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華春光境外子公司迷霧重重,先分紅再圈錢意欲何為

金華春光境外子公司迷霧重重,先分紅再圈錢意欲何為

作者:左輪

來源:京達財經

資本市場設立的初衷,就是讓有真實融資需求的公司上市,通過募集資金擴大生產,並讓投資者享受到公司成長帶來的紅利。

而上市的前提,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或是應收規模,或是持續盈利能力,避免投資者過高的風險。

那麼,上市就需要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財務數據真實,上市標準達標。

另一個就是真實有融資需求。

如果公司上市之初的數據都不真實,那麼上市以後問題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公司明明不缺錢卻仍要上市,其動機就更可疑了。

然而,近期過會的的一家公司就顯示上述兩條都有問題,財務數據真實存疑,且上市融資的必要性也很牽強,這家公司就是金華春光。

境外子公司財務不清,前後矛盾

金華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華春光)是一家主要從事清潔電器軟管及配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公司的主要產品即為吸塵器的軟管,公司客戶主要為吸塵器製造企業。

比如國內的小家電企業如萊克電氣、美的小家電,以及國外的戴森等。

京達君查閱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近三年的營業收入徘徊在4億上下,而利潤是忽上忽下。扣非利潤也在7000萬附近波動。

可以說,這是一家細分行業挺小的一家公司,行業過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就很難拓展。

即便是金華春光號稱公司的吸塵器軟管的年產量和銷售額均列業內第一,但難以掩飾公司增長乏力的疲態

實際上,隨著以家電、機電為代表的中國製造企業逐步走向全球,很多為這些知名家電企業配套的小作坊配件公司,也獲得的充分的發展。

金華春光作為軟管生產企業,本來資質平平,但它卻有一個顯著的光環——海外生產基地。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這家總部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磐開發區,卻有金華、蘇州、馬來西亞三個生產基地。

在其貌似光鮮的背後,通過對招股說明書的比對,卻發現這家境外公司財務不清,前後矛盾,可謂迷霧重重。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為了對接客戶戴森,金華春光在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馬來西亞CGH公司(戴森在馬來西亞有代工廠)。

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度來自境外的營業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3.37%、21.72%和24.79%。

公司在境外收入集中在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又主要來自於戴森的馬來西亞代工廠,占境外營業收入分別為68.90%、69.11%和82.53%。

可以看出,公司對戴森馬來西亞代工廠的依賴逐步加深,2017年已經達到82.53%。

但僅僅為了一個客戶就設立一家工廠,一旦合作出現問題,那麼境外收入或將不復存在,畢竟海外公司拓展業務遠比國內困難,財務風險極大。

(本圖來源於圖蟲創意)

另外,除去依賴單一客戶的隱性風險,對比起前後兩版招股說明書,也發現數據疑點重重

根據材料顯示,該子公司註冊成立於2015年3月,法定股本500萬林吉特、已發行股份250萬股,對應著該子公司的法定股本大致為1000萬元人民幣

但根據招股書披露,CGH2016年實現凈利潤-91.52萬元,截止到2016年末該公司凈資卻為3861.92萬元,顯著超過了該公司的法定資本。

那麼,凈資產較法定股本多出來的部分來自於哪裡?

GIF

從招股書披露的母公司財務數據,2015年度「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凈額」僅為1918.68萬元,不知這是否是發行人對CGH的實際投資金額。

而此後在2017年末CGH的賬面凈資產提高到4576.36萬元,較2016年末增加了7百萬元以上。

但是同年CGH實現凈利潤為39.22萬元,同時法定股本、已發行股份等資本數據均未發生變化。

上述數據明顯不符合正常的會計核算邏輯。

再從一些細節數據來看,該子公司的財務數據更經不起推敲。

CGH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總資產分別為4936.37萬元和5093.75萬元,相差並不大。

但是在2017年中該公司所擁有的生產用機器設備大量增加,其中僅注塑機數量便從23台增加到61台、新增原值在6百萬元以上。

同時考慮到CGH在2016年末達產、2017年開始量產,由此也應當帶來更多的營運資產。

在此基礎上,CGH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總資產幾乎無差異,則明顯不合清理。

境外子公司造假多發區

實際上進入2017年,股市地雷頻發,尤其是財務造假曝光對股價的衝擊力。

前有信威集團虛構57億的境外收入被披露不實,至今過去兩年都不敢復盤。

而雅百特則虛構海外工程項目等手段累計虛增營業收入達5.6億,虛增利潤更是達到2.8億。

其實,想像也簡單,境外公司虛構收入及利潤,會讓中介機構的核查難以深入,監管部門調查起來也取證也非常臨困難。

因而,境外公司往往成了造假多發區。

由於資本市場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財務造假事件很難避免。通過對財務報表的認真分析及邏輯研判,總也有一些蛛絲馬跡。

根據披露數據顯示,金華春光還有一個明顯財務瑕疵--公司產品境內外銷售價格差異

根據招股書第142頁披露的主要產品境外銷售單價,和第154頁披露的主要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可以計算出發行人境外銷售產品單價,明顯高於境內銷售產品單價

這就意味著發行人的境外銷售產品與境內銷售產品,要麼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要麼就是數據真實性方面有問題。

上市前夕大筆分紅融資必要性嚴重存疑

公司在2018年2月27日更新了預披露招股說明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9600萬股,募集資金41,064.54萬元,用於「清潔電器軟管生產建設項目」、「吸塵器配件生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三個募投項目。

上市融資原本是為了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增強企業活力、發展優質企業,從而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即公司因為缺錢而上市融資。

然而,這家公司並不缺錢。在2016年,還向股東現金分紅1.6億。

而要再對比公司招股說明書所稱公司規模亟待擴大,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就顯得非常可笑。

眾所周知,公司在IPO之後,公司的留存未分配利潤是新老股東共享的

但金華春光卻選擇在2016年先現金分紅1.6億元,之後再在2017年該公司向證監會提交材料,開啟IPO之旅。

而這1.6億,絕大部分都進入額董事長陳正明家族的腰包(陳正明家族,合計控股公司上市前91.5%的股份),這個賬算得可謂十分門清。

而實際上,如同前面的營收利潤表所揭示,該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三年都在緩慢增長,而起產能利用率也僅僅只有91%、82%和91%,產能狀況並不緊張,也難怪公司願意大比例分紅。

那麼,既然並不缺錢,產能又不緊張,公司又前來IPO融資是為了什麼?

所謂的募集項目推進後,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更是增加了固定資產及折舊費用,這非常值得投資者重視。

實際上,在證監會對金華春光申報稿的反饋中,也明確提出了要求其證明核心競爭力及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因素,並結合現有產能利用率和募投項目說明此次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合理性。

由於資本市場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財務造假事件很難避免。

隨著監管不斷趨嚴,財務造假事件不斷被揭露,由此帶來的風險不可估量。因此,京達君在此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擦亮雙眼,謹慎投資!

- END -

以上內容為京達財經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達觀察者 的精彩文章:

TAG:京達觀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