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振華 那些行將消逝的

向振華 那些行將消逝的

《蘇尼翁角》Vedio 2017年 「La Pieta」 獨角獸空間 展覽現場

《蘇尼翁角-岸》Vedio 2017年

向振華在獨角獸空間展出的作品《蘇尼翁角》(Cape Sounion,2017)的創作契機源於一張新聞圖片——一個從敘利亞逃難到希臘的小男孩艾蘭遭遇海難,幾天後他身著紅衣的屍體被衝上海灘並遭到媒體曝光。這張照片曾經一度覆蓋了西方媒體,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進而引發了關於難民問題的討論熱潮。然而在向振華的作品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過多的苦痛和哀傷,他截取了事發地這片海域的幾處風景——佔據展廳中央的是一波海浪落下和另一波湧上來的某個瞬間;兩邊牆面上分別陳列著希臘最美的日光,它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緩慢移動;與之呼應的是遠處島嶼上忽明忽暗的警示燈。人造的「怪獸」與自然的日光伴隨著浪潮起落的呼吸感,營造了靜謐而美好的氛圍。

這片海域擁有希臘最美的景色,矗立著和雅典神廟一樣古老的海神廟,見證了希臘這一古老文明最輝煌的時刻,它是歐洲文化興起的源頭之一,地中海的海水向遠處延伸又勾連起非洲和中東等豐富多樣的文明。輝煌的文明令人心蕩神迷,而現實的狀況又令人失望。希臘因為經濟問題成了歐洲的「問題」國家,中東地區戰爭延綿,難民問題像陰霾一樣籠罩,恐怖襲擊讓人失去了對家園的信任。

《蘇尼翁角-岸》Vedio 2017年

不管是現實的苦難還是歷史的興衰榮辱,當面對這一片大海的時候,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藝術家將鏡頭對準了如藍絲絨一般美麗的海水,定格在希臘最美的風景,這一切的美好被記錄下來在展廳中循環往複地播放,成了近乎永恆的述說。在亘古不變的自然風景面前,人類渺小到不值一提,幾千年的歷史也不過是一剎那。

正如藝術家談到,當「蘇尼翁角」這個名字被提到的時候,這件作品便天然成立。所有的故事在這裡出現又湮滅,歷史的興衰榮辱、人們的苦痛與悲哀也被掩埋,只留下這片無盡的海浪。藝術家將他站在那裡的時間抽取出來,就像在冰原上打了一個很深的洞抽取出冰芯一般,在展廳中重達兩百斤的極具重量感的切片,定格在那裡訴說著時間的變與不變。

《Clean》 Vedio 2018年 「La Pieta」 獨角獸空間 展覽現場

《Clean》局部 Vedio 2018年

相對於一樓的靜謐和美好,二樓展出的《Clean》(2018)則顯得血腥和殘酷,藝術家從網站上下載了各種奇異的魚被解剖的過程,以群像的方式並置在同一個場域。一旦脫離了大海,魚的生命也隨之消失,這些奇形怪狀的魚並非生存的必需品,而是以獵奇的方式記錄下來並通過網路吸引更多的關注。這讓人不由聯想到紅衣小男孩的經歷——面對強權的重壓和災難,每個人都只能無助地接受命運的不公,就算成了新聞圖片引發世界的討論,也無法挽救這條鮮活的生命,更可況一旦成為了人人熱議的新聞事件,便早已脫離了對生命本身的關注。《Clean》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具體敘事圈禁在影像中並且不斷重複,喃喃細語彙聚成集體大合唱,吟唱著生命被消解的過程。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回看《蘇尼翁角》,無盡的苦痛憂傷都被這藍絲絨般美麗的海浪淹沒隱藏。

《BOX》

向振華的創作以情感為入口,「感性是把刀,划了一道口子,輸入我的體內」,撥開政治、宗教的層層迷霧,他將最純凈的目光投向了人類最本真的情感,這也是跨越了一切障礙,在藝術家和觀者之間建立聯繫的必由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類能夠體驗到的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感中,平時幽默不羈的向振華在作品中保留了對於行將消逝的獨特敏感和脆弱。他會拍攝被丟棄的鮮花、被扔掉的奢侈品包裝盒,將這些被遺棄的東西重新撿拾回來放在圖像里,通過放大式的注目,給予應有的高貴和莊嚴。近年來,他的藝術創作也從對於物品的思考延伸到對於將人「物化」的反思。

《TESTER》Vedio 2015年

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判斷藝術家是一個充滿憂鬱氣質的人。在生活中,他顯露了自己的另一面——保持真實的性情以及旺盛的好奇心,甚至有些頑童式的荒誕不經。向振華積極投身到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他會偶爾涉及時尚攝影、參與影視製作,或是拍攝時下最熱門的男團女團。藝術家談到,這個看似雜草叢生的時代內蘊著強大的生命力,因此,他的藝術創作也不應該局限於任何一種形式,而是以自身體驗為前提,融合了對生活的積极參与和退後一步的冷靜反思的探索之路。

《Catalogue》Part1攝影 2018年

文/曉睿

圖/向振華、獨角獸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98藝術 的精彩文章:

向振華 那些行將消逝的 |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展評

TAG:798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