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家阿彌陀 戶戶觀世音

家家阿彌陀 戶戶觀世音

家家阿彌陀

戶戶觀世音

◆◆

文 | 吳亮

大家好,我叫吳亮,我的家鄉在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古絲綢之路上有這麼一尊千年大佛,在2014年6月22日,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那就是彬縣大佛寺石窟。在那裡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

「彬縣有個大佛寺,把天頂的咯支支」。

(佛左側為觀世音菩薩,中間阿彌佗佛,佛右側為大勢至菩薩)

那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彬縣大佛寺的一佛二菩薩。

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

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眾生。

級別

菩薩---自覺,覺他。(自己覺悟還要使眾生覺悟,只要不斷努力「覺行圓滿」,「大徹大悟」也可成佛)

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可為佛。(徹底的覺悟者)。

佛教呢有八大宗派,第一大宗為凈土宗,信奉的人最多的,開創了念珠念佛的方法,使念阿彌陀佛成為了中國佛教的代名詞。此宗派不要求精讀太多的佛經,只要你念佛,做善事,多放生,做法會即可。阿彌陀佛和他的脅侍菩薩觀世音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佛、菩薩,使中國出現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佛教很落後,消極避世,與社會脫節」,但學誠法師說:「其實佛教非常入世」,自古以來寺廟除了是出家人修行辦道之所外,還承擔著,教化人心,凈化人心,慈善救濟,典當等多種社會責任,佛教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國有著深厚長久的影響。它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在東漢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而大佛寺就成了見證這些歷史最好的證明,當時的長安城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最早接觸佛教文化的城市之一。

長安城·薦福寺

大佛寺石窟始建於北朝,建成於唐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豳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造像高達精美而得名,被譽為關中盛唐石窟藝術寶窟。

大佛寺石窟

每次走進寺院或看到佛像都會使我的心靈感覺到平靜,而佛教徒一見面就合掌:「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意思?其實阿彌陀佛就是祝福的意思,這一句話是古印度的梵語,用咱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光壽無量。

那我們又怎麼來拜佛呢?

普通方式:合掌,放在你的檀中穴表示對佛祖的尊敬,手的中間是空的,表示「四大皆空」。不是我們所說的酒色財氣,而是指佛教認為構成世間的四種物質叫:地水火風。寓意:放下煩惱。手本為二面,合二為一,表自心專一。在醫學上講求雙手合十,手指相貼,掌心相對,可以使人身心放鬆,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合掌

最高級別:五體(也稱五輪)投地,指兩肘,兩膝,頂(頭)同時著地,表示對佛祖的尊敬,最恭敬的禮拜方式。

五體

佛教為釋迦牟尼所創立,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至善至圓的教育。佛教是引導眾生由愚變智,由弱變強,由消極變積極,由苦悶變安樂的一種學問。人們因此信佛、敬佛、學佛,不單單是因為傳說中的可以超越輪迴與生死,更是對未來也才充滿了希望!

釋迦牟尼

那什麼是佛呢?

佛用英文翻譯Buddha。佛字拆開有人說:單人旁代表人,他就是公元前565年農曆四月初八出生的,那位叫喬達摩·悉達多的人。弗:用古漢語翻譯過來就是「不」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說這個人不是一般的人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佛祖。

還有人這樣來形容「佛」:單人旁代表眾生「你,我,他」,曲里拐彎代表人生的我5種煩惱,叫「生,老.病,死,苦」,兩豎:合掌,雙手抱佛,心中有佛,一生稱念阿彌陀佛死後就會被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彬縣大佛寺的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凈土宗信仰的主要對象,能接引念佛之人,故名:「接引佛」。所以時常口中稱念「南(na)無(mo)阿(a)彌佗佛」,它的解釋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在廣義上是指: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阿彌陀佛本身是一個尊稱,一個問候,說簡單一點就像:「同志,您好!」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由「南無」「阿彌陀」和「佛」三語連結而成。

「南無」是「歸命」「信受」的意思,即疑心消除,完全歸順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此佛有無限量的功德能力,而以無限量的壽命與無限量的光明作為代表,所以又名「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曾立大願,建立西方凈土,廣度無邊眾生,而漢傳佛教的凈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作為專修的法門。即使是佛教界以外沒有學佛的人,也都知道有這一尊阿彌陀佛。當人們遇到困境或災難的時候,都會不假思索的念出「阿彌陀佛」。

彬縣大佛寺石窟供奉的大佛

那我們彬縣大佛寺石窟供奉的一佛二菩薩,窟內的主尊大佛阿彌陀佛倚崖居中,巍然端坐,高20米,寶石藍螺髻護頂,秀眉慈目,兩耳垂肩,金面方臉,慈祥威嚴;左手著膝,右手端舉,掌心向外,無名指微微前屈,施無畏法印,表示佛為救濟眾生的大慈心愿。阿彌陀佛兩側的是兩尊脅侍菩薩,左側為觀世音菩薩,右側為大勢至菩薩。均高17.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瓔珞,神態俊雅恬靜。

