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釘釘無招,勝有招

釘釘無招,勝有招

文|甲方研究社

3天前,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頭頂聚光燈宣布:「截止今年3月底,釘釘的組織數超過了700萬家。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釘釘活躍用戶量目前排名第一,是第二名到第十名的總和」。

他臉上不見疲憊,更多的是瘋狂,正如他最愛的那件黑色T恤上面寫的:stay hungry,stayfoolish,but be crazy.

3年多過去,釘釘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迭代速度。此次發布會上,釘釘推出了一系列軟硬體升級。更重要的是「短視頻校招」和「新零售解決方案」兩個新功能,背後邏輯是釘釘試圖反哺阿里,並開始嘗試拓展自己的邊界。

但時間緊任務重,步子邁得大,無招的焦慮和他的野心一樣明顯。

1.釘釘反哺,聯合手淘卡位新零售

作為阿里的親兒子,釘釘無疑是特殊的,這種特殊表現在阿里對它近乎無條件的支持。不管是高管站台、資金鋪路還是技術支持,內部的溝通總是順暢無阻:

釘釘的雲服務來自阿里雲,硬體設備上的人臉識別功能來自阿里集團內部,剛發布的AI 翻譯功能更是來自於名聲大噪的達摩院。

更明顯的是,你能在任何一個釘釘員工臉上讀出不差錢以及不著急賺錢的態度。就像父母無條件支持我們以期望子成龍一樣,釘釘就像一個被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如今開始考慮為家裡回報點什麼。

隨著阿里戰略業務向新零售靠攏,釘釘找到了突破口。

此次發布會上,釘釘發布了新商業套件,包含企業主頁、企業廣場、智能雲客服、AI 實時翻譯、智能導購、企業郵箱、智能辦公電話等。其中,無招主動推進的釘釘和手機淘寶聯手推出的智能導購,成為核心。

不知何時開始,用戶開始習慣這樣的模式:線下試完線上買。不少導購通過添加顧客微信的方式沉澱會員關係,但效果很差。

而智能導購致力於將線下門店客人導入線上會員系統,顧客通過淘寶APP掃線下導購的釘釘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品牌號頁面,授權開通後,便可收到優惠券、新品等信息提醒,並進行溝通。

在零售型企業眼中,最大的痛點或許在於營銷銷售和客戶管理的割裂:線上和線下被劃歸為兩個不同的渠道,而用戶卻是同一個人。

而釘釘這一次將線上與線下打通,讓原本有大量閑置時間的線下導購在線化,通過長期的互動溝通幫助企業拓展和維繫更多用戶,還能對會員數據進行沉澱和精準畫像,以此解決零售型企業的客戶管理和精準化營銷問題。

「所謂新零售,核心關鍵是要改變企業的工作模式、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無招坦言。

據無招介紹,智能導購採用邀請方式開放,已有 303 家品牌成為首批嘗鮮者,覆蓋 2.5 萬家門店和 7.2 萬名導購。

如此一來,阿里to C的王牌釘釘與to B的王牌手淘打通,兩者的用戶將相互轉化。

當然釘釘的野心更是不止於此,它藉助智能導購直接切入SaaS中最為重要的CRM環節,這對於零售型企業而言是不可取代的核心。佔領「CRM+辦公協同」兩大入口,釘釘後期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想像力和下沉力將會更大。

但同時,釘釘還有兩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1、智能導購的流量一定程度上仍舊依賴於淘寶,畢竟導購方的補貼還是來自淘寶。更進一步說,即使沒有釘釘,淘寶也會展開此類動作。

2、企業微信和小程序打通了,小程序中的用戶購物數據將被直接導入,制定精準化營銷和服務將進一步加強。對手緊追不捨,無招不敢鬆懈。

從面向B端轉戰C端,釘釘的步子會不會跨的有些大?

