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補LV到補賓士!兩個洞1萬元,武林路網紅母子靠這手藝在杭攢下一套房!

從補LV到補賓士!兩個洞1萬元,武林路網紅母子靠這手藝在杭攢下一套房!

7月1日,王素珍和董懷利坐上午10點的飛機,從杭州飛往青島。這是他們第一次「出差」,平時在武林路和延安路街頭做織補活的這對母子,是去修補一輛賓士敞篷車!

武林路靠近體育場路的十字路口,王素珍在這裡乾的縫縫補補的活,一做就是20年。

8年前,不遠處的延安路上,武林銀泰的門口,出現了一個叫董懷利的同行,乾的也是織補活。

王素珍

董懷利

王素珍50歲,董懷利28歲,安徽人,在武林商圈最繁華的兩條路上,兩人幾乎每天從早坐到晚,成為這裡的一道風景。

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他們不僅是同行、競爭對手,也是一對師徒、母子。

沒有店面、沒有地址,王素珍硬是靠一針一線的好手藝,做成了武林路上的活招牌,熟客見了,都會親熱她喊一聲「王大姐」。後來,她把這一身「絕技」傳授給了兒子董懷利,讓他在離自己不遠的地方紮根做生意。多年下來,大家都知道,武林廣場這邊,除了王大姐,還有一個小董,他們的織補手藝都沒得說。大家也放心把衣物交給他們補,有幾百塊錢的羊毛衫,也有上萬元的奢侈品牌衣服。

這麼多年,這對母子基本上沒休息過。哪怕突然有事,也會留有一個人,怕老客戶找過來撲空。奇怪的是,這兩天,王大姐和小董都沒來。我們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他們一起出了趟差——跑到山東青島,給一個慕名找到他們的客戶織補一輛賓士敞篷車。

「網紅」織補母子出差「修汽車」

這是王大姐母子第一次出差。

青島的車主韓先生今年43歲,要補的車是賓士G350 BlueTEC敞篷版,白車身、黑敞篷。韓先生說,買這輛車加上改裝,前前後後花了300多萬元(杭州中升之星賓士店的一位負責人看了車的照片,她說常規的G350賓士越野車價格一般是100多萬,這款兩門敞篷版的G350非常罕見,所以估計不到價格)。有一次倒車的時候,不小心把車篷劃破三處,兩個兩厘米左右,一個三四厘米左右。他詢問了4S店,換一個車篷估計要四五十萬,於是,他就想找人暫時用針線縫補一下。

韓先生的賓士敞篷車

韓先生打聽了一下,從朋友口中得知了董懷利這個人。

實際上,王素珍和董懷利在杭州早就是「網紅」了。特別是董懷利,一個90後小夥子,在武林銀泰門口織補國際大牌服裝,確實吸引眼球。快報曾經兩次報道過這對母子,一次是2007年,當時王素珍說:「我們什麼衣服都補,這麼長時間下來,回頭客已有很多。」2015年,董懷利在武林銀泰門口織補的照片還上了快報頭版,他說自己織補費用最高的是一條LV的褲子,褲襠裂了,花了他三天時間才補好,一共收了1000元。

韓先生的朋友在網上看到董懷利的新聞,告訴了韓先生,說杭州有一個年紀輕輕、但織補技術很厲害的小夥子。韓先生一聽,覺得靠譜,沒猶豫就想辦法聯繫到了小董,在他看來,一個90後的小夥子肯在街頭做織補這件事,還做得這麼好,本身就很令人佩服。

路費、吃住全包,另外再給一萬元

王素珍和董懷利並不是第一次「修汽車」。除了各種衣服,他們平時織補的業務還包括包包、沙發等各種面料。因為名聲在外,也有北京、海寧等地方的人過來,找他們織補大牌敞篷車。不過,之前的車主都是千里迢迢從外地趕過來,把豪車開到他們小區門口,等著他們修補。

去外地補車,這還是第一次。去不去?王大姐和小董有點猶豫。

他們最擔心的是,老客來了找不到人怎麼辦。另外還有時間成本,去一趟青島,快則一兩天,慢則三四天,這一趟耽誤下來,很多活都要趕工。最關鍵的是,織補敞篷車難度非常大。王大姐說,補敞篷車的時候要一直保持「很不舒服」的姿勢,「哪怕補幾個小時,回去骨骨節節都疼,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

