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座城市如何提煉、表達自己的個性?來自三個城市的案例可供參考

一座城市如何提煉、表達自己的個性?來自三個城市的案例可供參考

城市需要有自己的品牌特徵嗎?最近,倫敦舉辦了一場展覽,專門探討城市的身份與個性表達。

展覽City Identities由獨立設計出版商、策展團隊 Place Press 推出,探討全球城市的品牌特徵,以及不同城市會選擇什麼來向世界其他地方表達自己的身份與個性,涉及的城市案例包括倫敦、紐約、安曼、斯德哥爾摩等等。

這是歷時一個月的倫敦建築節的活動之一,作為每年歐洲體量最大的建築主題節日,各式各樣的講座、展覽、辯論、研討會、電影放映等活動,能夠吸引大約 40 萬訪客前來參與。

今年的活動圍繞主題 identity 展開。City Identities 展覽設在倫敦創意諮詢公司 dn&co 的實體畫廊空間 Ground Floor Space,Place Press 團隊將世界各地標誌性的城市標識,轉化為沉浸式裝置,其中就包括經典的 I New York 這一成功案例。

展覽期間,Place Press 還將其關於城市品牌設計項目的研究成果,製作成了一系列小冊子和播客節目,包括與紐約平面設計師 Milton Glaser,以及安曼城市形象設計工作室 Syntax Design 的創始人 Ahmad Humeid 的訪談,講述這些城市案例背後的設計故事。

Place Press 創意總監Patrick Eley 表示:「就任何品牌而言,標誌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總是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故事。當談到為一個城市創建一個圖形系統時,我們其實探索的是一個維度非常豐富的領域,包括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當地的社會、經濟背景等等,城市是一個生物,它的身份很難確定。」

和商業品牌不同,在談論到城市品牌時,人們往往缺乏具像化的認知。但在一些特殊時刻,城市品牌形象會被頻繁提及,比如奧運會、世界盃以及世博會這類全球性賽事、活動的主辦城市。

以奧運城市為例,每四年,都會有一座城市走上世界舞台。奧運會意味著一個難得的機會,聚攏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讓一個城市可以專註於創造一個關於自身的品牌形象,並在數億觀眾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得以傳播。

但很多時候,奧運城市的形象,更像是一個「臨時身份」,在賽事熱潮過去後,無法持續對一座城市產生影響力。

而好的城市品牌設計,更像是一個城市對於公民的微觀管理策略,用美國《連線》雜誌官網報道的話說,「一個優秀的營銷團隊必然知道,一個容易識別的品牌標識將會對公眾產生持久的影響。」


紐約——「 I New York 」

說起紐約,你可能會想起一些極具辨識度的元素,比如坐地鐵時那張杏黃色的小小 METRO CARD,比如穿梭在紐約曼哈頓樓宇中的黃色福特維多利亞皇冠計程車。

但說到最能詮釋紐約精神的,還是那個家喻戶曉的世界級 logo 「 I New York 」。它不光出現在紐約街頭的各種角落,還出現在各種馬克杯和服飾上。

它之於紐約的意義,並不是錦上添花的元素,而是影響經濟層面的設計。

1970 年代初期,紐約受到冷戰影響,經濟蕭條,治安混亂,導致人口大量外移,旅遊產業也受到衝擊。為了重振旅遊觀光產業,紐約市政府請來 Milton Glaser 設計一個專屬於紐約的城市 logo。他是城市雜誌《紐約》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曾為歌手 Bob Dylan 創作的同名海報,還被評為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 10 幅海報之一。

當時 Milton 做了一堆提案,但紐約市政府偏偏挑中了「 I NY」這個隨手畫在紙上的構想。有人分析過它為何是一個有突破意義的設計,原因在於那顆心的形狀和顏色打破了字母排列在一起的視覺連貫性,因此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後來這個經典的 logo 被印製在各種商品上,每年至少為紐約帶來六七位數美元的經濟收入。除了商業利益之外,這個 logo 也深植在紐約市民心中。

