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魚會走路了,才是生物真正的進化

當魚會走路了,才是生物真正的進化

我們每天都看得見無數熟能生巧的例子,肌肉要鍛煉才強健,腦子越用越靈活。但我們都知道,演化是緩慢的,從魚鰭到腿,歷經3億7500萬年。一條魚鍛煉一下,馬上滿地跑,這種事只能出現在笑話里。

魚也會走路?你相信嗎?這不是開玩笑的,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魚。這些看似平凡的魚類似乎很是適應這種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的生活,證明了一旦它們適應了一種環境,只要這種環境沒有產生變化,它們就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

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中,動物從海洋走向陸地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點之一,這絕對是里程碑式的轉折點。在泰國北部的洞穴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魚,這為科學家研究4億年前生物進化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比如步行鮎,這種臉上長有觸鬚的魚是一種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原產於泰國,被稱之為「Pla Duk Dam」,意為深色蠕動的魚。它的生存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泰國的邊境,而達到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美國的佛羅里達(自20世紀60年代末)。但它們的入侵也有光明的一面,對於捕食鳥、短吻鱷和奇怪的佛羅里達人來說,它們是很好的食物。

還有美體平鰭鰍,它們非同尋常得讓人愕然——竟然能夠飛檐走壁,類似於蠑螈一般行走和爬上岩石。更為驚人的是,這些穴居的魚還保留了4億年前首次從水中走向陸地的泥盆紀四足動物的一些特徵。研究人員稱,儘管美體平鯕鰍並不是我們所知的唯一一種能夠離開水域的魚,但它的骨骼確是獨一無二的,這也使得它擁有了蜥蜴一般的步伐。

生物學家稱,美體平鯕鰍具備了以前所認為只有四足動物才具備的形態特徵,這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它的骨盆和脊柱足以支撐起其身體的重量,並為肌肉的依附提供了支點,從而完成行走動作。另外,美體平鯕鰍的腳印也與我們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泥盆紀四足動物在水下留下的腳印相似。因此,這為科學家們研究遠古時期的動物是如何從水中走向陸地以及魚鰭是如何過渡到肢足的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2004年7月,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舒賓(Neil Shubin)終於在北極找到了他尋覓十載的東西。一條在岩層中沉睡了3億7500萬年的魚。它有鱷魚一樣扁平的頭顱,可以靈活轉動的脖頸,還有可以在泥里爬行的胸鰭,肌肉發達到足以做俯卧撐,幾乎能說是原始的腿。這個怪物被命名為提塔利克魚(Tiktaalik)。

這是一種大型水生動物,居住在亞熱帶河流沖積扇的泥灘里。魚身長可達2.7米,長有鋒利牙齒,捕食水裡的魚或陸地上的昆蟲。

發現化石時,魚頭蓋骨下部嵌在石頭裡。科學家們把頭蓋骨放到顯微鏡下,用針把石頭晶粒剔除。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努力,他們終於觀察到頭蓋骨的內部結構,並於近日首次揭示「提克塔利克」的頭部特徵。

科學家稱「提克塔利克」是「會走路的魚」,認為它是第一種在陸地定居的脊椎動物,是原始魚類進化成兩棲動物轉變過程中的重要物種。陸地環境為「提克塔利克」提供新的食物來源和呼吸條件,它的身體也發生一系列變化,以適應環境的改變。正如與它同時期的某些魚類,它既有肺也有腮。因此,它可以躍出水面,在陸地上短暫停留。

「用進廢退」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多用的器官就會進化,不用的則會退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照在你身上的陽光很可能是在人類歷史之前就形成的
地球高燒不退,一到夏日就像被關在老君的煉丹爐內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