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稀土開發如同「拆彈」,溶浸採礦別踩「環保紅線」

稀土開發如同「拆彈」,溶浸採礦別踩「環保紅線」

科技日報記者 張景陽

日前有新聞報道,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在廣西督查時接到了關於稀土環境污染問題的舉報和投訴達35件,矛頭直指稀土開採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浸礦溶液,對於重稀土開採所用的浸礦法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在現代工業時代中如何強調稀土資源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但是稀土資源開發所引發的環境問題也一直頗受關注。

溶浸採礦法的功與過

稀土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成分均為地球上絕對珍稀的元素:輕稀土元素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重稀土元素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鑥。在我國,前者富藏於北方,後者分布於南方。

據介紹,稀土的化學性質決定了開採、提取、分離的方式,而這些方式一般都會造成環境污染。例如北方輕稀土,開發利用多以物理方式為首道工序,即先開採礦石,再進行分離處理。這種開採方式形成了龐大的尾礦庫,是粉塵、輻射污染的巨大隱患和源頭。

而對於南方重稀土的開採和提取,我國目前仍以溶浸採礦法為主要方法。即對礦山直接施以酸鹼溶液(如硫酸銨)進行浸泡,在山地進行溶液和稀土分離成分的回收處理。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浸泡溶液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稀土中的元素也不可能被完全回收,二次污染不可避免。」

「溶浸採礦法如果不在可控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後果不言而喻,環保督察組在廣西督查時發現的問題,原因就在於此。」王軍說。

溶浸採礦是唯一方法?

「不論輕重,稀土的開發利用就像一個『拆彈過程』,技術不好,就會引發環境污染的爆炸,幾十年來,我國一直存在這一困擾。」李梅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稀土專家葉祖光教授、稀土提取分離技術泰斗張國成院士就對稀土和環境關係的問題表示了擔憂。今年年初,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內蒙古科技大學稀土學科帶頭人李梅教授及其團隊以「從源頭上改變稀土提取的原料結構,讓整個稀土提取工藝不產生三廢」為終極目標進行的研發工作獲得成功,他們完成了「混合型輕稀土資源清潔高效提取技術及應用」的研發,並隨後完成了白雲鄂博尾礦的全回收試驗,新技術已經做好了推廣應用準備。

這種新技術是否可以使用在南方的重稀土礦,比如廣西地區?內蒙古科技大學張棟樑博士給出了答案:「我們的技術是為物理式開採的稀土礦量身定做的,核心工藝在開採之後的環節。而重稀土礦的稀土元素品位極低,無法進行礦山開採,只能使用溶浸採礦實現提取。」

李梅教授表示,在我國北方輕稀土礦逐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南方重稀土礦的問題仍是環境治理的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

監管與創新必須並重

王軍教授和李梅教授都向記者形象描繪了無度使用溶浸採礦法開採稀土的情形和後果:數噸甚至數十噸帶有強刺激氣味和強污染性的溶液被澆灌在植被茂密的山上,順著山脊緩緩流下,流向山腳的森林、農田、河流,同時,山石被溶液腐蝕而變得鬆脆。久而久之,樹木枯死、河流污濁、農田貧瘠,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隨時可能發生……

「我們希望有一種新的技術可以替代現有技術,避免或降低稀土開採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但是技術研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目前,加大對稀土開採的監管,是國家應該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李梅教授表示。

早在2012年,國務院出台的《中國稀土狀況與政策》的白皮書就划出紅線: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而事實上,國家對稀土開發的要求一直都可謂細緻、嚴格,即使是浸礦開採,只要範圍可控、操作合法,是完全合規的。

「可以說,環保督察組在廣西發現的問題,都可歸為人為,」王軍說:「區別於白雲鄂博礦,南方的稀土開採,擁有化學常識的老百姓都可以做;雖然誰都知道國有資源嚴禁個人開發,但是稀土有著高昂的價格誘惑,在這種利誘下,違法違規進行開採的行為時有發生,這就為國家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管理部門能夠讓這條紅線更加醒目,從根本上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記憶合金、極端電子設備……NASA五大創新有望改變太空探索方式
資料庫管理系統:中國還在尋找「正確打開方式」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