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學習道路上,父母既是老師,也是引路人

孩子學習道路上,父母既是老師,也是引路人

孩子學習道路上,父母既是老師,也是引路人

哈三中張宇桐高考成績

總分 635分

語文 126分

數學 143分

英語 142分

文綜 224分

編者按: 孩子學習道路上,父母既是第一任老師,也是一直相伴左右的引路人。有人說,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老師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但家長卻是始終陪在孩子身邊的人。孩子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考成績蘊含著家長和孩子十幾年的共同努力和奮鬥。本周起,本報將採訪我省部分在高考中嶄露頭角的優秀考生父母,聽聽他們的育兒經。


本期嘉賓,張宇桐的爸爸張文波。張宇桐是哈三中文科畢業生,高考成績635分。張宇桐的爸爸在銀行工作,媽媽在哈爾濱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和去年我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媽媽是同事。說起張宇桐的成長經歷,想不到一個爸爸能夠如此用心。張文波說,昨天我到三中門口,看到中考的家長都很焦急,我想和大家分享分享,緩解緩解家長的壓力。

千萬不要忽視從小做起

如果想讓孩子稍微成功一點,必須從小做起。現在看到的高考成績,其實是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積澱而來的。從我們家來講,應該是十四五年持續努力的結果。對張宇桐的啟蒙教育是從四五歲開始的。我對孩子的啟蒙是教他識字,教他數學百以內的加減法,這也是我輔導孩子最最困難的階段,怎麼教他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我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反反覆復用各種方法,我不希望孩子死記硬背,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構建數的概念。後來,孩子學奧數、英語都沒下這麼大功夫。到了高中,輔導孩子這些事情我幾乎就不做了。

我為什麼在這個階段最下功夫?我覺得,孩子的上進心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經過之前的識字、加減法的學習,送他上幼兒園後,他發覺自己要比別的孩子強一些,老師時常誇獎他,他的勁頭就來了,他的自信心、自尊心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在老師的鼓勵下,他總覺得我應該努力,保持領先地位,這樣的心態讓他始終努力不懈怠。當習慣、思維模式建立起來後,做家長是越來越省心,到高中我基本不管學習了。就像有時我會說的,你比爸媽的水平高多了。雖然高考的結果很理想,但學習道路上,孩子並不是一路領先,我們也經歷過好多挫折,也是不斷在學習摸索中調整。

數學,培養孩子思維方法的切入點

張宇桐爸爸說,在小學階段,我重點放在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習慣及字跡工整幾方面。拿數學來說,兒子做題時我特別注重過程,即便有些題一眼能看出答案,我也要讓他把過程拆分,知道每一步的來龍去脈。我是引導孩子通過完整的做題過程幫孩子建立數學的思維,這些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張宇桐的數學思維模式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在小升初課外輔導班,老師和我說,你家孩子的做題方式、解題方法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做題都不是用老師講的現成的公式套進去,都有自己完整的思維過程。

我特別反對教給孩子現成的公式,讓孩子套用的學習方法。張宇桐做數學題時,我一定把這個題分成幾步,先要知道你用的公式是怎麼來的,每一個步驟的依據是什麼。無論是平時做題還是在考場上,當你會推導公式,那以後無論題目怎麼變化,哪個過程有變化,孩子都會掌握萬變不離其中的知識內核。不靠死記硬背套公式的解題思維方式決定孩子以後,數學能走多遠。張雨桐雖然是文科生,但數學學得一直非常好,小升初,我們上的是松雷奧數班,並獲得了減免學費。初中參加數學比賽也得過獎,但張宇桐對人文歷史更感興趣,所以,數學就沒再深入研究。

語文,書寫規範從小學開始

張宇桐中考語文成績是全市第一名,120分滿分他打了117分,高考語文126分,也算是高分了。張宇桐能在兩次大考中,語文取得還不錯的成績,與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有一定關係,我想他的書寫肯定是得到了閱卷老師的認可。我很慶幸我很早就意識到孩子書寫工整對考試的重要性,並從小學開始規範。練字是慢功夫,沒有三年五年練不出來,只有小學有時間練字。

