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少年游》:我思念你時,一直在想你思念我的樣子

蘇軾《少年游》:我思念你時,一直在想你思念我的樣子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少年游·潤州作代人寄遠》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底、四月初,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因賑濟災民而去潤州(今江蘇鎮江),為寄託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

此時的蘇軾,遠離激烈的政治爭鬥,精神上得到的解脫。而杭州天堂般美麗的湖光山色,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愉快。續娶的年輕妻子和牙牙學語的兒女也使他感到天倫之樂的愜意和溫暖。杭州成了他的人間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暫時離開杭州都使他依依不捨。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冬天,他又被兩浙轉運使派往常、潤、蘇、秀等州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這是他離開杭州最長的一次,眷戀之情自然更為深切,沿途曾寫有不少詩詞表此衷曲,此詞就是其中之一。

詞的上闕用飛雪似楊花,楊花似飛雪,相互比喻,讓人感到此次離家的時間之久,思念之長。這種引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讓人讀之心緒纏綿,離恨悠悠。

下闕首句「對酒捲簾邀明月」,讓人想起了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妻子在人間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宮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樣。所以,當妻子看到月光灑向那畫樑上的燕巢的時候,就會感觸到月中嫦娥只垂愛於成雙成對的燕,而不顧憐空閨獨守之人。這種奇思妙想的表現手法,遠勝於直接去描寫思婦的內心獨白,它所產生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魂。

在這首詞的特別之處在於,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並不直接寫自己是如何思念的,而是去想像對方是如何思念自己。蘇軾想像著妻子在杭州家中思念自己的情形,其實是在表達自己思念家人的心情以及自己的不歸之感,也含蓄婉轉地表現了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減字木蘭花》,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蘇軾《生查子·訴別》,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