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雛人形的製作過程

日本雛人形的製作過程

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孩節,日本稱「雛祭」。這個節日又稱雛游、偶人節、上巳、桃花節、女兒節,最具標誌性的物品就是:雛人形。雛人形,一般有七層,15個仿宮廷裝束的人形,陳列於以紅布覆蓋的階梯式木架上,並配上屏風、六角紙燈、牛車、轎子、嫁妝傢具等。

其中,處於最高階的親王夫婦,從前的擺放方法是男左女右,因為(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認為左比右的地位高。在明治維新以後,雛人形的擺放也改為西式,即男右女左。

日本有女兒的家庭,每年3月3日女兒節前後都要在家中擺上雛人形,讓人形作為女孩子的替身,消災解難。通常在3月3日前一兩周的吉日開始準備,一過了3月3日就會趕緊把人形收起來。不過,雛人形完整的七階價錢不菲,很多家庭會選擇較少階數,如五階、三階或一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會逐年的添置。同時,雛人形可以代代相傳,甚至逐代累積到幾十數百個。

還有這樣的宮殿模型:

傳統雛人形,價格不低,不但使用高級的面料(如西陣織等),且一般完全為手工製作,每一個人形都寄予了長輩對於孩子的祝福。

(由於翻譯能力有限,所以整理得可能不夠詳盡)

雛人形的製作工序被細分為製作頭部、頭髮、手腳、穿著,小道具等,每一道工序都分別由熟練的手藝人手工進行製作,他們分別被稱為頭師、發付師、手足師、著付師、小道具師等。

雛人形各部的製作不但需要熟練的技能,也需要花上較長時間,例如,單單頭就有多道製作工序。首先,要製作頭的模型,然後給模型裝上眼睛,這兩個工序分別為:生地、目入。

然後,是第一次刷上白色的膠狀物。

接下來用這種膠狀物塑出眼眶、鼻子、嘴巴、耳朵等。

然後再塗刷。

刷完後,小心刻出眼耳口鼻。

然後,再反覆塗刷。

之後,就是上色。

到這裡,頭算完成。

之後由發付師為人形製作頭髮,並梳好髮型:

而手的製作工序,跟頭一樣需要先做出大體的形狀,刷塗白色膠狀物,再小心刻出細節,如下:

在製作身體部分前,為每個人形選料設計衣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一般會選用製作和服所使用的高級面料,或是人形專用的面料。

縫製。

製作出雛人形身體的主體。

然後一層層的「披上」衣服。

調整好手的姿態,並整理好衣服。

再裝上頭部。

雛人形在完成後,頭部依然可以取下。

以上是本周五中午(也就是明天中午12:30),將在雜貨鋪上架的日本雛人形,一共十個,兩對親王夫婦(四個),兩組三女官(六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良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不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