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史修了100年,宋史2年,元史1年,修的越長質量越高?

明史修了100年,宋史2年,元史1年,修的越長質量越高?

大家都知道,每一個王朝興起,都會為前一個王朝修史。目的很簡單,除了紀錄史實之外,還有能給後人帶來治國得失的借鑒。

然而,翻開最近千年的歷史,就會發現詭異的一點,即:每一個王朝秉性不同,為前一個王朝修史花的時間差別很大!比如,《明史》花了100年左右,《宋史》修了2年半,《元史》前後只用了331天,不到1年!

從歷史評價上來看,彷彿編修時間的長短,和得到的質量評價,成了正比!

雖然網路上罵清朝的很多,認為《明史》問題很多,但《明史》卻可謂好評如潮!

(1)清朝史學三大家之一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稱: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2)現代作家余秋雨:《明史》後來成為整個二十四史中寫得較好的一部,這是我們直到今天還要承認的事實。

至於其他的如劉庭華、孟昭信等現代教授等,都認為《明史》是清代以來,公認的一部質量上乘的史著!

相反,《宋史》、《元史》評價卻不太高,尤其是朱元璋要求編修的《元史》,被噴的一塌糊塗!

(1) 《宋史》的最大缺點是比較粗糙。由於成書時間短,只用了短短兩年零七個月,而且時值元朝瀕臨崩潰的前夕,因此編纂得比較草率。

(2) 對於《元史》的批評,主要認為它的編纂工作過於草率,沒有認真的融合貫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獻資料,略加刪削修改而成。

從各路專家教授來看,《明史》質量最高,《宋史》其次,《元史》最差,基本和編修時間長短相符!果真如此?

這裡有一個大問題,即:編修時間越長,就代表質量越高?就拿最被高評價的《明史》而言,有三個致命問題!

第一,古代歷朝修史,都會將原始史料保持,以供後世研究。那麼,清朝修完《明史》之後,原始資料呢?最典型的一條是:乾隆將3000多萬份明朝官方檔案,燒掉只剩下3000多份。也就是說,《明史》來了個「毀屍滅跡」,大家只能信《明史》!所以,沒有原始史料驗證的《明史》,缺少史書最基本的可信!

第二,讓人驚奇的是,《明史》一共有四個版本,313卷的萬氏《明史稿》,416卷的萬氏《明史稿》,310卷的王氏《明史稿》,336卷的武英殿《明史稿》!為何有這麼版本,且前後時間相差極大,明朝皇帝也變得越來越昏庸?按理說,越靠近明朝感受越深,編修的越準確!為何最後卻又出來一個武英殿《明史稿》!

第三,為何明初明末,記載都不詳細?其實,根本原則是:不利清廷之史實,要麼毀掉要麼美化!明初,清朝諱言明朝驅逐蒙古於漠北,亦猶如諱言建州女真於東北臣於明,所以就不加記載。至於明末的清軍前五次入關搶劫,在遼東的大肆屠殺等,不利於清朝的內容,自然不會展現出來!因此,《明史》政治目的太強!

在《元史》的百科詞條上,對元史的歷史評價中,有這麼一句很關鍵,即:作為研究元代歷史的史料來看,《元史》比其他某些正史的史料價值更高。原因很簡單:這部書雖然整理不到位,但原始資料都保存了下來,沒有刪改毀滅,反而更具有研究價值。

相反,《明史》原始資料被毀,史料被篡改等,導致章太炎等人都感慨,「根本無法再修明史」了!所以,明朝雖然比元朝離我們近,但因為《明史》製造的原因,我們反而看不清明朝!顯然,明史或許文字更通順,用詞更準確,但卻缺少基本的可信度,抹黑明朝美化清軍的意圖太明顯!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一點,即:史書並不是修的越長質量越好,關鍵在於心態!元修宋史,明修元史,心態都很正常,所以也沒興趣歪曲篡改抹黑之類。但清修明史,花了100多年,挖空心思的修,如此修出來的,與其說是一部偽史書,不如說是一部毒書!試想一下,為何清朝不保留明朝的很多原始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的失敗,范文程歸納為三個詞,卻經不起推敲!
此人罵趙雲是一介莽夫,但張飛一出現,卻立即認慫!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