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現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性突破

實現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性突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

40年時間,中國GDP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經濟規模增長了22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增長了約14個百分點。40年前,中國人均GDP 381元,是當時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國家;2017年,中國人均GDP 59660元,已經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圖片來源:全景網

改革開放與經濟騰飛的內在邏輯,當然是通過制度重構,改變了中國資源配置的方式,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經濟效率。國內市場化又與國際化有機結合,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沒有任何理由停滯和減速改革開放,只能堅定不移,讓改革開放再加速,引領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在中國的改革攻堅中,國資國企改革是尤其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聯繫實際,國資國企改革的基礎性關鍵領域,集中體現在國資監管體制、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組、員工持股等方面。

圖片來源:全景網

業內的共識是,國資改革的核心,是出台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科學界定出資人監管邊界。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從而使國企真正成為獨立市場主體。也就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管「資產」是管人、管事、管資產三位一體的監督管理模式,實質就是管企業,存在的問題是定位、授權不清,監管過多,管得過死,企業活力不足;而管「資本」的核心是授權,主要是經營股權,通過股權投資、股權管理,不斷提升股權價值,然後把股權賣出,實現資本增值和有效配置,管理和運營的都是資本,遵循的是市場規律。

國資監管能否真正構建一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鍵在於能否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在推進,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域都有動作,並且取得一定進展。據媒體報道,目前十二大軍工集團已經全部完成央企改制,涉及69家央企集團、8萬億元總部資產,以及3200家全民所有制子企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混改,表述為「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穩妥推進,一則說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促進國企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同時使參與混合所有制的各種所有制資本都能實現最大價值;二則意味著這個改革尚處於試點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摸索和積累經驗,所以要穩妥推進,以求改革取得實質性效果。

圖片來源:網路

兼并重組是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點之一。據相關資料,國務院國資委先後主導完成了19組、36家央企的戰略重組,中央企業數量減少至97家。但重組不以壓縮數量為目的,重在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要通過重組實現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盤活存量,減少重複建設,優化國有資本的布局與資源配置。接下來,在裝備製造、煤炭、電力等領域,兼并重組還有很多硬仗要打。

員工持股在國企改革中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在實踐中曾有過反覆。究其原因,在於難以把握「激勵員工」和「保全國有資產」之間的平衡。一旦處置不好,就會引發「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今年2月,央企首批10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已經全部完成首期出資入股,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踐中,仍要持續解決員工持股的平均化、形式化、外部化以及內部人控制、激勵的短期化等問題,讓員工持股真正成為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改善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權結構的重要手段。

國資國企改革方向明確,並且有完整、詳細的藍圖和相應的政策體系,現在要做的是實質性推進。

「執行難」是重要改革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落地。借著改革的強烈氛圍和強大的政策推力,真正解決國資國企的痛點難點,讓國企獲得持續不斷的前進動力,受益的遠不只國企。

編輯:錢馨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業觀察報官微 的精彩文章:

TAG:企業觀察報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