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南山廬:遇見盆景二十年,繼續攜手同行!

南山廬:遇見盆景二十年,繼續攜手同行!

遇見盆景二十年,繼續攜手同行!

圖、文|南山廬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首發@南山廬的美篇

版權歸@南山廬所有

時間過的真快,到這個春天,遇見盆景已滿二十年。

遇見盆景是一場緣份,一場戀愛。值得驕傲的是,這個戀愛對象顏值挺高,自古就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言的詩」。喜歡她的幾乎全是文人雅士。

初見盆景,是二十年前,是在同事老許、老區的宿舍門口。當時見到的盆景,只是老許他們從山裡採挖回來的樁材。初見這光禿禿的樹樁,並沒有什麼看頭,有的樹樁種不好,還會枯死。我笑老許他們:花了這麼多心思,到頭來只剩一堆柴火。後來,見種活了的盆栽,在老許他們手中越整越好看,漸漸就有了點意思。再後來,周末時間,也跟著他們到山野去,便正式與盆景牽手。

初弄盆景,並不懂如何侍弄。採回來了,常常要請些前輩過來看。請前輩幫忙截枝留干,去除多餘樹枝與樹根。在前輩的指導下培土,澆水。為避免過強光照,還要學會搭棚遮蔭,用水霧噴澆保濕。樹樁萌芽長枝了,還要學會去除沒用的芽點嫩枝。枝葉長穩定了,還要學會施肥除蟲……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光照要求,不同的水分需求,還得慢慢去熟悉,去了解,去學習。看著樹樁在自己的養護下漸漸成活並健康成長,慢慢的,就喜歡上了。

樹樁長穩定了,枝葉旺盛了,便開始學習修剪。修剪盆景不是容易的事。俗話說得好,「評公(評價神像)容易,整公(雕刻神像)難」,這句俗語用在修剪盆景上再貼切不過。評價盆景作品誰都可以,但要是真的讓你拿把剪刀去修剪,你往往會無從下手。有的盆友侍弄盆景十多年,還不敢下剪修枝。不敢下手,無從下手,是因為盆景是一項綜合的、連貫的、講究年功的藝術。一株盆景從樁材到成型,往往要經過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修剪。每一次下剪,不單要考慮目前的造型,還要考慮以後的造型;不單要考慮樹型的美觀,意境的營造,還要考慮芽點的萌發,考慮對樹木生長的影響。原茂名市政協主席、著名的書法家吳兆奇吳老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盆景是一門綜合性最強、知識要求最全面,耗費時間最長的藝術。不僅需要懂得種養的知識,還需要有畫家的審美能力,有作家的文學素養和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

從學習修剪到敢於自已下剪,我足足經歷了四五個年頭。這四五年期間,有幸得到許多盆景前輩的指點。其中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曾文海老師。曾老師比我早玩盆景十多年。他潛心研究,修剪技藝高超,但為人謙遜,從不以藝居高。只要向他請教,總會悉心指導。在他的指導和鼓勵下,我慢慢掌握了一些修剪的基本技法。

敢於自己下剪了,修剪的過程就成了一種享受。周末時間,一壺清茶,一曲古琴,一把剪刀,一株盆景,便能享受一個上午。造型優美的盆景,往往捨不得一蹴而就,反覆看,慢慢剪。一個上午不行,一天。一天不行,就多享受幾天。修剪好了,一有空便對著盆景痴痴地看。這種感覺,還真如熱戀一般。

樹樁成型了,還不能算一件完整作品。還需要上盆,還需要命名。配盆的大小、顏色和形狀要根據樹樁的高矮、大小和形態來選擇。而命名不僅考慮樹的形態、意境,還要考驗作者的生活閱歷和文學素養。合適的配盆能更好地彰顯樹的神韻。合適的命名能喚醒作品的靈魂。

有的盆景作品,在不同的季節,在樹木生長的不同階段,會引發不同感悟或聯想,還可以命幾個不同的名字。我的一件風吹枝雀梅作品,就有幾個名字。初春時節,風吹枝的技條上剛萌發幾點新綠,賞之便想起江南,想起王安石,想起「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於是,我為它起命「春風又綠江南岸」。夏秋交替之時,樹木「長風勁吹」,庭前雲彩飛揚,賞之則想起歸家省親的劉邦,想起「大風起兮,雲飛揚……」,於是,我為它命名「大風起兮」。冬季,北風呼呼,樹木蕭瑟,賞之則想起易水,想起荊軻,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於是,我又起命「風蕭蕭兮」。

盆景剪得好,名字命得好,每一件作品便是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我的一件雀梅作品,樹榦蒼老,枝葉婆娑,配水旱盆,右邊圍石留白,營造一處水岸風光。水岸邊置一雙對飲的老者,取名「慣看秋月春風」。作品畫面優美、立體,「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的意境濃縮於盆上,賞之自然滋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坦蕩豪情。