2.舞劍「短視頻」,意在校招

而這次發布會,一開始留下最大懸念的是這張圖:

過去半年,短視頻有多熱已經不用多說。今日頭條的抖音搶先卡位,騰訊復活微視緊隨其後,其他各家短視頻企業也是開足了馬力。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2017年短視頻用戶已突破4.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16.5%;同時2017年短視頻使用時長占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2016年這一數據只有1.3%。

沒想到,釘釘確實增加了短視頻功能,但隨著新一輪畢業季的來臨,切入的居然是校園招聘,夠討巧。

中國有4300萬企業,每年的人才需求量在7000萬左右,其中600萬左右是通過校招來的。釘釘團隊走訪了上千家企業後發現:校招一個新員工的成本在3000元,耗時費力還低效。而平均每個學生能接觸到專業對口的企業不到20家。

為這解決這一問題,釘釘上線了「新校招」功能,將800萬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同中國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用人需求進行匹配。

在新校招平台上,C端學生申請認證後,便擁有個人展示頁。除了基本的簡歷信息外,還可以上傳短視頻展示個人信息:上面有美術生上傳了自己作品的創作過程,有外語專業把自己在各大會議實習翻譯的經歷進行了剪輯……

90後是短視頻的主力軍,這項針對年輕畢業生的新功能,似乎想讓短視頻發揮除了娛樂之外的正經功能,既貼合了現在年輕人愛玩、會玩短視頻的特點,又讓釘釘上的90後用戶大幅增加,與企業資源形成聯動。

而在雙方匹配過程中,芝麻信用成為了重要一環。首先學生必須經過身份驗證,並成為芝麻信用用戶。隨後,可以根據企業的芝麻信用、釘釘指數進行綜合判斷。無招稱:通常情況下,960+分的企業,學生基本可以放心入職。」

這樣一來,釘釘不僅完成了徵信閉環,綁定了即將步入社會的消費主力人群,還打通了面試中的信任和信息不對稱環節,讓校招告別傳統的擺地攤模式。

問題是,到底有多少hr會全部看完這些視頻呢?而一個短視頻又是否能承載招聘所需的信息量呢?

3.三歲的釘釘,邊界在哪裡?

知乎上曾有過這麼一個問題:你看好「來往」嗎?

米聊—微信—易信—來往,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掀起了山寨風,針對同為富二代的來往,你覺得它有可能動搖微信江湖老大的地位嗎?

一位網友給出了下面的回答:

顯而易見的不看好,一不小心還黑了倆。

果不其然,來往失敗了。就連從不服軟的馬雲都說:「原來想做個東西和微信競爭,但現在會為微信鼓掌。」

當時來往的負責人就是無招,後來原團隊轉去創立釘釘,2年多,個人用戶數便超過1億。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阿里還是那個從不服軟的阿里。

不過,因為DING功能和消息已讀未讀功能,釘釘一度被人詬病為「只有老闆才會喜歡的產品」。

釘釘當然不想被用戶吐槽,一路尋求轉型:只是從企業協作平台,到軟硬體雙管齊下,再到短視頻校招、新零售解決方案,釘釘每次推出的新功能都不按常理出牌。

在無招看來,釘釘的產品邏輯只有一招:解決企業問題。

說到這有一個總也繞不開的產品,那就是微信。「聊天上微信,工作上釘釘」,從一開始釘釘就將自己置於微信的對立面,並一直暗暗較勁。

截至到去年年底,企業微信公布了150萬家企業用戶和3000萬的活躍個人用戶的數據,與釘釘的500萬企業用戶、過億個人用戶相比,釘釘看似完成了階段性的小目標。

只是,無招「有招」,卻依舊焦慮。

「累死了,頭髮掉的越來越多。」他這樣向媒體描述自己的狀態。要做的事太多,沒有完成的野心和慾望還有更多。

首先,釘釘疊加的功能越來越多,系統越來越重。一個沒完善就又想出了下一個,比如這次發布會,背後是不停被壓縮的產品開發流程和急速膨脹的團隊,如果不定好優先順序,不穩定性就太強了。

其次,本是服務中小企業的釘釘,平台上一下子來了很多大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湧現的定製開發需求,將迫使釘釘改變現有的產品邏輯。

最後,作為一家toB的公司,盈利是擺在檯面上的問題。今年3月,釘釘從阿里旗下剝離出來獨立運營,成立網釘科技公司,並開始盈利方面的試水,對智能硬體以及企業專有雲等產品進行收費。

燒掉100億元,至今沒有實際盈利數據的釘釘,是時候尋找變現方式了,「釘釘離錢很近,但卻又沒賺到什麼錢。」有人如此評價。

釘釘一直在嘗試觸碰自己的邊界。

不過,比這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用戶的工作和生活真的能夠分開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Vivo雄性荷爾蒙大爆發

TAG:甲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