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錢幣收藏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土豪擁有一枚可炫富

古錢幣收藏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土豪擁有一枚可炫富

古錢幣的鑒定是一項知識性非常強的工作。首先,收藏者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包括相關貨幣史知識。中國貨幣史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流通的情形,為我們鑒定錢幣提供了根據。如漢時五銖錢種類多,這是因為漢初錢幣不是由中央政府鑄造,而是各郡國鑄造的。

普通五銖錢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與以前的錢幣有差別。還有赤側錢也不是用赤銅鑄廓的,赤側就是把外廓挫平的意思,是鑄造技術的一種進步,所以以後的五銖錢都是赤側五銖。古錢幣的材質多達20餘種,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敘述,本書著重介紹銅幣、金幣、銀幣及紙幣等的鑒別方法。銅幣的鑒別銅幣的鑒別,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

1.看銅質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古錢幣本身銅質的顏色,是古錢幣辨偽的重要依據。另外,由於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幣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

一般先秦貨幣用青銅鑄制,顏色青白。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後,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製,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清代新疆等地用紅銅鑄錢,顏色紫紅。在錢幣鑒定過程中,如發現銅質與時代不相符的錢幣,即可斷定其為偽品。

2.觀銹色提高錢幣偽銹鑒別能力,是錢幣鑒定的重點所在。因為幾乎每種作假方法,最後都要用偽銹來做掩飾。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鏽。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銅銹是一般是指銅質錢幣表面形成的一種氧化物。

錢幣鑄造年代的遠近、入土時間的長短,地理、地質條件的不同,所形成的銅銹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自然銹分布自然,色彩多樣,色澤亮麗、物理方法難以剔除。想鑒別銅銹的真偽,首先要了解做假銹的方法。偽造銅銹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有:一,用漆和顏料拌和後塗在偽幣上,干硬後幾乎像真銹一樣;二,用松香或膠水拌以顏料,塗在偽錢幣上,干硬後看上去也和真銹一樣,但色澤稍差;三,用普通銅錢的真銹粘在偽造的錢幣上,銹是真的而錢是假的,稍不留意就會上當受騙。

化學方法有:一,把偽幣置於土中或潮濕環境中,過兩三年後,偽錢即生出真銹,外觀很像真品。不過畢竟時間稍短,用力磨擦仍會剝落;二,把偽幣浸入醋酸中,加入硫酸銅,偽幣上會長出結晶狀的綠銹;三,把偽錢浸入硫酸溶液中,較短時期就會生鏽;四,用細銅屑未與硝酸、顏料拌和後塗在偽幣上,能產生比較牢固的銅銹。

那麼,如何才能識別這些偽造的銅銹呢?了解了假銹的製作方法,再來辨別錢幣銹色的真偽就比較容易。這是因為,不論採用物理方法或是化學方法,因時間短暫,所造出的假銹都只是產生於錢幣表層,質地疏鬆,色彩也不自然。而真銹因為年代久遠,銅銹是由銅胎內部發生,質地堅硬牢固,而且層次多,色彩比較自然。

3.看錢文很多古錢幣有銘文書寫是我國古錢幣的一大特點,而且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文字字體各有特徵,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和特徵是鑒定古錢幣真偽的重要依據。

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等金屬鑄幣上的文字是用大篆來書寫的。秦漢時期,錢文書體屬小篆範疇,如半兩、五銖,但已有漢隸風格,其中莽錢為懸針篆。魏晉南北朝因社會動蕩頻繁,書體複雜。唐代錢幣為八分隸書,唐代以後隸書盛行,五代十國主要為真、篆、隸三種。北宋錢幣則有篆、隸、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紹熙以後至元、明、清,錢文均以楷書為主,間或篆、隸書體。

從錢文上鑒定一枚錢幣真偽,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書法特點,是否符合本品種的特點。如:「益化」圜錢雖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時有齊國文字的特徵,不同於同時期其他各國之圜錢文字,如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現錢文扁平者,一看便可斷定是偽品。