彬縣大佛寺石窟供奉的大佛(局部)

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上面有七佛環坐,二十二位雕工精湛的飛天伎樂拱衛著彌勒佛寶閣,呈現出了一派西方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構成富麗祥和的背光。此窟規模宏大,造像雄偉,雕刻精緻,是古代造像藝術中的一大寶庫。在大佛背光的左下側,刻著「大唐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銘文,由此判斷該石窟創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而絲路上那個「冒越憲章、私往天竺」的偷渡客;那個被後世尊為法門領袖、民族脊樑的玄奘。正是在貞觀年間踏上西行求法之路。(鏈接叨姐:玉華宮裡坐 閑談憶玄奘)

彬縣大佛寺石窟供奉的二菩薩

在佛旁邊的兩尊菩薩,菩薩是梵文音譯的略稱,全稱:菩提薩錘nou,是佛教的高級職稱,地位僅次於佛,簡單的可以理解是佛祖的助手,也稱助理佛(是僅次於佛的第二果位)

佛右側:大勢至菩薩,又稱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

佛左側:是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座下上首菩薩,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在翻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時翻譯為:「觀自在菩薩」。後來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簡稱觀音。

觀世音畫像組圖

然而觀世音最早傳入中原的時候是一個男人的一個形象帶有小鬍子的。而在帶了南北朝時期才慢慢轉變為一個女人的形象。因為女性她也信佛,不可能女士的閨房當中擺放一個男人的形象,中國古代人講:叫男女授受不親呀,所以慢慢的有一個男人的形象就轉變為一個女人的形象。觀世音有33種化身,像我們所熟知的有:楊枝觀音、魚籃觀音、白衣觀音、龍頭觀音、洒水觀音等等。我們看的《西遊記》裡邊出現最多的是楊枝觀音,看的《新白娘子傳奇》裡面見得最多的是「白衣觀音」。觀世音以不同身相解救老百姓,所以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愛戴,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的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浙江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觀世音提倡的是:慈悲。佛教稱:於樂為「慈」。拔苦為「悲」。就是給眾生以快樂,把眾生從苦難中解救出來。

浙江普陀山道場

佛教是講求因果報應的,拜佛需要虔誠,學佛更是目的,只有心中有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們在寺院里經常有人供花,供果,供水,放生等。供花就是希望你看到下世的果,供果就是希望你看到前世的緣。香為戒定真香,就是你對佛祖的因,深信因果才能得到佛報和福報。因果不是知識,是人生的真理,也是人們行事的準則,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一樣,這是相互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實中我們在佛、菩薩面前我們習慣於求福,卻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若不斷除惡念惡行,再多祈求也沒用。我們說信佛,其實在信因果,想要得到福報,就要種福因。想要離苦禍,就必須得斷諸惡。一切苦樂福禍,其實都取決於你自己,所以說:求佛更要學佛,學佛的大慈悲,大智慧。咱們佛教有一句話叫:無事不登三寶殿!在現實中真的是碰到了沒有辦法去處理和解決的時候有人才會登上這三寶之殿去求佛和菩薩的庇佑,會嗎?不會的。

佛語有言: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雖有心不度無緣之人。咱們都說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叫:現實世界,也叫婆娑世界,再說白了就是一個比較污誶的世界,而我們想去的就是西方的極樂世界,那個沒有憂愁只有快樂的地方。所以人這一生都要在不斷的進行修行,而我們從此案到彼岸有六種不同的方式,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布施,最簡單的就是布施,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與佛有緣!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今生不藉此身渡,

更待何生渡此身!

感謝大家對對佛教文章的收聽,祝大家六時吉祥!

旅遊攻略

旅遊攻略

彬縣大佛寺石窟,位於咸陽彬縣城西十公里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為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所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彬州淺水塬大戰中陣亡的將士超度亡魂所建,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A級旅遊景區。

世界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彬縣大佛寺石窟)

彬縣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寺前有明鏡台,台上建有三層磚木結構的樓閣,高五十餘米,站在樓閣上可俯瞰寺前全景。全寺共有一百零七個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個佛龕,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主窟大佛依岩跌坐,身高二十四米,是陝西第一大佛,造形雄偉,雕飾富麗,髮式作螺髻形,面貌雍容端慶,體態自然豐滿,頗顯唐代風格。主窟兩側還有千佛洞、羅漢洞等。此外,大佛寺還保存了自唐宋以來歷代遊人留下的題刻177幅,碑碣6通。

講述者

吳亮,高級導遊。

作  者:吳 亮

文字編輯:李超然

音樂剪輯:王子彥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背景音樂《少林·何處求佛》劍網3·劍歌江湖、《水榭藏鋒》天涯明月刀、《菩提樹下》路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鑒長安 的精彩文章:

TAG:聽鑒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