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得語文者得天下:張愛玲父親這三招,培養出作家孩子

得語文者得天下:張愛玲父親這三招,培養出作家孩子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1

前段時間,「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一次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發話: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他透露: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一萬字。

2、閱讀量也增加了……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

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這些話直指新教改。

小學階段學生閱讀量表

本次教改是醞釀了整整4年,經過十多輪討論,才最終確定下來的。

是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

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理科拉分空間變小,與之相反,語文的廣度和難度都得到了提升,因此,語文成了拉開學生分數檔次的一門學科。

教改後,會考查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查語文綜合素養,期待通過臨陣磨槍或者傳統套路式答題取得很大進步的想法,是實現不了了的。

教育是場馬拉松,取得最終勝利的不是剛衝出起跑線的時候就超越同伴,而是一開始就慢慢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取得最後的勝利。

閱讀的優勢是越到高年級越凸顯,優等生之間各門學科的較量,語文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在小學、初中階段沒有海量閱讀作支撐,只會製造短命高分,到了初高中即便費盡千辛萬苦也無法超越同儕。

這就是很多小學成績不錯到了初中就下降神速的最根本原因,這些孩子會越學越累,越學越沒有信心。

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的孩子,會在中學階段後發制人,突發猛進,潛力巨大。

2

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太注重教材教學,教學方式和答題方式又太過於套路化,比較死板,束縛也大,再加上別的學科的擠壓,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和興趣都十分匱乏。

如果,一個人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在最需要海量閱讀的童年期和少年期就被破壞殆盡,那麼,這個人長大參加工作後,除了工具書和黃色書,他大概也不會翻閱其他書籍了。

別的不說,只看看地鐵中80%的人都在翻看手機,便可了解我們這個民族人民的閱讀習慣。

在歐美的地鐵中,很多人可都是在閱讀書本的。

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個體,目光是短淺的,內心是荒蕪的;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民族,是沒有生命力的,前途是堪憂的。

統編教材推行兩年來,今年各地市的初中期末語文卷終於大變臉,老師和學生都連連驚呼「不適應」。

杭州某地八年級語文期末試卷

試卷中出現了大量的課外知識,無論是拼音字詞、名著閱讀還是寫作,妥妥地都是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課外知識的寬度、廣度和深度。

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和古詩鑒賞的難度也毫不留情地增加了不少。

整本書的閱讀已經替代了單篇閱讀,《蘇菲的世界》、《人類群星閃耀時》等「冷門」名著閱讀已進入八年級期末卷。

紹興某地八年級語文期末試卷

加強孩子的閱讀已勢在必行。

但單靠老師是不行的,老師只能起到一定的方法指導,學校教學時間也有限,課外閱讀還是得在課外。

這就給家長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他只用了三招,就幫女兒奠定了紮實的文學基礎

3

一、大量閱讀

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

這六年,沒有什麼比提高閱讀能力更重要了。

在這一階段,一方面要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每天要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保持閱讀的持續性和連貫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閱讀量的積累。

就讀書這個問題,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曾說過:

「底子打得越早越紮實。女兒也是一樣。

我們家裡一向不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反倒要及早讀書。將來等她年紀大了再馳縱也不遲。」

張志沂的古典文學功底是很不錯的,他對《紅樓夢》《水許傳》等古典名著都大有研究,屋子裡也收藏著各種各樣的書,古今中外都有。

那裡便成為張愛玲自得其樂的小天地,不到八歲的時候,她已經在父親的指導下讀完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皇皇巨著。

張志沂不僅指導張愛玲進行了大量的閱讀,也常與她一起探討讀書心得,就像在莽莽叢林中的一位領路人,帶領著張愛玲進行更廣闊更深入的有效閱讀。

無論是作品內容、人物形象還是寫作風格上,父親對張愛玲創作方面的影響都非常大。

這些古典文學根基日後在遇到母親帶過來的新思想時,便迸發出奇異的火花,令人目眩神迷。

張愛玲以後的創作中的很多作品都深受小時候父親引導閱讀的古典作品的影響:

《霸王別姬》取材於古典故事;

她的散文和小說也曾多次提到《紅樓夢》,比如《談吃與畫餅充饑》、《我看蘇青》等。

60歲以後,張愛玲潛心研究《紅樓夢》,如曹雪芹一樣,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增刪數次,作成一本《紅樓夢魘》。