4.聽聲音辨聲也是錢幣鑒定重要方法之一。由於年代久遠,古幣火氣盡脫,敲擊時聲音無轉音,擲於水泥地面時其聲音喑啞。而新鑄出的錢幣雖然偽造了古代的年號,但敲擊時必有轉音。用嵌補法、打制拼合法等方法偽造的錢幣由於是拼合而成,幣內有損傷,有的甚至是用兩種不同性質的金屬拼合而成,所以只要將其輕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屬敲擊,會發出破殼聲,沒有清脆響亮的金屬聲。漢代五銖錢以及宋代一些文字峻深的名貴貨幣,使用這種方法偽造的較多,鑒定時可用辨聲法來鑒定。

5.聞氣味辨味亦為鑒定偽錢方法之一。真幣傳世已久,冶鑄時的火氣早已消失,嗅時沒有任何火氣。長期埋於土中的古幣,剛出土時常帶綠色的鏽蝕,嗅時有一股泥土味。而偽造的古幣由於冶鑄未久,錢幣上常留有冶鑄時的火氣。如果是偽幣,嗅時沒有泥土味。偽銹或用膠水,或用松香拌和顏料塗上,或用膠漆漆上。仔細嗅時,銹上會有特殊的松香味、膠水味或油漆味。如將偽幣用水煮後再嗅,則這些特殊氣味更明顯。用硫酸、醋酸等浸泡後長出的偽銹,除質地疏鬆、易脫落外,也沒有泥土味,卻常留有酸性液體的氣味;至於用火鍛冷卻及煙熏等法造成的傳世古,會留有特殊的火氣和煙味。

6.辨偽色古錢幣經過長期的流轉、把玩,表面上會生成一種堅硬的黑褐色或古銅色包漿,業內稱為「傳世古」。偽造假包漿也

是製造偽幣的重要手段。造假者把偽幣經火鍛燒或放入鹽酸、醋酸中浸泡,取出後再裹入布中不斷磨擦,做成偽「傳世古」。但真的傳世古「堅牢」,包漿難以刮除,錢幣流傳愈久,色澤愈深,質地越是堅牢,用水煮刀刮都很難去掉。假的「傳世古」包漿比較輕浮,質地疏鬆,用開水泡煮後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

銅市本身的顏色也值得注意。明中葉前一般以青銅鑄錢,幣色青綠,有的泛紅。明代後期以後用黃銅鑄錢,銅色淺黃而帶光澤。如發現宋代以前淺黃髮光的黃銅錢,大概就是偽幣了。

7.觀版別從版別上辨別古錢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也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錢幣特徵。如戰國時期刀布形制特殊,造偽者只好用真品翻砂製造贗品,其破綻在於翻砂鑄造後的錢幣偏小,較為厚重,文字膚淺,銅質粗糙,銹色不自然且易脫落。而且刀幣在鑄造時其澆口在刀環上,布幣的澆口在首端,出落後基本不作修整,保持自然狀態,而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北宋各代和清咸豐錢幣版別最為複雜,也是造假者競相仿製的對象,我們在收藏過程中應對它們的形制多加分析,掌握特徵,以防上當受騙。

8.了解鑄作方法鑄作(鑄造和形制)的鑒別也是錢幣辨偽的重要依據。我國錢幣的鑄造分為兩個階段,唐代以為採用范鑄法,唐代以後多用母錢翻砂法。范鑄法主要有陶范、石范和銅範三種。陶范是最早出現的鑄幣方法,戰國以後才開始使用後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特徵。

這些特徵是鑒定錢幣真偽的一個有力依據。另外,鑄幣成色也是從鑄造方面考察錢幣真偽的一個方面。如隋五銖呈青白色,原因是青銅合金中錫的比例較大,明清兩代鑄錢多用黃銅等。總而言之,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其鑄幣工藝特點,反映在錢幣上也各有不同,所以了解鑄幣的方法,對於提高銅幣辨偽能力很有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AA古董 的精彩文章:

TAG:AAA古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