當年紐約發生「9.11 恐怖襲擊」時,Milton 還重塑 logo,原版的愛心,加入了一些焦痕,代表著恐怖襲擊帶給整座城市的傷痛,簡明有力的標語「 I love New York more than ever 」 ,凝聚了當時紐約人的信念。新版 logo 再次被大量印製,出現在百萬份海報、報紙刊物中,陪伴紐約走過這場浩劫。


安曼——應對難民潮影響下人口多樣性的城市形象設計

2006 至 2009 年期間,約旦安曼市政府啟動了一系列城市規劃、更新項目,比如在 2025 年前,推動人口從 220 萬增至 640 萬人的計劃,為年輕一代規劃「能買得起」的城市新住宅的舉措,以及革新更加系統化和可持續的公共交通體系的設計。

市長 Omar Maani 掌舵的項目團隊,找來了紮根於安曼多年的本土設計事務所 Syntax Design,希望能夠合作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全新城市視覺形象。

和很多首都城市不同,二戰後的安曼持續遭遇周邊國家周期性的難民潮影響。由於約旦政府在難民安置和保護上的相對寬鬆政策,安曼成了不少巴勒斯坦、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的積聚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安曼的人口結構、城市規劃與城市生活狀況。

Syntax Design 的創始人 Ahmad Humeid 表示,設計挑戰不僅在於如何表達這個擁有一百餘年歷史的古老城市,還有如何呈現其經歷了數次移民潮的多樣性,以及安曼從一個古老村莊迅速成長為大都市過程中的衝突感。

Syntax Design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找來了包括詩人、小說家、歷史學家、建築師以及人類學家在內的各行業人士進行訪談,聽取了來自年輕人對這裡的期許,老年人對於這裡的回憶。

與很多大都市相比,安曼的城市體驗可能不那麼令人興奮,甚至有點「平淡」、「無聊」。

Syntax Design 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結合當地的獨特地形、氣候和建築元素,塑造一個有著潛在開拓性的城市品牌形象,將碎片化的城市面貌整合起來,表達大安曼市政府在服務和溝通過程中提出的「以公民為先」的態度,為安曼的城市品牌注入活力。

安曼是一個坐落於 19 座丘陵以及高山之間的城市,此番城市新標識的設計,也是基於城市最古老的七座山丘神話的創作,搭配阿拉伯語中的「安曼」一詞的黑色字元。據說這也是在公共展覽中收穫投票數最高的一款標識,現在已經能夠在各種旗幟、公交系統、街道設施以及大安曼市政府的相關建築物和出版物上看得到。

此外,Syntax Design 還開發了配套新標識同步推出的品牌手冊,建議在交通運輸、城市標牌、旅遊休閑領域配套使用,在確保城市視覺形象一致性的同時,將品牌價值轉化為市民們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真實體驗。


查塔努加——自下而上影響政府決策的城市字體設計

查塔努加是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座小城,以 Chattanooga Choo Choo 小火車的故事而聞名。這裡人口不多,風景優美,創新科技與綠能產業社區正在興起。

幾年前,查塔努加擁有了一款專屬於城市的無襯線字體 Chatype,有趣的是,這款字體並不是官方委託字形公司製作的,而是當地的設計師社群自發的項目,通過眾籌網站Kickstarter募資 1.1 萬美元,結合當地設計師社群,喚起群眾對城市字體的關注。

查塔努加市長簽字確認 Chatype 成為城市官方字體

Chatype 以城市的地標為造型靈感,設計一套基本字形,另有一個展示款版本,也包含有名的小火車。

製作完畢後,查塔努加市政府順水推舟,在當地旅遊局廣泛推廣使用,城市中也有許多地方能看到這款特別的字體,甚至包括官方文件、告示,以及與城市公共建設相關的招牌,大量換成了 Chatype 字體。

查塔努加公共圖書館選用 Chatype 字體

近些年,城市字體不僅構建出一種獨特的城市景觀,也是無聲卻有效的溝通方式。

我們曾經也介紹過華盛頓特區的第一款屬於這座城市的官方字體,用的是時下最火的美國漢堡品牌 Shake Shack 使用的諾伊特拉(Neutra)字體。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卡夫亨氏的胃口還沒填飽,傳言它有意收購金寶湯
馬斯克「無聊公司」第一筆生意:在芝加哥建機場高速地下通道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