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家虧損關廠,連續數年銷量下滑,「被升級」的國產啤酒出路在哪?

多家虧損關廠,連續數年銷量下滑,「被升級」的國產啤酒出路在哪?

啤酒作為中國大眾的重要消費品,每逢夏季各種「大綠瓶子」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入,被打上「物美價廉」標籤的國產啤酒近年遭遇整體銷量下滑,面對新一代的消費者,國產啤酒路在何方?

國產啤酒整體下滑已成必然趨勢

世界盃的到來,讓沉寂已久的啤酒市場重煥新機。

有媒體報道,早在世界盃前的一個月,各路電商的啤酒搜索量就已增漲了一倍,天貓為啤酒這一品類備貨10萬噸,這已是上屆世界盃的10倍以上。

據京東酒業數據顯示,「6.18」開售僅1分鐘,啤酒即售出50萬聽,僅德國啤酒618期間就賣出700萬聽,讓人不得不感慨世界盃的影響力。

然而與世界盃期間國外啤酒銷量相形見絀的,是國產啤酒品牌長達4年的整體銷量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啤酒市場完成產量4401萬千升,同比下降0.7%。其中447家規模以上啤酒企業中,虧損的高達132家。

自2014年以來,國內啤酒市場產銷量已經連續第四年下滑。而相比2016年下降的0.1%,0.7%的下滑更加讓人擔心國產啤酒的未來。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根據青山資本搜集的數據顯示,從國內幾大啤酒生產商近十年的銷售數據來看,基本上都經歷了一個先增後降的過程。

(圖中可以看出,燕京、重慶、青島啤酒分別在2013、2014年銷量達到10年內的峰值,此後開始出現下滑並一直持續到2017年)

由於國內啤酒消費終端表現不佳,各大啤酒企業停止擴張產能,同時關停小規模、低效工廠。據媒體公開報道,華潤、百威、嘉士伯三大廠商在過去兩年共關停或出售工廠超過30家,珠江啤酒在2017年3月關閉生低端瓶裝啤酒的汕頭工廠。

國產五大啤酒巨頭似乎除了燕京和青島都在關廠,而青島啤酒除了少數優質工廠以外,大量工廠也出現產能不飽和的情況,所以養活這些工廠對於青島和燕京同樣捉襟見肘。

大量數據紛紛指向一個事實:國產啤酒產能過剩,而市場對此並不感冒。那麼是國人不愛喝啤酒了嗎?並非如此。

與國產啤酒窘境相對的,是進口啤酒銷量不降反增,據中國啤酒網的數據統計,2013年~2017年,國產啤酒產銷量不斷減少的同時,進口啤酒銷量快速提升,2016年超過60萬千升,相比2014年翻了一番。

所以事實情況是,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啤酒消費主力和消費場景產生變遷,國產啤酒的口味和產品形象已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消費者也不會為了節省幾塊錢放棄更多元的體驗感。於是中國啤酒市場的固有份額正在被外來中高端啤酒品牌逐漸侵佔。

告別價廉時代,國產啤酒漲價究竟是不是個好辦法?

在內憂外患下,國產啤酒往往顯得招架乏力,而打出的第一張牌是漲價。

在今年年初的啤酒銷售淡季,幾大啤酒廠商紛紛宣布漲價,漲幅約在5%~10%左右,而灌裝燕京啤酒的價格從48元漲到56元,漲幅達到16%。

這是10年以來國產啤酒第一次整體漲價,也意味著國產啤酒「比水便宜」的時代一去不返。早年由於市場份額有限,各大品牌間的競爭思路多以「物美價廉」為主。

這一思路導致中國啤酒價格長期處於低位,國內巨頭凈利潤往往保持在個位數。即便中高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青島啤酒,噸價不過4000元左右。所以銷量下滑加上原料、人工等各方面成本提升,國產啤酒巨頭們的漲價合情合理。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這一輪的漲價並沒有導致產品的銷量下滑。事實是很多品牌不降反升,以青島啤酒為例,1月份漲價近300個SKU,但其財報數據顯示其銷量同比增長3.6%,凈收入增加2700多萬元。

這似乎進一步說明了啤酒行業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大眾對於價格並不十分敏感,而是更加在意產品口感及品牌形象認知。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啤酒的整體調價是件好事,因為整體銷量下滑和價格提升勢必倒逼酒企擺脫粗放的發展方式,從而真正開始追求質量,減量增價更加順應國內啤酒市場的消費升級。

因此國產啤酒的持續下滑可能也並非壞事,長期來看可以作為國產啤酒升級的重要拐點。

國產啤酒復興的4大必經之路

1. 發力高端啤酒市場

與低端啤酒持續低迷下滑相比,高附加值啤酒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據青山資本統計數據顯示,2011-16年啤酒中高端銷量佔比從15.9%提升到25.3%,市場份額佔比從38.4%提高到了57.4%。根據EUROMONITOR預測,至2020年,高中低端收入佔比分別為44.2%、28.3%、27.5%。

儘管國產啤酒大牌很多已經在10元以上的中端及高端市場進行產品布局,力求主打高端路線,但從目前來看其效果並不明顯。然而進口啤酒的銷量增速在2012年到2016年連續5年保持在50%到80%,可見國內高端啤酒市場急需填補,而國產啤酒的同一提價也為高端品牌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2.發力精釀啤酒市場

中國市場傳統的工業拉格啤酒口味相對同一,幾乎無法在口感上滿足年輕人的追求。而大眾相比於品牌價值,對於啤酒口味的要求則更加苛刻。幾年前茅台啤酒的失敗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對於啤酒,大眾很少因為某一品牌青睞某一啤酒,更加容易因為某種口味青睞某一品牌。

而口味的多樣化恰恰是精釀啤酒的魅力所在,在某些時候,精釀啤酒也成了年輕人反工業化和對高生活品味的代名詞。小規模、輕量化生產的特點,也使近年國內誕生出大量國產精釀品牌。

3.打造新一代消費場景

啤酒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年輕人對於啤酒的偏愛,很大原因來自於此。因此從消費的場景來看,年輕群體聚會中,男女成員的混合場景更多,產品的多元化(特別是針對女性的啤酒)的要求更加突顯,此時,通過新的品類抓住重要年輕群體的消費習慣,打造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概念,滿足年輕消費者的感性價值主張,以此培養其長期的消費習慣。

4.整合營銷,加深品牌

為了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高端啤酒廠商開始給品牌賦予一些文化標籤,比如舉辦音樂節,在給消費者帶來新認知的同時,也加深了品牌印象。

比如消費者提到百威就會想到音樂節,看到科羅娜就會聯想到陽光、沙灘,許多高端啤酒廠商都在不斷拓展消費者的場景,以此加深品牌認知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十二星座6.25-7.1周運播報
用一篇AM綜述詳解黑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