毫無疑問,家長對孩子幼年時候的閱讀引導,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

二、有效交流

小時候聽家長聊天,聽得似懂非懂,扯住他們的衣角想要問個究竟,他們往往會說:「小孩子懂得什麼?不要問。」

這其實是讓孩子失去了一個了解更多事情的機會。

張志沂對這個早慧的女兒很器重,他會在自己不抽大煙不逛妓院的空餘時間裡,跟張愛玲一起暢談小說、詩詞,交流讀報感受,甚至八卦他們這個大家族裡的舊事和笑話。

張子靜曾深情回憶:

「我父親離婚至再婚的三四年間,可說是我們與他最親近的一段時間。

我記得姊姊放學回家,多在他的書房看書,和他閑談對哪一本小說的看法。父親細心地聽著,也會把他的看法說給她聽。」

他和她暢談《紅樓夢》,張愛玲對高鶚的續作大加抨擊,張志沂頗以為然。

他平等真誠地聆聽並欣賞她的見解,這種姿態給了她自信。

之後,胡蘭成接演了聆聽者角色,但他吹捧有餘,又因摻雜了別的因素,真誠自然不足。

能夠這樣談天,可以看出張志沂是把女兒當成了一個小小的知己。

當然,這也是基於小小的張愛玲在閱讀和人情世故方面,已達到跟父親同等的層次。

父女之間這樣的談天,大大拓寬了張愛玲的見識,更重要的是,孩子與家長之間根深蒂固的情感就是這樣一點點加濃加深的。

5

三、鼓勵寫作

在大量的閱讀積累下,張愛玲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小說創作。

那時候的她也已經是親友圈裡出名的小天才,正如她後來技驚四座的《我的天才夢》里所說。

當時,小張愛玲仿照當時的報紙版式自己設計了一份家庭報紙,張志沂大加讚賞。

每逢親友來訪,他都要拿出來給人家炫耀一番。父親的肯定給了張愛玲很大的自信。

張志沂是張愛玲最初的知音,他會認真閱讀她天才初顯又略嫌稚嫩的文字,並且給她的作文做眉批、總批,並且還把她幼稚的作文裝訂成冊。

張愛玲老年了,還很清楚地記得這些細節。

當她翻看舊書看到父親英文體的字跡時就有一種「春日遲遲」的感覺。

張愛玲曾寫過鴛鴦蝴蝶派小說《摩登紅樓夢》,說是鴛鴦蝴蝶派,但其實張愛玲調皮的很,很有「大話」《紅樓夢》的無厘頭風味。

她把大觀園中的男女們搬到現代的社會來戲說,講寶玉出國,賈璉當了鐵路局長,芳官變身娛樂明星……

不是所有的老爸都對這種文字有耐心的,稍好一些的會敷衍地誇獎一番,但更多地估計會不以為然地嗤之以鼻,斥責孩子該以「學業為重」,少走「歪門邪道」。

但張志沂非但認真看完,還給擬了「很像樣」的回目,共計六回:

《滄桑變幻寶黛住層樓,雞犬升仙賈璉膺景命》;

《弭訟端覆雨翻雲,賽時裝嗔鶯叱燕》;

《收放心浪子別閨闈,假虔誠情郎參教典》;

《萍梗天涯有情成眷屬,凄涼泉路同命作鴛鴦》;

《音問浮沉良朋空灑淚,波光駘蕩情侶共嬉春》;

《隱阱設康衢嬌娃蹈險,驪歌驚別夢遊子傷懷》 。

隔了將近一百年的浩蕩歲月,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這一對父女興緻勃勃切磋文字的怡然之情。

6

可以這麼說,張志沂給了張愛玲最初的文學啟蒙。是他,把她帶進文學世界,給她鼓勵,發展她的天分。

張愛玲對文字的品味和對文字的把握都帶著父親那一代人的精神氣息。

沒落的貴族,繁華的蒼涼,都深深地刻在張愛玲的心底,成為了泅紅的胭脂紙上最初的本色。

在張愛玲的成長過程中,腐舊的父親和新潮的母親交相輝印,一點新一點舊,新舊兩種思想的碰撞著,撕扯著,掙扎著,又交融著,成就了遺世獨立又舉世無雙的張愛玲。

她的粉絲皆愛慕者柯靈(這一段故事以後找機會再八卦)曾說過:

在中國的現代時空里,哪一處也放不下張愛玲,因為她的風格是如此獨異,不屬於她自己的時代。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們,用心培養自己的孩子閱讀吧。

每個喜愛閱讀的孩子都是一顆千年的古蓮種子,他在淤泥底下暗暗地醞釀著生命的驚喜,即便很長時間看不到冒出尖芽,但總有一天,會綻放出屬於他自己的生命盛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那些30歲還邋遢的人,可能被6歲前父母這個疏忽害了
學渣兒子英語逆襲,他的爸爸到底做了什麼?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