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掏腰包開自家挖掘機 他為老家修出村路

自掏腰包開自家挖掘機 他為老家修出村路

修路間隙,張乾江就在公路上隨便吃點速食麵。記者 龍丹梅 實習生 付琳眉 攝

6月的武隆區,一直在淅淅瀝瀝地下雨。這段時間,張乾江只要有空就會從開挖掘機的工地趕回老家黃鶯鄉雙河村國強壩組,看看新修的毛坯路有沒有因下雨而受損。如果有雨水衝下來的山石堵塞了排水溝,他便會立刻疏通。

張乾江今年34歲,是一名挖掘機駕駛員。他的老家國強壩組張顯溝(小地名)多年未通公路,眼前的毛坯路,是前不久他拿出打工收入買材料、請工人,自己開著挖掘機在工地上忙活了19天挖出來的。

出村的路只有一條懸崖小道

張顯溝地處海拔800米的深山之中,下山僅有一條寬20多厘米的羊腸小路,呈「Z」字形鋪在峭壁上。路窄坡陡,僅能容一人踏足,最陡處村民們要手腳並用才能通過。

下山的路雖只有約3公里,卻要走上近兩個小時。天晴還好,若是天雨路滑,小路的另一側便是懸崖,行人稍有不慎便會摔下深淵。

山上的孩子要讀書,必須要經過這段山路。張乾江從小在這條路上走了不知多少來回,吃過不少苦頭。「天不亮就要出發,怕摔下山崖,只能摸到崖壁壁走。」張乾江回憶道,小路兩邊全是雜草,秋冬季節,清晨的露水會將膠鞋和褲子全部浸濕,娃兒們穿著打濕的鞋上課,滿腳都是凍瘡。而春夏季節則有蛇蟲出沒,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蛇咬。

最危險的一次經歷,是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下雨路滑,早起上學的他一腳踩滑了,整個人向後摔倒,身體向下急速滑行。眼看滑到拐彎處便要摔下懸崖,他慌亂中抓住兩邊的雜草,才及時剎住。但同村的李四娃就沒有這份幸運,同樣因路滑摔倒後,李四娃摔下懸崖,頭部受了重創,智力也因此受影響。

不通路,村民不敢種經濟作物、也不敢多喂家禽牲畜,怕的就是牲畜養大後賣不出去。人進不來,貨出不去。張顯溝越發貧窮,漸漸地,年輕人都外出打工。14歲那年,初中畢業的張乾江不得不輟學,外出學手藝好補貼家用。

從那時起,張乾江就盼望著村裡能修條下山路。

拿出打工收入為家鄉修路

下山後的張乾江學會了修車、開車、開挖掘機等技術活,收入不錯。後來又結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人在黃鶯鄉場鎮買了房子,生活還不錯。

自家生活好了,但山上還住著不少親朋鄰居,一有紅白喜事,張乾江都要回去幫忙,每次回去,他和妻子都要輪流護著小孩,生怕摔下懸崖。而山上還居住著不少人,出行仍然和過去一樣艱難。看到這些,張乾江動起了修路的念頭!

前幾年,因打工攢了些錢,自己又會開挖掘機,他便和表叔程明一起合夥買了一台挖掘機,奔走各大建築工地作業掙錢。

他就想,如果自己開著挖掘機為老家修條路,就能省下不少錢。張乾江算了筆賬:從山腳到山頂開挖公路距離約3公里,如果用自家的挖掘機,加上水泥、河沙等費用,修完這條路大概需要10來萬元,相當於購買挖掘機前,自己和老婆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年的收入。

然而,現在他那挖掘機一個月僅出租就可收益3.5萬元,還不算自己開挖掘機的人工費,如果自己去修路,這筆收入就得泡湯。張乾江找到程明商量,程明一口應承下來:「我知道你一心想修這條路,你只管去做。」

家裡人的工作都做通了,但修路要佔一部分村民的承包地。今年3月11日,張乾江找到沿線的村民,說了修路的想法。

「好幾輩人都盼著有條路,隨便占。沒得路,地也只有荒起。」村民冉光蘭家的地被佔得最多,約有500米的路從她家地里過,但是她毫不在乎地開了「綠燈」,其餘村民也和冉光碧一樣,大力支持修路。

祖祖輩輩盼望的路終於修通了

得到了村兩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3月12日,張乾江開著自己的挖掘機,向張顯溝出發了。

修這條路並不輕鬆。挖掘機去不了的地方,他就拿著鋤頭一鋤頭一鋤頭地挖;遇上下雨天,修好的路面被雨水衝垮,他便開著挖掘機去補……每天早上5點,張乾江就到了工地上。中午就在路邊拾撿乾柴生火,用水壺燒礦泉水泡速食麵當午飯。有時候忙起來,連速食麵也沒時間泡,便只能一直餓到天黑回家隨便墊補墊補。

「他每晚基本上都是11點多才回來,有時候忙成半夜兩三點,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妻子鄔文容十分心疼丈夫。

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28日,前後耗時19天,一條耗費了張乾江一家一年打工收入約10萬元、長約3公里、寬約4米的蜿蜒毛坯路終於完工了,一輛小轎車通行不成問題,村民們也因此享受到了出行便利。

路剛剛修好,便有商販開車上門收購家禽。今年4月,村民張福兵便因道路修通賣出了一頭牛,他準備下半年再多養幾頭牛增收致富。

80歲的劉長明家門口終於有了能通車的路,老兩口如今搭三輪車便能去鄉里趕場、看病,比過去方便多了。

但張乾江並不滿足於此,他說,因為交通不便,前些年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如今路修好了,如果能吸引年輕人回來發展產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那這路就修得更值得了。

就連他自己,也有返鄉創業的想法。他說,儘管在外打工收入不錯,但返鄉創業才是根基。他家在張顯溝約有50畝坡地,如果上山道路路面能夠硬化,他便準備返鄉發展李子桃子等產業,把過去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轉載自:重慶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轎車酒駕前車被撞散架 肇事者逃逸
網傳嘉陵江索道已選址今年復建?真相是……

TAG:重慶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