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福羅漢偈

修福羅漢偈

志公禪師即寶志禪師(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僧,又稱「寶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年少出家,參禪開悟。劉宋泰始年間(公元466年—471年),常往來於都市,居無定所;口中有時吟唱,頗似讖記,眾人爭問禍福,所言均驗,稱為「神僧」。

齊武帝以其惑眾,命拘捕入獄;然日日見師散步街頭;及查看獄中,則師仍在牢房打坐。齊武帝聞悉此事,請師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但師並不受其約束,仍常來往於龍光,凈名,興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國,始解其禁,並尊奉為國師,時常長談,請開示法要。師於梁天監13年(公元514年)12月圓寂,世壽96歲,敕葬於金陵鐘山獨龍阜,並於墓旁建開善寺,謚號「廣濟大師」。

又問:施飯鍾月米,及打盆頭米(注),其福如何?

志公答曰:如此積善,有大利益,亦要信心久遠,歡喜不退。若無喜舍,福田也薄。信施難發善心,僧道要知慚愧。戒律云:「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不易。我食一粒米,耕夫汗淋漓。若然消不得,披毛戴角還。」須知勤事三寶,誦經禮佛,奉報四恩,現生長福消災,異日同登佛地。

偈曰:

若要開通佛法門 殷勤供佛及齋僧

如來啟教多方便 人間天上種福田

滴水添河積福多 毫釐施捨感恩波

不信但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羅漢偈曰:

朝中宰相與王侯 富貴皆由夙世修

昔世為人肯布施 端嚴相貌佛中求

不是修來何所得 成道做佛是清修

釋迦原是皇宮子 觀音也是聖女修

育王不戀皇宮貴 棄位入山吃苦修

普勸男女眾高賢 切莫慳吝退善緣

莫教一日官事到 說著官司便有錢

唆人結怨罪無邊 斗亂兩家枉用錢

勸君息卻心頭火 何消怒氣到官邊

世上迷人第一蠻 縱有神仙化也閑

惡求千貫容易得 善化一文真箇難

肯修之人莫道難 喜舍慈悲不等閑

眼前保得無凶禍 他時免過鐵圍關

閑飲閑飯養閑身 苦戀奔波不肯休

山中靜坐佛歡喜 鬧市場中勿耽留

螺蚌修成珍珠子 鱔鰍誥斗日夜求

蚯蚓尚能知聽法 人不修時空錯過

善人端的似青山 惟有青山不改顏

你問青山何日老 青山問你幾時閑

註:盆頭米在網上查了一下,說是在淘米煮飯前先抓上一把米,放到罐中,積少成多,用來接濟院中孤寡老人,這就叫「盆頭米」,估計這裡的盆頭米也是這個道理,只不過是用盆頭米來齋僧。

大家喜歡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佛法觀宇宙
因果通三世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