張宇桐小時候甚至因為寫字不工整挨過揍。我對他的要求是,任何時候寫字都得一筆一划,決不能老師留鋼楷作業時一筆一划寫,寫作業就開始劃拉,答卷也劃拉。張宇桐中考前都是寫楷書,這與小學和中考的要求相一致,中考考字詞,差一筆都不給分,必須得寫正楷。高考語文批卷對字詞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老師認識就行,不會因為書寫不規範扣分,作文也不會減分,這是高考語文閱卷的要求。所以,張宇桐中考結束後,馬上練行書,因為寫楷書速度慢,高考題量大,慢了就答不完,需要寫行書。今年文綜很多孩子沒答完,他能答完,卷面還能工整,都是從小學開始做的準備。

英語,語感最好在小學就找到

張宇桐的爸爸說,英語每個孩子都在學,但是,到中考前、高考前還要再補英語,我就不理解了。後來我問過一些家長,才發現這些孩子英語的學習方法就不對,完全是死記硬背。張宇桐初二之前和其他孩子一樣是在課外補英語。但初二之後,直到高考前都沒再補過,他還是夠用。我覺得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他找到了英語的語感,找到那種感覺之後,跟著課內老師學習就足夠了。

不需要排斥補課

怎麼補課?我不建議整天沒完沒了地補課。語文重視基礎,字詞,作文,古典文學的修養,這四個版塊不能落下。語文的積累需要長期持續地看書學習,所以,語文是我們補得最多的學科,從小學畢業到初三期末,張宇桐三年語文課外班是滿勤,為了孩子的學習,我們家一切困難全克服,家庭的兩個核心工作就是配合學校和課外補課的時間安排。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成績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成績提升也是非常緩慢的過程。但我們有一點,只要選擇認定了老師,就不會再動搖。考試中有一些意外因素,很可能影響成績。我們從不把原因歸咎在老師身上,沒有今天換一個補課班,明天再換一個補課班。我的建議要選一個好老師,就有始有終地相信他。頻繁換老師,把孩子整個學習的基礎連續性打亂了,老師教學是長期見效的過程,他可能某堂課不適應,或是某堂課稍微弱了,但彼此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我記得,張宇桐上的數學班最初三四千人,上的語文班也有兩千多人,但堅持到最後的,數學不過兩三百人,語文不到100人。

發現孩子的學習興趣點

在張宇桐初三的時候,張爸爸就發現,兒子雖然數學成績很好,但對文科興趣更濃厚,儘管我一直在引導他朝理科方向發展,但他的興趣點不在這上面,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張文波說,我能從各種生活中的細節感覺到,他對工科沒有任何興趣,比如,我們去參觀青島啤酒博物館,在看啤酒生產線時,每個地方我都能看上10分鐘,他卻大步流星就過去了。等到了歷史博物館,我看10分鐘的地方他能看半個小時。和同學去博物館,他總是最後一個出來,所有的文字他都要仔細閱讀,還有他平時看的書都在表明,他是真喜歡文科,所以,即便理科對一個男孩子選擇面再寬,我們還是選擇尊重他的興趣。

從抵觸到放手,父母的角色不斷要變化

上高中後,我能明顯感覺到張宇桐對我的抵觸,他從小都是我在輔導他學習。我心裡挺矛盾,後來想通了,學習上我絕對要撒手了,把所有問題都交給學校和老師。我換了一個角度參與到他的生活中,學習上不管了,我和他討論,比如考試了,我就問他自己感覺哪部分弱了,感覺哪部分不行。他說數學不行,那咱們就找好一點的老師補數學,我說你其他科感覺怎麼樣,他說其他科感覺沒問題,那咱們就不補了。當時,張宇桐是惟一一個學文科的人,跟著理科生在補數學,而所有文科的東西他都不補。高一下學期到高二,張宇桐放下了所有補課,就是跟著學校老師。我看到了他在學習上的問題,幾番勸說他找老師補一補自己薄弱的知識點,但他很堅持,我也就沒強迫他。幾個月後,問題出現了,距離高考不到一年時間了,我心裡很著急,但我依舊選擇尊重他的決定,我們全家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討論該怎麼辦,最終決定張宇桐自己選擇找哪些老師給他指點。

