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2歲澳籍男子胸痛就診不治身亡,急診醫生的這個反思必看

72歲澳籍男子胸痛就診不治身亡,急診醫生的這個反思必看

「HELP!」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叫聲從診室外傳來。正在心血管專科門診坐診的丁邦晗教授,本能地衝出診室,看到一名外籍老年男子昏倒在走廊候診區,全身濕透。「是心臟驟停!」查看之下,丁邦晗立即意識到嚴重性,馬上給予心肺復甦,並快速轉移到急診搶救室。可惜,歷經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仍然回天乏術。這是6月3日發生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的一幕。

致命誤區:胸痛挂號找專家

「持續胸外心臟按壓、輔助人工通氣、電復律、腎上腺素等搶救手段都用上了,卻沒能救回病人。」三個星期後,聊起這件事,身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大科副主任、有著20多年急診急救經驗的丁邦晗教授仍然非常觸動。「一個病人在面前猝死卻沒能救回來,對於急診科醫生來說是比較少見的。」

事後了解到,這名外籍男子72歲,來自澳大利亞。當天上午8點半出現胸痛並出汗,在翻譯和女兒的陪同下,掛了心血管專科的號來就診。從病歷系統看,病人9點20分掛了丁教授當天最後一個號,而心臟驟停就發生在等待就診的20分鐘後,9點40分。

病人的女兒全程目睹了醫護人員的搶救,儘管非常悲痛,離開醫院時,她仍向醫生們表示感謝:「Thank you very much! I appreciate your……」。

但讓丁邦晗教授無法釋懷的是,如果不是一個致命的認知誤區,患者的命運或許可以逆轉。

這個誤區就是:胸痛跑去掛心血管科專家號,而非第一時間到急診!

「胸痛中心」有一套成熟的急救體系,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為什麼胸痛要掛急診?

「為什麼不掛急診而是掛了普通門診?」

「我已經選擇了當天出診最好的心血管醫生,難道還有問題嗎?」

這或許是絕大部分胸痛患者的就診誤區。

丁邦晗教授指出,事後回顧,澳籍病人可能是主動脈夾層或者大面積心肌梗死,病人此前沒有心臟病史,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從挂號到病發,等待了20分鐘,其間還從一樓走上三樓,都可能加重了病情。」20分鐘的時間對於普通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於一個胸痛患者來說,卻是「生死時刻」。

普通人通常無法分辨高危胸痛,需要醫生來評估。

丁邦晗教授指出,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張力性氣胸等都是死亡率極高的高危胸痛病因。這類患者如果就診,急診科會第一時間啟動「胸痛綠色通道」,病情評估、檢查、給葯、治療均在不斷優化的診治流程中獲得最佳的時間效率,「急診是不計成本地以挽救患者生命為目的的高效運轉團隊」。

「有的病人會覺得,胸痛應該是心臟出了問題,就應該去找最專業的心血管專家看。但從挂號、等待、就診、檢查這一漫長的流程中,隨時可能發生致命風險。」丁邦晗教授分析,首先,普通門診需要等待,一般至少等待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就診,對於高危胸痛病人來說,意味著非常高的風險。其次,普通門診缺乏必要的檢查設備,無法第一時間快速診斷病情,通常需要開出檢查單讓病人去做檢查,而急診科可以實現床前檢查,病人無需移動;第三,急診科是一個團隊作戰,比如心肺復甦,單兵作戰和團隊的效率無法比擬。

肺炎、胃食道反流、焦慮抑鬱、肌肉炎症等都可能引發胸痛。而心肌梗死是高危胸痛病因之一。

「以主動脈夾層為例,前24小時,每小時的死亡率是1%!」丁邦晗教授指出,即使高危胸痛患者不發生心臟驟停這類惡性事件,也會因為延遲診斷、延遲治療而帶來健康風險。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如果6小時內心肌得到有效灌注,梗死的心肌可以「復活」,心臟功能不會受到重大影響。所以「胸痛中心」建設要求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首次醫療接觸」(即醫生接觸到患者的時間起點)的90分鐘內要開通梗死相關冠狀動脈。

「高效的急救系統,才能完成高危患者的急救。」據悉,目前廣東省中醫院和廣州軍區總醫院已經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廣東省衛計委也在推動全省二甲以上醫院建胸痛中心。

越年輕的胸痛越要警惕

「從這次事件後,我也在反思,醫院的普通門診該不該開胸痛門診,其中的風險其實是非常高的。」

丁邦晗教授介紹,胸痛的病因有上百種,但普通人無法判斷是否屬於高危胸痛,因此首診不應該去普通門診,不是去找專家挂號,而應該去急診科。

痛沒有明顯季節性,通常在季節變化時,或如世界盃期間,發生幾率會出現上升。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人的胸痛。

「越是年輕人出現胸痛,越是此前從沒發生過的胸痛,越要引起警惕。」

「胸痛伴有出汗,煩躁不安,或者根本說不清楚胸部具體哪個部位疼痛,要高度重視。」

丁邦晗教授特彆強調這兩點。

目前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新聞不時出現,丁邦晗教授特別指出,現在30-40歲左右的中年人胸痛並不少見,這類人的胸痛,死亡概率會更高。「因為相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年輕人或者中年人,身體沒有代償機制,心血管系統沒有建立側支循環,一旦發生高危胸痛,死亡風險更高。」

「沒有無緣無故的猝死,只有未經發現的致死性病因。從急診科醫生的角度來看,任何人猝死都不『冤枉』。」丁邦晗教授對於一些人漠視自身健康痛心疾首。「很多人對股票很熟悉,對自己的血管情況卻一無所知,也不願意去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即使體檢發現動脈硬化、動脈瘤,也不主動干預,根本不知道自己離死神有多近。」

「每個人都應該比對自己的銀行賬戶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丁邦晗教授最後強調。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南方+記者嚴慧芳 通訊員:宋莉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中醫藥 的精彩文章:

對中醫學影響最大的中醫學家是華佗還是張仲景?一目了然啊!

TAG:廣東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