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

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我相信很多人都引述過這句話,目的主要是兩種:一是批判那些不關心政治的人,二是對自身關注政治的自誇自贊。關於「人究竟是不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也存在很多爭論,那麼亞里士多德究竟是在何種意義上談「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呢?

理解這一點,我們應首先回歸到亞里士多德對城邦的闡述。《政治學》開篇就說到,「我們見到每一個城邦各是某一種類的社會團體,一切社會團體的建立,其目的總是為了完成某些善業。」亞里士多德所講的城邦與國家不同,城邦是或傾向於是平等、自由的人的合作關係。那麼,城邦是怎麼產生的呢?

亞里士多德從家庭開始談起,他認為夫妻關係和主奴關係構成了家庭,家庭是服務於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種合作關係,而為了適應更廣大的生活家庭之間組成了村坊,而村坊又組成了城邦。當達到城邦階段,社會就進入到了高級而完備的境界,因為在城邦中人類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可以看出,城邦的形成是人類的「生活」慢慢發展起來的,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看出,城邦的這一過程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人類則是趨向城邦生活的動物,也即人天生是政治動物。

那麼,由「城邦是自然生成的」到「人天生是政治動物」,是如何過度的呢?有應該怎樣恰當的理解呢?

這裡我們應該站在亞里士多德為城邦的自然本性做論證的意義上來理解。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我們如果對於任何事物,對政治或其它各問題,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發生的端緒,我們就可獲得最明朗的認識。」因而,我們應當回到城邦的最初源頭——家庭。人類之所以存在是男女之間相互結合的緣故,這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類情感意志,否則無人類存在,那麼男女之間就有一種共同的利害關係,彼此不能相離否則無法繁衍生存。而後為了「生活」就衍生出了「主奴關係」。所以,城邦的自然形成的根源在於人類動物本能的生存,而家庭是比城邦更為必要的共同體,因而,人本質上更是一種婚姻的存在,而不是政治動物。

人之所以被賦予政治性動物,更多的是人類所特有的特徵而不是動物本能的需求,特有的特徵是指人類的理性和語言。亞里士多德認為,理性和語言是「用以揭示利害,因而也揭示正義與不正義」,動物中只有人「知善知惡、正義和不正義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這些方面的合作關係造就了家庭和城邦。」

因而,不能把城邦僅僅理解為由其成員對外在利益的分享而構成的,這是不準確的,人類內含一種更高的追求,而應當把城邦理解為是人們的一種合作關係的表現,它是人們分享某種有關善或正義的生活方式的概念。所以,人天生是政治動物,並且是最優秀的政治動物,因為有理性、智慧、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者忘言 的精彩文章:

TAG:言者忘言 |