所以,儘管織補敞篷車的一般起步價在5000元左右,但這對母子還是不太願意接這類的活。

最終,他們還是答應了韓先生。夏天是織補淡季,雖然韓先生不願意把車開到杭州,但也很誠心,不僅路費、住宿費全包,另外還支付1萬塊錢。小董剛在杭州買了房,每個月都要還貸的他就答應了。

技術含量比《紅樓夢》里晴雯補雀金裘還高

來到青島後,王素珍母子本來準備吃完午飯就開工,但車還在從北京託運回青島的路上,王大姐和小董只好在韓先生家附近的賓館裡住了一晚。昨天上午,車到了,吃完中飯,母子二人就在韓先生家的車庫開始織補車篷。

修補工具

車篷的破損位置位於左側敞篷頂角處。小董事先配好了三四種粗細不同的黑線,研究過這款車敞篷布料的紋路之後,母子二人要根據布料本來的經緯線,一根根來回補上去。

這種織補手法,感覺有點像《紅樓夢》里「勇晴雯病補雀金裘」,「晴雯先將里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颳得散鬆鬆的,然後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

我把這段話發給董懷利,他說,自己確實是這麼補的。不過,他這趟活比晴雯的技術含量還要高——破損的地方位於車的後頂部,這輛敞篷越野車又比普通的跑車高不少,母子二人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車上補。

母子二人正在修補車篷

從昨天下午1點開始,到傍晚6點收工,還剩下一半沒補完。兩人平時都是坐著補,這次一連站了5個小時,都有點吃不消,覺得比在杭州做三四天活還累。他們還是打算今天起得早一點,五六點開工,爭取中午前把車補完。

韓先生之前找人修補的車篷,和王素珍母子修補的效果差距很大。

靠這手織補技藝

母子倆已經在杭州買了房

8年前,董懷利說要做這行的時候,王素珍並不同意,「他一個男孩子,在街上做織補,沒有什麼出息的樣子。」最開始,聽到這種議論,董懷利心裡也不舒服,後來慢慢開始適應,「不偷不搶,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挺好的。」

現在,董懷利已經接下家裡一大半的織補活,房間里堆的都是等待織補的衣物,從今年開始,他還沒晚上12點前睡過。

做這行確實辛苦。「我做了20年,我知道這行有多苦。」王素珍抬了抬屁股,35℃的杭州,她在平時坐的大理石台階上,加了層薄薄的泡沫墊,「你坐一會兒不覺得,坐久了吃不消的」。

冬天怎麼辦?王素珍說:「天冷的時候,暖寶寶我都是成包成包地買」,每次兒子董懷利都是渾身貼滿暖寶寶出門的,從腳腕到膝蓋,從前胸到後背,實在凍得不行,手腕上再追加一副,凍僵了手還怎麼織補呢?」

王素珍自己呢?她說:「我不貼,我就把褲子穿厚一點,他們年輕人不喜歡穿得那麼厚,嫌難看。」

這些年,網購改變了杭州人的購物習慣,武林路和延安路的商業模式悄然轉變,但是王素珍和董懷利的織補攤,卻一直細水長流。

如今,每天除了收街頭的織補,他們還有長期合作的裁縫店、乾洗店的織補訂單。溫州、台州、嘉興、上海的洗衣店、裁縫店也慕名找過來,把訂單快遞給他們,織補好了再快遞迴去。董懷利開玩笑地跟王素珍說:「現在北上廣深的業務,咱就差深圳了。」

雖然辛苦,但也有回報。3年前,快報採訪小董的時候,他說想和母親用這幾年積蓄付個首付,買套杭州郊區的房子。現在,他們已經住進了位於丁橋的新房子里。

關於未來,董懷利有自己的計劃,他打算和人合夥開一家洗衣店,同時兼做織補。

都市快報記者 孫蒨

攝影 毛若皓 部分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編輯肖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快報 的精彩文章:

結婚三年,廚房只用過一次!90後小夫妻:離婚吧
下沙某醫院來了四個年輕人,個個手臂割傷累累、眼圈發黑!

TAG:都市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