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馬假日》:王室負枷鎖 冠以愛之名

《羅馬假日》:王室負枷鎖 冠以愛之名

一部電影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會有許許多多的原因,或是在技巧和藝術上的突破,或是時代與背景的烘托,而《羅馬假日》的經典在於,讓一代甚至數代觀眾擁有可以共享的符號化的深刻記憶——人們因此記住了浪漫的羅馬,記住了美麗的赫本,還有一切關於那段短暫假日的場景,都成為觀眾想要去復刻的動人回憶。

故事裡公主與紳士的足跡踏遍了這座永恆的愛之城,也把一切美好的東西定格在了電影中。影片結尾,兩人回到了各自生活的軌跡,高大的派克在走出宮殿時竟也顯得寞落,公主的選擇是必然的,因為他們背後象徵著高貴與責任的王權,才是美和虛幻之下包裹著的現實,當然,大多數人早已沉醉在這場邂逅中,慰藉著自己的浪漫之需。

就在電影上映的195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了她的加冕典禮,而赫本的人物原型正是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這個可愛又叛逆的女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視作是英國王室的「麻煩」,畢竟在這個凡事都要遵循一定規則的溫莎家族,按著自己的個性行事向來是不會受到鼓勵的。

比起《羅馬假日》,我更喜歡Netflix2016年出的堪比史詩式的劇集《王冠》。它用更加真實和細膩的鏡頭,講述了伊麗莎白女王從公主一步步蛻變為女王的過程,光環之下她的窘迫、不安、委屈、困頓與常人無異,學著如何接受生命中的局限,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是公主更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必由之徑。

她是想像中一切美好的樣子。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羅馬假日》剛開始一段報道公主行程的旁白:「安妮公主此刻正在拜訪倫敦…接下來便飛往阿姆斯特丹…接著她又來到了巴黎,她會與許多官方機構研討加強其與西歐各政府的關係,當然也包括了羅馬……公主正顯示出其迷人的微笑。雖然連續不斷地公開露面,她也面無倦容。」

實際上在《王冠》中,因為高密度的接見與訪問,女王需要不停地揮手,微笑,面部肌肉過度勞累而導致痙攣,必須要在臉部注射鬆弛劑才能繼續行程。

她沒有辦法像那些撒嬌的女孩一樣,抱怨一句好累哦,不想做了。她維持自己在公眾面前的體面,在鏡頭下,在電視熒幕前,只要保持那種美好的微笑,就永遠不會讓人們知道,王權往往是重擔。就像丘吉爾曾對女王說過的:「讓他們看著你,但只讓他們看出君權不朽。」

隨心所欲的喜悅與恪盡職守的驕傲

《王冠》中最愛的是第一季第八集「驕傲與喜悅之源」,這是出於喬治六世對於自己兩個女兒的寵愛之詞。

瑪格麗特公主自小生活在女神姐姐的陰影下,但她美麗多彩,彷彿浪漫不羈的個性,才是她僅有的勝利。但這種過剩的個性,往往讓身邊的人感到驚慌。

她愛上了比自己大16歲的男人並且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頭銜與特權。雖然女王身為姐姐,為此做了最大努力的爭取,但是她個人的意志和意願,始終無法打敗王冠所帶來的原則和信仰。

其實《羅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更像是伊麗莎白女王與瑪格麗特公主二人的結合,畢竟在電影中也是如此,這個關於愛與責任的故事,最終以責任壓倒愛情落幕。

我們都是多重身份的半人類

因為在很多事情上自我慾望的必須犧牲,也讓女王在維護王權與職責的路上越走越穩。

但王室這種不近人情的冷酷,讓她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忍無可忍:「你可以不要做正義的源泉,這個破馬戲團的主角嗎?」

「那我是什麼?」女王反問。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女人,一個姐姐,一個女兒,一個妻子……」

女王,就像是代表了人類和王族雙重身份的半人類,深陷在可怕的無休止的文明戰爭中。

我們,也永遠都不可能是所謂的「我們」自己,誰不是帶著鐐銬跳舞呢?

但至少我們能以一顆永不退縮的心,和一種無畏的精神,承受王冠,不,承受生活所帶來的重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味 的精彩文章:

TAG:鏡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