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所適從的我,該如何與你解釋,昨天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無所適從的我,該如何與你解釋,昨天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昨天剛剛出差回來,飛機一落地,所有人都邊刷手機邊開始討論這件事。任何時候都比不過昨晚那一刻歸心似箭,想要儘快回到家,只想緊緊抱住自己的小孩。

下一秒,想到有兩個小孩的媽媽,從今晚開始伸出手再也擁抱不到小孩,這畫面真的讓人鼻子發酸,淚如雨下。

這一次,感到格外的心痛,因為太「近」了。近到這個去了天堂的小孩,和我孩子參加過同一個營地,上過同一個stem興趣班;近到很多個朋友家小孩,都在那所大家羨慕的學校讀書;近到這是發生在上海,這個半夜我們拉著孩子在街上走也覺得安心的上海。

這種近讓人更加感同身受,更加痛,更加避免不了有代入感。

對受害者家屬來說,這無妄之災的痛苦是任何言語、任何一個旁觀者都無法感知的。

我們今天的推送,是昨天找了上海國際心理衛生協會成員黃曉楠女士連夜採訪做出來的。我們希望這個專業心理治療師能提供一些幫助,尤其是對:

看著我無法抑制的表情,問我「你怎麼哭了」的小孩;

知道發生什麼、打開電視等著看新聞,問他你在等什麼、又不說的孩子;

抱團取暖、無所適從、充滿無力感的家長;

遠遠近近聽說了這件事、甚至看到部分兇案現場、或者兇案現場的影像的孩子,自己產生了很多聯想又說不出來的孩子。

我們問了黃女士一些問題,集中在:

我們該不該和孩子講昨天的惡性事件?怎麼講、該講得多詳細?

小孩如果有非黑即白的判斷,比如「把壞人全部殺光!」該如何引導?

小孩如果害怕,害怕去學校、去那個街區,如何引導?

如何判斷、甄辯孩子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她都給了我們答案。

首先我作為心理治療工作者,今天得知這個新聞也非常心痛難過。同時,我知道這時候我們更需要彼此緊密聯繫支持,共渡難關。

要不要和孩子講?講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這個孩子究竟知道了多少信息,是否直接目睹、還是間接聽說

孩子的認知和對信息的處理可能是不一樣的,我要先了解,評估孩子對事情的認知和了解程度。

再來,我要向孩子確認一點:任何話題都可以談。

讓孩子放心,談論悲傷或者可怕的事件是可以的。承認自己感到悲傷、害怕、或者生氣,這也是可以的。這樣孩子揪不會因為自己有這些感覺而認為自己不對或者不正常,從而隱瞞感受。

鼓勵孩子提問,現在也可以問,之後他們想到了什麼還是可以再問。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越能理解和掌握信息,就越能感覺自己有控制。孩子也是一樣,理解一件事就能夠更好地去應對。

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我們要誠實,但要考慮孩子的年齡階段、情緒處理能力和認知程度。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給予適合的回應。

對小孩子講要簡短

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需要簡單、簡短的信息,並向他們保證,他們的學校和家庭是安全的,有成年人在那裡保護他們。列舉一些學校安全的簡單例子,比如提醒孩子們在學校和公共場所有保安、警衛、監控攝像。老師、其他家長都會幫助他們。

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生,可能會更直接地詢問他們是否真的安全,質疑學校或社會正在做什麼。他們可能需要大人幫助現實與可能的猜想或幻想區分開來。一些孩子也會願意與大人討論學校和社區領導在提供安全方面該如何努力。孩子的想法可以被聽取,這是他們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值得鼓勵。

高中生對學校和社會暴力的原因,可能會有強烈和不同的看法。他們也會提出自己的建議,怎樣使學校更加安全,如何防止社會悲劇,如何保護自己等等。家長一邊要傾聽理解孩子的情緒,也要引導幫助青少年看到自己在維護安全方面可以起到坐擁,遵守學校安全準則(例如不讓陌生人進入大樓,報告安全隱患等等)。

兒童和青少年階段有時候容易有「非黑即白」的思維,例如「這些人都是壞人,應該把全部壞人消滅就會安全了。」家長恰好可以趁這個話題與孩子做辯證討論,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我們大人也不一定有答案