張宇桐能取得今天這個成績,說心裡話,既不意外,也不是必保的。他五次摸擬,一次第一,一次第二,兩次第三,一次第四。在他們班級里是最平穩的成績。

默契父母才能給孩子「默契」

感謝宇桐媽媽,她乾的都是費勁出力又不落好的事情,做飯、搞衛生,給孩子準備基礎的東西,生活上的東西,帶水果、帶飯,天天做這些。學習上的事,她覺得我對孩子的輔導,她很放心,很認可,我們從沒為孩子學習上的方法、方向問題發生過爭執,她媽媽完全聽我的。說心裡話,這一點真的很難做到。很多孩子兩個家長都管,經常產生分歧,而且在孩子面前誰也不讓誰。張雨桐媽媽這一點做得非常好,有時她自己都說,你看我的建議一丁點都不行嗎?我說你別吱聲,你聽我一人說就行。她從來不跟我爭吵,尤其當著孩子的面,我們的一致與默契,讓孩子不需要在這方面分心。

業餘愛好「順著」孩子

一張雨桐小時候要學什麼業餘愛好,我們兩口子也有分歧,有了分歧後就聽她的,沒上學之前學過畫畫,學過藝術表演,書法,後來慢慢發現,孩子不具備那個天賦,我總覺得家長要想指導孩子,幫孩子選擇一個就業方向,或是發展方向,應該對這個行業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孩子到表演班一學,十個孩子他總是最差的那個,當時急得不行。後來我就跟他媽說,他根本就不是這塊料,後來也就不學了。然後學畫畫,同樣一塌糊塗。後來,我給他找個愛好,打籃球,堅持了六七年,打得非常好。打籃球之後,他學會了分析行業,教練說你這個孩子打得挺好,後來我和教練說,你看這個孩子,他具備專業籃球運動員,或是高手運動員的素質嗎?每一次訓練我都跟著看,看了之後我總結,他不適合這條道,打籃球只能是業餘愛好。我給家長什麼建議?你要讓孩子向哪個方向發展,你要對這個行業了解,更要對孩子的自身有了解。我特別替有些家長著急,孩子球打得笨笨磕磕地還要求孩子整天去打。唱歌唱得不行,也跟著學,其實他對孩子的天分和這個行業的發展根本不了解,有些孩子根本就不適合,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習方向時,要有全面了解。綜合了張雨桐的嘗試的經驗,最後我們還是走了學習這條路。當時也很糾結,他媽媽也說,你看他一丁點兒業餘愛好也沒有,打球也就是個玩,我說你就知足吧,他還能玩。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沒有遺憾,不可能沒有取捨,既然選擇了學習這條路,就該做好該做的事。

張文波說,對於張雨桐的培養,我們真的是尊重他的個性和興趣。張宇桐從小特別願意看書,有本雜誌叫《國家人文歷史》,就是這本雜誌把張宇桐引上了文科的道路。很權威的雜誌,觀點不像網路碎片化的東西,很系統,張宇桐從初中開始看到現在,這本雜誌也讓他清晰了自己未來學業的發展方向。

一直在持續努力的路上

對於這個假期的安排,張宇桐爸爸很坦誠地說,上北大的孩子,沒有一分鐘輕閑,現在確認上北大的三中孩子,已經開始組織上英語課了。我們既然選擇了上北大,就是選擇了艱辛的道路,北大絕對不是想像中的保險箱,進了北大就成才了,有各種各樣的好機會,這些都需要通過在北大不斷努力才能得到的。張宇桐去過北大,被北大的氣氛所感染,他自己說,下星期一定把補課的計劃定好,因為上北大競爭太激烈。

張宇桐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經歷再次告訴我們,一個孩子能夠在學業上很優秀,背後是父母的堅持,父母能堅持到什麼程度,孩子就有多好的成績。張宇桐爸爸說,現在孩子的競爭太激烈,一個人不可能競爭過一個團隊,每個家庭就是一個團隊。像我們家,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大學生,我和兒子是三中校友,我們家是一個團隊在支持孩子。現在的孩子競爭,是整個家庭團隊的競爭,如果團隊協調得好,這個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如果團隊協調不好,或是團隊沒有能力支持孩子,孩子一個人奮鬥得就會很辛苦。 (周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