我的另一件露根山松作品,根干有力蒼老,皮鱗骨格清奇,樹冠下垂洒脫,如一見慣風雨,看透人生的文人老者。賞之常常想起《定風波》里「莫聽竹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蘇東坡。因此取名「一蓑煙雨任平生」。情緒低落時,看看這件作品,心情便陡然豁達開朗。

盆景一旦成型,有了名字,我便常常請她入室。或擺置於廳堂,或擺置於書房、茶室。一有空閑,便與她廝守、對望,如新婚一般。這時與盆景,就不再是熱戀,而是進入廝守階段了。

只是盆景入室,往往難於養護。最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有一兩件作品枯死。看著養護製作了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作品枯死,心裡總是非常難受。最早枯死的一件盆景作品,是一株種養了好幾年的九里香。記得那些日子,看著枝葉一根一根地枯萎,心堵得厲害,睡不好,吃不香。到最後,甚至不敢去面對樹木枯死的樣子。過了好幾天,實在受不了,吩咐家人等我不在家的時候,悄悄拿到外面去處理掉了。我第一株從山野採回,並製作成型的雙干山桔盆景,送與了一位同學。第二年,同學告訴我,不懂養護,枯死了。聽到這消息,我又難過了好幾天。從此,我的盆景,再不輕易送人。

在枯死的盆景中,最讓我惋惜的,是一件山桔作品,名叫《上善若水》。作品樁材不好,一大一小雙干,線條並不優美。後經曾文海老師指點,統一作垂枝。經修剪數次後,效果出奇的好,有破格的味道――一大一小兩個「硬漢」於最高處低下頭來,柔情似水。遂取名「上善若水」。作品成型後,曾參加過幾次展覽。2011年在清遠國際奇石盆景展上,曾有人出高價購買,由於鍾愛,沒有出售。2012年,參加電白縣盆景奇石展,入室時間過長,現場人員護理不當,回來幾天後枯死了。最鍾愛的盆景死去,本該很傷心的,但這之前,已經歷太多盆景的死去,反而釋然了。其實,與盆景的遇見,也如人一般,都是一場緣分,緣來即相遇,緣盡剛散去。只是,自那以後,凡是枯死的盆景作品,我都細心地把照片收集起來,寫點文字,放進朋友圈或美篇里,留作一段美好的回憶。

遇見盆景二十年,盆景不僅是高顏值的戀人,還是良朋、良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遇見盆景以前,空閑時間,總喜歡與撲克牌、麻將為伍,玩過之後,除了消磨時間,一無所獲。遇見盆景以後,為了把盆景種活,為了把盆景修剪美觀,總促使自己不斷去學習,去鑽研,去向前輩、同行請教。同道中人,大部分都是文人雅士,見賢思齊,不僅學會了種養的知識,掌握了修剪的技藝,還提升了審美能力,提高了文化素養,提高了自己的品味與內涵。

遇見盆景以前,工作家庭壓力的緣故,我的精神狀況一度焦慮不安,已經嚴重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雖然看了醫生吃了葯,情況有所好轉,但內心的陰影無法根除。遇見盆景以後,空閑時間總與盆景為友。或到山野去採挖,或在家裡修剪養護,再沒心思去想那些煩心的事情。不但心裡的陰影,精神的焦慮徹底得到了根除,身體狀況也比以前好多了。

修剪盆景,要剪去一些多餘的枝幹。剪哪一枝,留哪一技,常常需要反覆考量。剛開始,總是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剪。留下的枝幹往往很多。隨著不斷的修剪、反覆的審視,審美能力不斷提高,下剪的膽量越來越大,對技乾的取捨越發乾脆、淡定、從容。枝幹常常是越剪越少,樹木反而越剪越輕鬆,越見大。於是,在修剪中,便悟得一些道理:有的東西,多了,反而繁雜、累贅;少了,反而恰得好處,以小見大。大道至簡,有失便有得,剪盆景如此,人生亦如此。敢於捨棄,懂得捨棄,人生才會輕鬆洒脫,活出自己的精彩。盆景,其實就是位好老師。從它身上,我學會了取捨之道。

與盆景相戀,讓我懂得美醜,看淡聚散;與盆景為友,讓我懂得雅俗,收穫健康。以盆景為師,讓我懂得捨棄,學會取捨。遇見盆景二十年,收穫匪淺。感恩遇見,餘生繼續攜手同行。

【盆景人感悟】

文|福建廈門@周英志

曾經有一個人問我,你最喜歡什麼,我說喜歡手錶,喜歡手錶上的時間,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時間不會騙人,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看人,不要用眼睛去看,容易走眼,更不要用耳朵去聽,因為都是謊言,只要用時間,用心去感受,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所以我最喜歡的就是時間:時間會留下最真的人。

精彩回放:

中國盆景歡迎您!

隨時欣的盆景展覽館

弘揚盆景文化,交流盆景技藝!

欣賞盆景藝術,分享快樂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 的精彩文章:

欣賞盆景:微笑處人,快樂如影隨形!
觀賞盆景的成長,感謝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里的人!

TAG:中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