果、香蕉、荔枝、龍眼、菠蘿、菠蘿蜜、楊桃、綠橙、蓮霧等為主,截至2017年底,全省的水果種植面積約240萬畝,其中芒果面積超過80萬畝,居全國第一位;香蕉約50萬畝;荔枝約31萬畝;菠蘿約24萬畝。

在海南鄉村房前屋後,黃皮樹隨處可見。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那些島外優良品種

說到海南島出產的水果,總是繞不開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述楊貴妃的「妃子笑」,到了現代成了荔枝一個品種的名稱。

包括「妃子笑」在內,1950年以來,海南從兩廣地區引進了不下10個荔枝品種,其中「妃子笑」「三月紅」「黑葉」和「大造」等表現不俗。

目前,島外來的「妃子笑」品種已經成為海南的主要荔枝良種之一。

說到荔枝總是離不開龍眼,農業部門甚至將它們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納入一個統計口徑,彷彿它們是一母同胞的一樣。

鑒於文昌那個「才俊級」龍眼品種已然絕跡,消失在物種江湖的視野,瓊山羊山地區的優良單株也一度遭到嚴重破壞,倖存者也已不多。1990年代,儋州長坡甘蔗場從泰國引進了「詩簽甫」和「伊羅品」兩個品種,一度最受歡迎。

此後,海南又從廣東引進了「石峽」「儲良大廣眼」,從福建引入了「福眼」等良種,種植範圍也從農場延伸到農村。如今,本島「石峽」和「儲良」的口碑已經不輸於其原產地的」兄弟姐妹「。

外來品種青出於藍者,不只是龍眼,還有柑桔類水果,其中以紅江橙(「老家」在湛江紅江農場)最為突出,入瓊後竟然「自立門戶自成一派」——變身為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的瓊中綠橙。

瓊中綠橙皮綠皮薄,肉汁鮮美。 袁才 朱德權 攝

其實,海南種植柑桔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本地品種以亭柑和盤柑為主,其餘的12種都是外來品種,它們當中唯有瓊中綠橙脫穎而出。

專家告訴記者,海拔200~300米的山區,是柑桔類果樹的理想栽培區,瓊中的弱酸性土壤和山地一定的晝夜溫差,非常適合紅江橙生長,由此也成就了今天聞名全國的瓊中綠橙。

海南水果中的「舶來品」

海南話習慣將與外國有關的事物冠以「番」字,比如稱華僑為「番客」,花生為「番豆」,所以當你聽到「番瓜」(番木瓜)、「番石榴」「番茄」「番薯」「番芋」「番椒」(辣椒),便能判斷這些物種是外來的。

同樣,東部和北部的海南人把菠蘿叫做「番簍仔」,直接說明其原產地不在中華。海南話俗稱的「簍仔」,其實就是野生露兜,也叫假菠蘿、野菠蘿。記者小時候看到門前的風水林里簍仔變黃變紅,以為是菠蘿熟了,跟幾個小夥伴「密謀」去摘下來後,躲在林子里「分贓」,不想掰下來的卻是一顆顆根本不能吃的露兜種子,那種失望至今難忘。

據考,菠蘿在我國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進入海南島則整整100年了。《海南省志·農業志》介紹,1918年,有馬來亞華僑率先引進了「紅毛種」菠蘿;4年後,又有文昌華僑從爪哇引種「巴厘種」菠蘿;1927年,「沙拉瓦」菠蘿由文昌蓬萊華僑引入;1950年後,又先後從廣州、美國夏威夷、泰國等地引進多個品種的菠蘿,但多年推廣下來,只有「沙拉瓦」和「巴厘」得到推廣,其中「沙拉瓦」佔到八成以上。

1990年時,海南島菠蘿種植面積已達17萬餘畝。

過去,菠蘿的高產量還催生了兩個以生產菠蘿罐頭為主的工廠海口罐頭廠和文昌罐頭廠,前者正是今椰樹集團的前身。

名稱比「菠蘿」多一個字的另外一種水果,也是外來客。

菠蘿蜜在海南島至少已有600多年的栽種歷史。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菠蘿蜜原產西域,但何時傳入中國至今仍無定論。它最早的漢字寫法是「波羅蜜」,有著佛教背景。

據嶺南的地方文獻記載,大約在南朝蕭梁時期(480-557),有一位名叫達奚司空的西域貢使,攜帶兩顆菠蘿蜜種子來到廣州黃埔港岸邊的南海廟東西兩側栽種,不久生根發芽,長成大樹,此後便傳種多處。

日本僧人元開的《唐大和上東征傳》,寫到鑒真一行在海南島見到過菠蘿蜜。那麼,最晚在唐代天寶年間(742-756),海南島已經開始種植菠蘿蜜。

臨高舉人王佐的《瓊台外紀》稱,菠蘿蜜傳入中國不久,大概在元代中期,明初才在臨高縣開始種植,後來附近的縣大半都種植了。據正德《瓊台志》記載,出產於臨高縣的菠蘿蜜品質是最好的。

難怪宣德二年(1427年),明朝內宮派人年年將它作為貢品徵調京城,臨高百姓為此很是痛苦。正統改元(1436年),太皇太后臨朝,禁止了入貢,百姓才得以喘息。

即使以王佐的說法為準,菠蘿蜜在海南島至少也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海南特產芒果也是外來物種,最早從越南傳入,迄今有100多年的歷史。此後,又從泰國、印度、台灣、廣西等地引進多個品種,可以說世界各地的芒果品種,差不多都能在海南島見到。

1990年時,海南島的芒果種植面積還不到8萬畝,目前已超過80萬畝,坐上海南水果的「頭把交椅」。芒果揚花時節,最怕陰雨連綿,因此,早春乾旱、陰雨較少的海南島西南地區——昌江、東方、樂東和三亞,最是適宜種植芒果,昌江還因此擁有「中國芒果之鄉」的美譽。

再說說荔枝的「遠房親戚」——毛荔枝,不過現在普遍的叫法是「紅毛丹」,在植物分類上,它與荔枝同屬一個科。

保亭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紅毛丹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3.3萬畝。2016年,「保亭紅毛丹」獲得國家商標局頒發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證書。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其實海南本土也有野生的紅毛丹,保亭、昌江、澄邁等縣的山區都有分布,但是現在市面上銷售的都是保亭熱作所上世紀60年代從馬來群島引種的,目前成為保亭的特有水果。這種水果表皮有軟刺,形狀像小刺蝟,一般在6~7月掛果,10~12月成熟。

開放的海南島,兼容並蓄,如同接納天南地北的人一樣,這裡也引進越來越多的外來作物,一些還是經濟效益較高的水果作物,譬如火龍果、百香果、諾麗果和牛油果等等。此次海果會上,來自海南白沙的一種「改良版」牛油果,叫價每斤25元,身價超過了從原產地南美洲進口的「原版」。

椰子樹是海南的象徵,且全身都是寶。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歷代土貢

來源:海南日報海南周刊 海南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

記者:陳耿 通訊員:蒙樂生

編輯丨張運桐

了解更多信息,

請關注海南日報客戶端實時報道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南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