別忘了承認我們大人自己也有感受,而且,不一定有答案。「我也不太懂為什麼會這樣,但是我愛你,我會在這裡陪你。」

在談論時,要注意的是,給孩子耐心。如果孩子沒有什麼可說的,那就給他一些時間,不是非要他說什麼,而是讓他知道他可以在之後的任何時間提出更多的問題等他準備好想談的時候,你都歡迎。

如果孩子出現抑鬱和焦慮的跡象,可以找兒科醫生或者心理輔導員談談。

其他的建議:

避免過於直接的新聞節目-畫面,暴力場面等等;

保持日常生活規律,給孩子穩定感

家長要照顧好自己的感受,適度表達(既不是崩潰也不是冷漠沒感覺),適度表達的同時讓孩子明白:家長很鎮定,家長可以依靠,不是世界末日。

如果是孩子目睹了暴力慘案,那麼就要在做完上述事情之後,密切觀察孩子,準備請專業人員干預。

PTSD是什麼?

現在很多人對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都聽過創傷後應激障礙: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者心靈上的脅迫。這類事件包括戰爭、地震、嚴重災害、嚴重事故、被強暴、受酷刑、被搶劫等。PTSD發病多數在遭受創傷後數日至半年內出現。不是所有經歷創傷的人都會出現這些癥狀,兒童的心理彈性好的情況下,可以很快恢復過來。

如何判斷呢?

核心癥狀是:

突發性閃回-創傷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維與記憶中反覆地、不由自主地湧現,闖入意識中縈繞不去,夢境中亦經常出現;有時會出現「重演」性發作,再度恍如身臨其境,出現錯覺、幻覺、意識分離性障礙等;有時發生「觸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持續事件可從數秒鐘到幾天不等。患者因此產生逃避和社會退縮行為,影響生活和工作,這時候需要專業干預。

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急性創傷反應癥狀以及時間點不太一樣。每個人的反應也不一樣。

如果孩子因此害怕去學校,家長應該在安撫的同時鼓勵孩子正常去。逃避往往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請專業兒童心理治療工作者幫助。

感謝、也誠懇地希望大家彼此理解扶持,有時候一個抱抱就可以安撫情緒,做到語言做不到的。

我們擁有彼此,我們會從苦難中成長。

寫在最後的話

昨天的惡性事件發生以後,我看到網上有很多說法。比如這種事情發生時,孩子跑就行了,邊跑邊大叫就行了,還有人甚至把遇到歹徒後跑的視頻做得比較搞笑上傳到類似抖x這樣的網上,很多人都覺得對啊說的沒錯,還有點好笑。然後甚至開始說:這些孩子缺乏自救常識。

我想請這些人積點口德,也不要當我們的孩子傻。

一個孩子,長到十歲半,在我們上海這樣數一數二的學校讀書,他們背後的父母,是付出了多少心力、努力,才讓孩子長成這樣陽光優秀的好孩子,輪不到任何人來詆毀他們所受的教育里有什麼紕漏。

這是一個突發事件,別說孩子措手不及,就連陪同一起走的大人也手足無措,不是嗎?!

這個突發事件讓兩個家庭頃刻間天崩地裂,更讓全上海的家長無所適從。我們小時候脖子里掛鑰匙就能走回家的放學路,怎麼變得連生命安全都會遭到威脅?

我們等待殺人犯作案動機水落石出,但我們更等待多一點說法,多一點讓家長安心、定心的措施和建議。

這是我們深愛的上海,是全國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是我們小孩會在這裡慢慢長大的家鄉。

希望她還是我們的小孩過馬路也不怕、人多也不怕、走夜路也不怕的模樣。

希望我們不會失望。

配圖來自legacy.com,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方便支付稿酬

昨天本來和大家預告說今天要開團的。但我想今天推送里黃女士講的知識,是此刻我們大家更亟需的。所以食言了,會推遲開團,敬請諒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Kids 的精彩文章:

哪裡不是戰場呢?紐約上東區的媽媽和我們也並沒有兩樣

TAG:iKi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